《重生商纣王》第二卷第二百一十一章侮辱魏国(1四千字)

重生商纣王最新章节目录
   ?(我看了上上一章的书评,说是不打韩国就无法打魏国,历史上韩非就是劝说秦始皇先打魏国,大家可以去看当时的六国地图,韩国那时国土非常小,夹杂在魏国与秦国之间,是可以先打魏国的,也可以两国同时打。)
    至于缓和四国关系,那自然不是玩笑话。
    明面上这是很好的理由,而赵魏韩三国则是会以为,这是他们秦国的拖延安抚之策。
    毕竟谁都知道现在大秦精力在都江堰和国脉相连之事上,短时间内不会开战。
    如此,迎娶三国公主,就是很妙的一步棋,用处很大。
    有安抚、拉拢一下三国,也有离间三国的用意,娶韩国公主,更是可以为攻打韩国做准备。
    这等等的理由,都会被三国乃至六国想到,从而将注意力放到那上面去,甚至减少对秦国的注意力。
    就算六国高层下令,不放松。
    但实际上,人都是有惰性的,精神不可能时时刻刻绷紧,那时就算下令的六国高层,其实也是放松了的,只是谨慎二字起了作用,才会下令不放松。
    而下面人,可不会真的毫不放松。
    下面人,也是人,他们是探子、是细作,但也是人。
    他们会一边听着上面的话,一边自己调整。
    这些人长时间生活在紧绷的生活之中,要是时刻都不放松,那根本不可能。
    他们有自己的生存之道,看到秦国的大动作,加上揣摩上意,他们会不自觉的放松下来。
    这是工作的经验。
    商鞅等人皆是明白这些,当即纷纷点头。
    又是一番短暂的商议,还能尽可能动作小的、调集哪里的兵力等等问题?
    随后就将礼部大夫蔡泽和宗正樗里子召来,说了迎娶三国公主之事。
    这事还是得有礼部和秦王室出面去办。
    两人并不知道大秦一年内必出兵,跟外人以为一样,都是认为大秦短时间内不会出兵。
    所以对此事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
    说了之后,帝子受就让他们去与太后商量。
    后宫不得干政,自帝子受登位之后,就逐渐强调这一点,到了此时,后宫中的确没有一人敢胆染指前朝政事。
    但迎娶三国公主却不同,这是有关后宫之事,与太后商量很正常。
    随后,商鞅五人也退去了,明面上他们的事务没变,可实际上、他们暗中的事务都是增加了许多。
    帝子受静静思索一番,下令暗中的动作放缓,意欲等迎娶三国公主开始行动之后再恢复、甚至加大。
    开战之日越来越近,容不得他有半点大意。
    短暂的放缓,并不算什么。
    ····
    另一边,蔡泽、樗里子两人来到赵姬宫中求见。
    正还在思索帝子受用意的赵姬,马上明白了他们的来意,只是有些奇怪,好快!
    是不是有些太急了?
    心中不禁又多想了一层。
    原本侧躺的身躯坐直了,气质变得端庄,让两人进来。
    行礼后,樗里子率先说道:“太后,大王欲迎娶赵、魏、韩三国公主,臣与蔡大人特前来与太后相商。”
    赵姬点了下头,带着一股威仪道:“此事本宫已经知道,两位大人可知道那三国中、有何出色公主?
    既是联姻,大王也必须要最好的。”
    “这是自然。”蔡泽立刻笑道。
    樗里子也是一脸的赞同,带着一股宗正必须所有的肃然道:“太后,赵、魏、韩三国公主中,不乏出色者。
    据臣了解,三国未出嫁公主共十五位,当今三国国君亲生女儿十三位。
    最为端庄贤淑的,应该是韩国公主红莲和赵国公主赵倩二人,魏国几位公主则是相差不大。”
    赵姬和蔡泽颇为诧异的看了一眼樗里子。
    这么了解!
    要知道,他们可都是刚刚接到大王命令,根本没有时间去查。
    显然,樗里子早就将那三国公主的情况,调查过。
    面对两人的诧异,樗里子不慌不忙道:“不瞒太后,臣早就有过此念,大王政务繁多,臣身为宗正,自然要考虑为大王增添后宫,为大秦留下最尊贵的血脉。
    所以,臣早就查过六国、以及众小国的公主。”
    赵姬都眨了下眼睛,有些无言,比她还心急。
    不过这的确是宗室的责任。
    倒是蔡泽,松了口气。
    礼部还掌管外交之事,不管是他前任的顿弱,或是他,主要精力都在跟张仪配合黑冰台,谋划六国。
    但六国公主情况,他真不太清楚,毕竟她们并不重要。
    现在樗里子知道,那他礼部也不用浪费力量时间,再去查了。
    所以下一刻,他露出了佩服的笑容。
    赵姬直接笑道:“那正好,本宫也不用再去详细调查了,韩国红莲公主,本宫有所耳闻,赵国赵倩公主,既然宗正大人都已经如此说,想来不会有错。
    赵、韩两国就定下这两人。
    至于魏国~!”
    说着,她看向了樗里子。
    樗里子略一思索道:“魏王未出嫁的四位公主中,都相差不多,臣以为不如让魏国自行选择。”
    赵姬想了下,点头道:“也好,蔡大人可还有意见?”
    “一切听从太后之意。”蔡泽立刻道。
    “好,那就如此决定,上禀大王之后,就有劳两位大人了。”赵姬当即定下。
    樗里子两人连忙谦让,又商量了一下小的细节,他们二人便去禀报帝子受。
    从始至终,他们都没有考虑过赵、魏、韩三国会不会同意的问题?
    因为根本没必要。
    樗里子两人到来禀报,帝子受只是稍稍一看,就全部同意,让两人立刻行动,先派人前去三国、商量迎娶三国公主之事。
    两人一怔、有些不解。
    不是直接前去迎娶吗?
    迎亲队伍到达三国,他们哪个敢反对?
    先派人去商量,岂不是还要浪费时间?
    帝子受看着他们的样子,便明白了他们的心思,眉头不易察觉的一跳,冷淡道:“迎娶三国公主,事关重大,岂能草率?”
    “喏。”两人连忙行礼应道,只是心中还是有些奇怪。
    大王一向雷厉风行,行事霸道,怎么还要事先商量起来了?
    毕竟如今大秦之心,天下皆知,也根本不用掩饰了啊。
    难道是为了安抚三国?
    定是了。
    想着,心里有些一惊。
    他们都已经习惯于大王的霸道行事,思索方式、也不禁开始如此起来。
    这可不好。
    身为臣子、还是圆融些好。
    退出大殿,两人讨论起前去三国商量的事。
    决定好后,就当日、组织起队伍来。
    同时,帝子受在大殿中,也下达了命令,将此事慢慢透露出去,不能太刻意,在背后轻轻推动即可。
    半日后,咸阳城中,大王欲迎娶赵、魏、韩三国公主的消息,便传了开来。
    立刻,就引起了阵阵热闹的议论声。
    “大王要迎娶三国公主、你知道了吗?”
    “当然知道,听说都已经派大臣去三国商议了。”
    “也不知道还商议什么?大王能迎娶三国公主那是看得起她们才是。”
    “说的不错,要我说、直接去迎娶,三国敢拒绝吗?”
    “大王要迎娶三国公主,那是不是说我大秦就不准备攻打三国了?”
    “谁知道?也许这只是暂时的安抚。”
    “娶三国公主,嗯,大王还没有子嗣,是应该多纳妃才对。”
    “以老小儿看,就应该把六国公主都迎娶到我大秦,让她们给大王生孩子。”
    “楚国、齐国的公主,早就已经成了大王妃子。”
    ····
    ····
    无数的议论声沸沸扬扬,绝大部分普通民众,对此都只是看个热闹,以及觉得三国公主还算配得上自家大王。
    有智慧之人,便明白秦国这是准备与三国缓和关系了。
    许多大秦之人备战的心思,都放了下去。
    眼前明显的,大秦短时间内已经不准备再出兵。
    同时,消息也快速向六国传去。
    礼部、宗室联合所派出的三支队伍,还没有走到三国国都,六国高层就早已经收到消息。
    种种会议不断开始、结束。
    那种无形的松懈,又多了不少。
    毕竟不管怎么看,秦国此时都没有出兵的打算。
    六国高层们还好,虽然放松了,但实际上出于谨慎二字,命令上还是没有放松多少。
    至于下面之人,心中绷着的弦、更松了。
    赵国。
    赵王赵雍与重臣多番商议,最终还是觉得不会有什么错。
    秦国是真心想迎娶三国公主。
    没有犹豫,秦国使臣还没有到达,赵雍便已经做好了决定。
    魏国、韩国,魏斯与韩武同样如此。
    相比较于国家,一个公主而已,即使再受宠,也没有任何需要考虑的必要。
    随后,三支使臣队伍、相差不过两天,在九月十三日左右,都到达了三国国都,正式商量起迎娶公主之事。
    只是有些许不同的是,赵国、韩国中,使臣指名道姓,要赵倩与红莲两位公主。
    魏国中,却没有如此说。
    当然,这时三国大王都是不知的,帝子受迎娶三国公主之事传的沸沸扬扬,但关于迎娶哪位公主,却没有丝毫传出来。
    数天后,三国就都同意了,并商量好。
    决定在今年十二月一日,大秦迎亲队伍,会到达三国国都,共同迎娶三国公主,除夕之日,在咸阳举行纳妃仪式。
    虽然看上去有很多地方都不符合常理,比如共同迎娶三国公主。
    但如今天下形势,也让三国大王都默认了。
    不过就在商议好不过一天,魏王魏斯就在魏王宫大发雷霆。
    “秦国到底是什么意思?”魏斯看着手中的情报,一张脸上尽是愤怒。
    下方,一官员弓着身,不敢抬头。
    “下去。”魏斯看的一阵羞恼,大手不耐烦的一挥,待那官员如获新生的下去之后,拳头狠狠锤在了身前案几上,恼羞成怒:“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正巧,魏国王后前来,见此不禁有些疑惑,奇道:“大王、这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