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召唤千古人杰》正文卷第十四章土地改革(求票)

我能召唤千古人杰最新章节目录
   这批人一觉醒来,看着自家的床铺,陷入了长久的懵逼状态。
    我不是在晚宴吗?
    我怎么回家的?
    昨晚发生的事情我怎么都不记得了?
    然后这批人保持懵逼状态的起床吃饭办公,直至听到了王平、张仪等人的死讯,这才明白自己昨晚是在鬼门关前晃悠了一遭。
    有些胆小的当即面色泛白,几欲昏厥。
    而一些胆大的,也是有些站不住脚,脑子快速转动着准备怎么讨好刘政。
    谁曾想这个大家都不怎么重视的新任县令,沉寂了一个月后,突然给他们放了一个大招。
    而且这个大招直接把他们的三只领头羊给干翻了,这怎能不让他们惊慌?
    而就在这时,李斯来了!
    李斯清楚的知道该怎么利用这些人心中的恐惧,所以一天的时间,整个汉县大大小小的官吏都见识到了李斯的手段,入狱听候发落者更是差点把汉县的牢狱填满。
    不过李斯也没有不近人情,那些犯事轻的,李斯允许他们破点钱财消灾解难。
    这还是看在新吏数量不够用的份上,才饶了这些人的性命。
    至于汉县的那些富商家族,李斯只需去做客喝上一杯茶,就能收获一批价值不菲的礼品。
    双方也是见怪不怪,谁也没有点破其中的门门道道。
    就这样,李斯完美的完成了刘政布置的任务。
    而王翦这边,稍稍遇上了一点阻碍。
    因为青国地方兵的待遇挺不错的,所以大规模裁军立马引起了军营的暴动。
    然而王翦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杀!
    杀服了,这些人也就清醒了。
    然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在法治不健全的时代,人命比狗贱,死上几百人就是无声无息的。
    王翦也不怕这些暴动士兵的家属前来闹事,敢来赶来刚好斩草除根。
    一家子就是要整整齐齐的!
    处理完乌烟瘴气的地方军,王翦随后就安排铁鹰锐士前往大街小巷去维持秩序,莫让一些宵小之辈借助这次动乱为非作歹。
    然而还真有那么一群混混趁机在作乱,王翦当街杀了个血流满街,吓得街坊邻居躲在屋里不敢出声。
    于是王翦没过多久就有了一个民间称号,就叫“活阎王“。
    随之时间推移,王翦的这个称号非但没有被人遗忘,反而愈加的深入人心。
    最后居然做到了帮助夜间孩儿止啼的功效,当真是令人感到意外,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王翦也是顺利的完成了任务,最后就只剩刘政这边了。
    刘政这边研究了一下当前青国的农税商税还有就是汉县百姓的各种福利。
    刘政陡然发现。
    各朝各代似乎都是一样的,就算是异界也逃不了对农民与商人的剥削。
    而汉县在这方面更为严厉,刘政总算是知道为什么汉县这个地方人这么少了。
    就算是华国古代,一个县都是几十万户人家,更不要说如此辽阔的异界了,一个县的人居然也是这么点。
    当时刘政就很疑惑,现在总算是明白了。
    你对百姓好,百姓自然愿意搬过来住,你对百姓不好,就只有搬出去的份,哪还能吸引人过来。
    改革,必须改革!
    像是书院这种隐性好处,刘政还顾不上。
    他要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能到自己手里的好处。
    也唯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留住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
    而要想改革汉县,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田地的改革。
    为农者,怎么都离不开田地二字。
    秦朝那一套,他是不准备用了,局限性太大了。
    而刘政所知的其他土地改革只有屯田制和均田制。
    一种是曹魏时期对土地的改革,一种是唐代时期对土地的改革。
    而刘政之所以知道这两种办法,那是因为他曾经写过一本穿越到三国的小说,当时主角加入的是曹魏的阵营。
    设计的剧情是曹魏中有人提出屯田制,而主角提出均田制,最后曹操选择了屯田制,但与此同时,曹操还是给了主角一片田地用于实验均田制,最终主角成功打脸,均田制亩产量完虐屯田制,曹操也是立马接纳了主角的均田制。
    这就是刘政知道两种土地改革办法的原因所在。
    不过小说毕竟只是小说,那都是为了形成爽感而设计出来的翻转剧情,实际上两种土地改革谁优谁劣还是要仔细的思考。
    纸上得来终觉浅。
    尽信书不如无书。
    刘政不可能照搬全抄屯田制或是均田制,他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屯田制的好处是能在战争时代迅速搜刮出一大批的粮草用于军备。
    当然坏处也很明显。
    大量的百姓流失与农民耕种积极性的损坏是无法弥补的。
    不过不得不承认,靠着屯田制,曹操得到了大量的粮食,因此奠定了曹魏势力崛起的基础。
    至于均田制,起源于唐朝,当时国泰民安,均田制的发展极为顺利,效果也十分的惊人。
    当然坏处也有,那就是短期之内聚集的粮草绝对没有屯田制的多,不过胜在源远长流。
    但偏偏短期之内战事将起,刘政就怕粮草不够。
    但刘政的纠结并没有持续太久,他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剥削百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他刘政还不至于赚那点亏心粮草,那都是百姓的血汗呐!
    犹记曹魏时期的官八农二,不知道让多少户农民人家妻离子散,易子而食。
    刘政曾亲眼见过有人居然可以瘦到只剩骨头,也亲眼见过赤地千里,连树皮草皮都不剩。
    所以他终结了七国长达两百年的乱世,所以他成了秦始皇,所以他成了后世人心中公认的千古一帝!
    其他帝皇可能存在争议,但他当之无愧!
    刘政最终决定普及均田制,且田地可以完全交给农民,甚至可以签订十年、百年的契约。
    但亩产不同,他会收不同的税,你种出的越多,税就越少。
    当然,这种制度还会考虑到家庭情况以及家中是否有人当兵。
    并且会划分出军田、农田和商田。
    军田自然是由士兵们种植,不会种田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农田就不用解释了。
    而商田就是可以租借的田地,刘政准备靠商田捞一笔钱填入府库。
    当然,开垦荒田的税率最低,仅官一农九。
    不过有些荒田开垦是很有危险的,想要清除危险就只能租借军队。
    至于价格…
    到时候多交一点税就可以了。
    刘政可谓是里里外外都想到了。
    而这些东西可不是李斯所擅长的,所以李斯看了后都只能赞叹不已。
    后人之智不容小觑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