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宠妃路》293第293章

盛世宠妃路最新章节目录
   盛世宠妃路第293章
    乾隆无奈的摇了摇头,笑着叹息道:“你这丫头也真是奇怪,竟然放着家中各种各样馅儿料丰富、味道鲜美的元宵不喜欢,偏偏爱吃街边摊铺上卖的不起眼的元宵!爷就纳闷了,难不成爷是白养了家中的厨子么?他们所做的元宵竟然还比不得夜市中街边摊铺上卖的小吃得你欢心?”
    萧燕笑着解释道:“我之所以喜欢吃那位老人家所做的元宵,一是因为觉得他做的元宵味道朴实,是地地道道元宵的味道。二是因为我喜欢在街边小吃铺子吃东西的那种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感觉。”
    乾隆看出萧燕的尴尬与歉意,心中也便将那些遗憾的过往与懊恼暂且抛在脑后,打算开开心心的继续陪伴萧燕一同逛夜市,看花灯,也便顺着萧燕的心意转移了话题。
    乾隆沉思片刻,浅笑道:“燕儿所言有理。家里的各色元宵、汤圆虽然馅儿料种类繁多,光是包元宵和汤圆的面粉、面皮便有十多种花样儿,家中的厨子们为了讨爷的欢心,无不整天费尽心思的琢磨新花样儿,力求做出新颖别致、味道鲜美的美食供爷享用。可是,当原本的元宵和汤圆加入了太多食材和佐料调味之后,也便失去了原本最简单朴实的元宵和汤圆的味道了。”
    “而那位在夜市上支了一个小摊铺卖元宵的老人家,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家境一般的寻常百姓,他自然没有太多食材和佐料做元宵,也正因为如此,他所做的元宵味道反而最朴实,是元宵最初的、原本的味道。有时候并不是将事情想得越复杂越好,往往回归本源才是最简单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萧燕疑惑的望着乾隆,惊讶道:“我只是在和你谈论元宵而已,你怎么说出了这样一篇大道理来?都把我有些绕晕了!你的思维实在是太跳跃了,我都有些跟不上你的思路了!”
    乾隆凑近萧燕,低声笑道:“正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燕儿果真是爷的福星,几句话便可以令爷茅塞顿开,找到了解决那几个难题的方法了!燕儿等着看好了,爷一定要做一个令你倾慕的大清帝王,打造一个真正的盛世与你共享。”
    萧燕虽然不知道乾隆近几日在为什么国事政务费神,但此时见乾隆欢喜的模样,便知道近几日困扰他的难题一定令他十分烦恼。见乾隆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萧燕也为他开心。可是,当萧燕想到乾隆刚才究竟因为何事才想到这个办法的时候,心中又不免有些怀疑,不禁暗自琢磨道:
    由一碗街边小吃铺子卖的元宵引起的谈话,当真能够从其中发现什么处理国事政务的好办法么?或许,乾隆之所以能够从她那几句为了转移话题的随后说出的几句话中悟出治国方法,乃是因为乾隆的确是一位颇有天分的帝王君主吧!想来这治国理政的本事,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做得来的。
    既然萧燕对那位老人家所做的元宵念念不忘,乾隆便带着萧燕沿着夜市寻找那家元宵摊铺,没过多久,竟然当真被他们二人找到了。
    那位老人家依旧穿了一身深蓝色棉衣虽然不是什么质料上佳的新衣服,却洗的干干净净的,人干起来既精神又麻利。
    许是这家元宵的口碑的确不错,因此摊铺前聚集了很多等着买元宵的食客,竟然已经排起了长队,而摊铺旁边那为数不多的几张桌子已经坐满了人,连一个空位置都没有。
    萧燕兴致勃勃的拉着乾隆一起排队买元宵。吴书来原本打算自己去排队为两位主子买元宵来着,如今见乾隆和萧燕如此有兴致亲自排队买元宵,也自然知情识趣的打消了原本的念头。
    吴书来觉得既然主子们有兴趣亲自排队买元宵,他这个做奴才的在一旁伺候着也便是了,又岂能在此时巴巴的凑过去扫了主子们的雅兴呢!
    吴书来命若萱、若菡二人跟在乾隆与萧燕身边小心伺候,自己则去桌边为两位主子等位置去了!
    在吴书来看来,就凭万岁爷和皇后娘娘那金尊玉贵的身份,让他们二位坐在路边摊铺的桌子旁边用膳已经是极限了,难不成还让万岁爷和皇后娘娘站在街边端着碗用膳不成?
    吴书来只要稍一设想那样的画面,便觉得十分不可思议,只觉得那画面怎么看都觉得古怪和别扭!吴书来连忙摇了摇头,将脑海中奇怪的画面赶了出去。
    为了不让万岁爷和皇后娘娘站在街边用膳,吴书来踌躇满志、信心满满,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两位主子买到元宵之前,为两位主子占到座位!
    周围等着买元宵的食客大多都是寻常普通百姓,达官贵人、豪绅商贾、富贵人家的夫人小姐们一般都是去酒楼里用餐的,也极少来这样普通的路边摊铺买小吃食用。如此一来,身着华服、容貌出众的乾隆与萧燕站在一群衣着普通的寻常百姓之中,便更加如同鹤立鸡群,十分引人注目。
    排在萧燕前面的是一个带着小孙女儿等着买元宵的中年妇人,十分热心健谈。
    那妇人怀中抱着的小孙女儿不过三四岁大小,身上穿了一件喜庆的红棉袄,下面配了一件葱花绿的棉裤,脖子上还带了一个小银锁,女孩儿的皮肤虽然不算白皙,一双大眼睛却十分明亮,笑起来的模样非常活泼可爱。萧燕注意到这个女孩儿的脸颊上还长了两颗小米粒大小的小痣。
    那妇人同萧燕感叹,说这女孩儿哪里生得都好,就是脸上这两颗痣不好!老人们都管这样长在脸颊上眼睛下面的痣叫做滴泪痣,预示着这女孩儿的命运多舛,只怕将来会终日以泪洗面。
    乾隆对于这样的说法倒是听说过的,只皱了皱眉头,并未说什么话。于乾隆而言,这祖孙二人只不过是两个与他毫无关联的路人而已。那个小女孩儿未来的命运如何,过得是好是坏,乾隆压根儿便不在意,更不会为她们多费一分心思。
    萧燕却由于已经身为人母,又刚刚生下两个小儿子不久,因此便对小孩子有一份天然的亲近和好感。此时,萧燕见这位中年妇人面露忧色,为小孙女儿的将来发愁,便忍不住开口劝道:“依我之见,人身上的痣有可能长在任何地方,或许长在脸上和手上的比较大的痣会影响容貌,却实在与一个人的运势无关。再者,倘若你实在纠结此事,放心不下孩子,也可以用些方法将孩子脸上的痣祛除便是。只是祛痣的时候一定要去医馆请大夫处理,千万不要胡乱使用一些不靠谱的偏方,反而会令痣变得更大,甚至发炎、红肿,反而害了孩子。”
    那位中年妇人连连点头,虽然并不相信刚从萧燕关于痣无关命理运势的说法,对于祛痣的建议倒是听进去了,兴致勃勃的对萧燕解释道:“我也是这么打算的!已经和儿子、媳妇商量好了,等今年秋天就给孩子把脸上的痣祛了!只希望孩子在这段时间一定要平平安安的,可不要出什么事情才好!”
    排队的买元宵的人虽然多,但老人家手脚麻利,排了没多久,便轮到了乾隆与萧燕。萧燕自己买了一碗心心念念的山楂馅儿的元宵,又给乾隆买了一碗黑芝麻馅儿的元宵。
    若萱与若菡二人原本已经从宫里带了餐具出来,以备乾隆与萧燕临时起意想要在街上用餐的时候使用,然而萧燕却觉得直接用小吃铺子里的碗筷用餐十分有趣,便摆了摆手,示意自己并不需要用从宫里带出来的餐具,但萧燕深知乾隆虽然算不得是一个有洁癖的人,但他对于小吃铺子里的碗筷还是无法接受的。因此,萧燕便从若萱手中接过了青花瓷碗,浅笑着告诉老人家只需要将黑芝麻馅儿的元宵盛到这个碗里便好了。
    卖元宵的老人家十分朴实,是一个本本份份的老实人。老人家见乾隆与萧燕衣饰华贵、气度不凡,一看便是出身富贵显赫人家的公子和夫人,盛元宵的时候越发小心谨慎起来,生怕一不小心冲撞得罪了贵人,给自己和家人们招来祸患。
    老人家虽然知道乾隆和萧燕也许并不会在意这些小事,却依然专门挑了几个大颗一些的元宵放在了萧燕和乾隆的碗中。尤其是在为乾隆盛元宵的时候,老人家端着青花瓷碗的手都有些发抖!
    老人家苦哈哈的过了一辈子,虽然并没有见过大世面,也不曾见过什么值钱的好东西,却也知道如今自己手中这个质地细腻、造型精巧、花样漂亮、镶着金边儿的青花瓷碗必定是一个他赔不起的金贵物件儿,因此格外小心仔细。老人家生怕一不小心跌了手中的瓷碗,那么只怕纵使他卖了整个元宵铺子,也赔不起这个碗了!
    老人家小心翼翼的为萧燕和乾隆成了元宵,又实在忍不住小声询问道:“夫人您不用自己带来的碗筷么?小的铺子里的这些碗筷虽然每天也都会仔细清洗,并且用煮沸的开水烫过,可只怕夫人用不惯如此简陋的碗筷……”
    萧燕浅笑道:“老人家不不担心,我以前用过这样的碗筷,用得惯的。再说,我去年还曾经在您的铺子里吃过元宵呢!我觉得您做的元宵很好吃,所以今年才又来您这边吃元宵的。”
    老人家听闻萧燕所言,却忽然红了眼眶,眼中竟泛出些许泪光,“夫人只怕要失望了!去年的元宵,是小的的老伴儿做的!只可惜,小的那老伴儿今年身子骨儿大不如前了,小的虽然身子骨还算硬朗,可是记性却越来越差了,时常忘事儿!否则,像夫人这样耀眼尊贵的贵人曾经来过小的的铺子里吃过元宵,小的怎么可能会不记得了呢!哎!小的真怕哪天就把自己的家在哪里都忘记了!”
    萧燕听闻老人家提起他和老伴儿的身体大不如前,不禁担心两位老人家的病情,可是眼下后面依然排着许多食客等着买元宵呢,她也不方便仔细询问老人家的病情,因此,萧燕只嘱咐老人家尽快带着他的老伴儿去医馆医治他们两人的病,而后又从腰间系的荷包中掏出了一个金元宝塞到老人家的手里,只说是她买元宵的钱,剩下的便让老人家拿去医病。
    老人家开了一辈子元宵铺子,也不曾见过用金元宝买两份元宵的人。
    这位老实忠厚的老人家呆呆的等着手中的金元宝,回过神来之后连忙心急的将金元宝往萧燕手里塞,一边塞一边不停的说:“夫人给的银钱太多了!小的做的两碗元宵可不值一个金元宝。小的知道夫人心地善良,想要给小的看病的银钱,可是,小的虽然不认得几个大字,却也听说过无功不受禄的,这锭金元宝夫人还是收回去吧!小的不能要!”
    萧燕只觉得眼前的这位老人家实在是质朴得可爱,放着黄澄澄的金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