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丝的惊梦事件簿》夏语

伊莉丝的惊梦事件簿最新章节目录
   共生期的人族少女——洛兹莱特·伊莉丝目前正赶往提亚托丝,不如我们把视角放到数千年后的科技期,有这么一个与洛兹莱特·伊莉丝,与亚特兰蒂·诗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小故事:
    这是一个夏天的故事,没有热血的友情,没有炫丽的烟花。只有一个少女,在没有喧嚣的地方,自己与自己的故事。
    这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女,喜欢穿着一席白色的连衣裙。正值暑假,父母看不惯她在家里待着虚度光阴,便打发着她去奶奶家度假。
    这时少女正在收拾东西,谁知越收越因,走到床边就倒头大睡。听着床头闹钟嘀嘀嗒嗒,窗外城市不时几声车的笛鸣声,待自己醒来已日暮黄昏,少女紧忙收拾完东西出发,坐列车来到乡下时天色已晚,街道上寂静无人,只听得几声鸦鸣,微风拂过她的发梢,扫去她一身疲惫。乡镇的房子灯火通明,如同地上的繁星。
    少女不再慌忙,而是悠闲缓行,来到奶奶家门口。这个悠长的夏日就由一阵门铃声开始。
    奶奶和爷爷正着急少女还未到来,饭菜到冷了还没动筷,终于听到门铃声,两人赶到门口开门,把少女带进来。爷爷帮她拿行李,奶奶一边嘘寒问暖,一边带她进房间。吃完重新加热的饭菜后,少女打电话向父母报平安,然后祖孙三人就坐在大厅聊起家常。这里的房子都很古朴,地板只是用水泥浇筑而已,不像城市的房子都铺有地砖。墙角还安放干农活的工具,墙上挂的电视机在这里如跨时代一般。屋檐墙滴,墙角虫行,是少女不曾见过的风景。
    少女与爷爷奶奶聊了许多:学校的生活,城市的变化等,少女也小爷爷奶奶口中了解到,这个村之所以发展慢,是因为村里的人比较守旧,会抵触外来的新事物。还听了这里有一个传说:这里是时间长河之外的地方。少女认为应该是外人讽刺这里的人守旧吧。
    夜色愈深,少女洗漱后到爷爷奶奶准备的房间睡觉,不知为何,总感觉乡下的空气好闻,有万物初生的新鲜的味道。夜深人静,窗外叶影沙沙作响的和着单调的蝉鸣,少女睡得很甜,做了一个美好的梦。
    白天起来,爷爷奶奶帮少女做好饭便出门农作去了,他们有说少女可以去街坊邻居的家里玩,那里的孩子和她年龄都相仿的。但少女比较怕生,没有选择出门。就坐在庭院里的卧椅上,由高大的树替自己遮去毒辣的阳光,不时听到路边孩子们的玩笑声飘过花圃来到自己耳边,随风弥漫整个夏季,
    “真好啊——”少女庸懒地感叹道,不过回应她的也只是那几声吱哑蝉鸣。
    这样日复一日,少女终于心生厌倦。一天,孩子们从门口经过,奶奶看出了少女的心思,道:“不去吗?”
    少女摇摇头,奶奶只好离开了。等众人散去,她做出与往常不同的举动——她依旧穿她的一身白裙,围一周天蓝丝带的白色遮阳帽,决定独自出门走一遭。明明只是清晨,世界还是那么亮,亮得耀眼,亮得模糊。
    与嘈杂的城市不同,这里道路两旁没有灯通明的店铺,没有像样的由石砖铺成的人行道,只有两旁杂草丛生,传来不断的虫鸣,与一眼望去无边的田野与更远处雾隐的青山。
    轻风伴少女兜兜转转,跑进树林里的泥土小路,小路无限蜿蜒前行,少女一路追寻。跨过缓缓流动的小溪,掠过草地,穿过花丛。没有了世俗的喧嚣,她可以放纵自己的好奇心去探索,宛如化作天空的鸟,海洋的鱼。
    许久,前方的光亮逐渐清晰,少女终于来到路的尽头。豁然开朗,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平原上高高耸起的围墙和一座长满藤蔓的大石门隔绝两方。
    自己走了那么远吗?这里已经起出了一个村庄的范围了吧?这时少女又注意到那大石门下破了一个洞,眯眼看去,洞口被杂草野花堵去视野。
    看看大阳还未居中,回去没意思,不妨探一番,少女正如此打算,出发时才注意到石门前是一个水塘,自己莫非要游过去?反正这么热的天,当游泳也不错,可不知池塘深浅怎能轻举妄动。看看旁边的树,难不成要砍棵树做独木舟划过去?摇头,多少荒唐。正值愁眉望展,团团转时,无意间瞥到湖边隐匿着一艘木船,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她高兴地三步作两跳进船内,把木船震得晃来晃去,使劲用竹竿把船往石门处推。毕竟是个小女孩,中途歇了三四项才勉强划到了石门前。
    少女看了一眼手表,早上十点左右,看来还有充裕的时间。便往洞口踏进,拨开花草才看见一条石板小道直通深处。这杂草野花没人修理,都长得与少女一样高。再往前点则是树林,无论如何都得不到完全视野。在这里,可能是围墙的原因,这里的风似乎不流动一般,却没外面热。恍乎间还以为仍停留在春天。四处很静,甚至连虫子的声音都极微弱。少女一路摸索过去,进了树林光线就更稀疏了,再走几步就看见树林中间有一个由几块巨石堆积的平台。平台上四个石门分别指向不同的方向,呈半月型。
    少女正打算走上前去,险摔了一跤,踉踉跄跄退后看向脚底。原来平台前面的小石路早破裂个洞,雨水便在此积累成小水洼。但也幸亏如此,让少女发现两边树是有缺口的,直通远处的小木屋。两旁还长了不少矮小的野花,颜色各异,更生曲经通幽的感觉。不时有几声鸟鸣,也不算寂静。
    小木屋没有人影,门也没锁上。轻轻推开门,屋内并不大,可能就十来平米。放下一床柜子,一桌子,一椅子。令人惊讶的是,它们没染上一丝灰尘,这让少女肯定了这里有人生活。
    出了木屋,少女又往刚才道路另一侧走去,只发现一座铁匠辅和与围墙相嵌的一扇石门,还有个小池子座落在铁铺旁,不过一旁的长满青苔的石像已经停止了流水。
    累了,回去吧。少女再伸手看看时间,依旧显示十点左右。她开始慌张,急忙原路跑回却发现原先的洞口不知何时被修补上了。正急得团团转,忽然看见回路上有一个人影,他佝偻着身体,驻着拐杖向平台方向走去。少女无奈之下,只能追了上去。
    消失了,在他穿过在门时,在遇上阳光时。少女跑上平台时不知如何是好,最后选择往那人消失的那道门追去。石板小路右侧是面残破的高墙,左侧有一条潺潺流动的水渠。再往左则是一片花田,很可惜少女并不认识这种高高的白花,不过看上去不像自然产物,这定是有人刻意种植的。
    路尽连着一座大房子,有点像市里看到的博物馆,不过这个更老旧罢。走进一望是个广阔的空间,拱式屋顶,中间一道玻璃透光,两侧各三根柱子作支撑。无言中透露着庄严之气,还带着故事的沉淀。屋子中央有一座雕像,建着一个奇怪的标志,表明这里绝非一般。下段好像刻有几个字,少女贴近看,发现那是几个古字,读不懂。
    这一次少女真坚持不住了,打算回小木屋休息片刻。走到平台又发现那个人,你细看去原来是个老奶奶,她充满岁月沧桑的脸上和蔼的笑容实在无法另人害怕,少女试图与她对话,但只见她指了指另一扇石门后就又消失了。
    不知为何,这时少女心中反而由然生起一股热血,可能是知道前路是光明,也可能是知道前路上不再孤单。
    顺老奶奶指引的路上走去,在树林间穿梭。很快就发现一座藏得隐密的房子。这个房子比起原先的小木屋更有家的味道——有许多装修过和生活痕迹。她推门进去,地板上几块破布原先应是地毯吧。窗边的花盆也没有花,早己枯萎了吧。少女越发对这里曾经的故事更加好奇了。
    走过食厅,外面的树早钻破墙壁,生长进来,这就是自然的力量啊。唯一保留得完好得一些的也就只有卧室了,少女正准备坐一会恢复体力,突然听见厨房传来躁动声。小心翼翼推开厨房门,只看见一瞬老奶奶的身影,留下的只有一桌还热腾腾的饭菜。少女十分感激,对着空气说声谢后便囫囵吞枣吃起来,看来饿坏她了呢。
    厨房的窗外望去,少女看见围墙外有一座小镇,向日葵、竹子、荷叶,迎面扑来的是充斥着夏日的气味。她迫不及待想去,才想到通往那边的石门是紧闭着的。
    失望之际,看见老奶奶正在用钥匙打开房子里一扇可以过去的铁门。“孩子们,去玩吧。”这是少女第一次听到她说话,话语间透露的是对幼辈的疼爱。看来她并不是跟少女说话,是过去的梦幻泡影吗?那又何妨,就当自己是她眼中的孩子。
    走过两扇铁门,老奶奶的身影又消失了,但少女知道,她已不是孤单一人。这个小镇并不大,目测就十来座房子,建立在半山腰,应该叫小村庄?但是公共设备都挺齐全的,还是叫小镇吧。最下面的大房子采用回楼式,第一层是圈养牛羊的围栏,当然现在空无一物。顺阶梯走进二楼,回字型走廊保证阳光充足照入,仿佛人烟仍在。再去其他地方看看吧。
    沿小石路往上走,有百货铺,铁匠铺、餐店、联合楼等,看来这里曾经住着不少人呢。少女在百货铺还发现一本笔记:
    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晴
    天有个孩子差点跑出花园,幸好及时带了回来才没有受伤。这个夏天好漫长,不知老伴那边怎么样了。我这边很好,每天看着孩子们来店里玩闹,上学放学就很满足了。
    看来这本日记的作者应该是个老人,是谁呢?从记的内容看这个小镇以前应该是一个安宁的地方,一个温暖的地方。
    再往上走去,果真看见一座学校,整个小镇除铁匠铺外其余都是木制,但也不会让它们的夏的风味减去半点。学校里设备齐全,当然没有现代科技。更衣室、办公室、教室甚至游泳池都是精致装修的。明明在这个小镇里也要如此耗费财力,在这里生活的孩子一定很幸福吧?
    天色已晚,少女只能找一处房子睡觉。见到山下那座大房子有灯火,便急着跑下去。蝉鸣,蛙叫,夏风,池塘伴着夜空、花眠。进了房子,看见厨房那生起炊烟缕缕时少女就明白,不慌不忙走去。真看见老奶奶在那忙着做饭呢。
    “小雪回来啦,快来吃饭。”老奶奶对着门口的少女招呼道,但那并不是她的名字,她知道那应该是以前住在这里的孩子的名字。
    到底怎么了,眼泪不自禁落下来少女一边强忍着剧烈的感情,笑着说:“是啊!我回来了!”说完再也忍不住大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