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为妃之世子爷请绕道》067振威将军盛家[3]

庶女为妃之世子爷请绕道最新章节目录
   也不敢贸然写了那药膳方子,恐再不对症状,加重了太夫人的病情。”
    金嬷嬷却是眼前一亮,拉住了璎珞的手,道:“药膳?可是一些食疗的方子?早便听说食物加了药材常年食用也是能够起到治病疗效的,只是这食疗的方子一向难得,只听说宫中收录了两三本说这药食之事的医书。平日里各府中所得的食疗方子也都是从宫中流出来的。太医也给我们太夫人留了两份食疗方剂,倒真有些奇效,自打太夫人食用后已不大爱发作了,只是吃来吃去总那么两样,早已经腻味了。苏姑娘怎么会有治这咳喘的食疗方剂?难道苏姑娘也懂药理吗?”
    璎珞闻言却是一楞,她知道药膳中国古代可一直都是有的,而且就是和中医相辅相成产生的,怎么到了金嬷嬷口中,好似这药膳倒成了极为稀奇新颖的事情了呢。
    来不及细想,璎珞忙摆手道:“我哪里就懂什么药理了?不过是以前偶然间得过本医药孤本,上头讲的就是这食疗之事,因好奇便多看了些,记住了罢了。”
    金嬷嬷却紧张地拉了璎珞的手道:“如此,不知那本书如今何在?可否借老奴将那治咳喘的方子抄录下来?”
    璎珞本就是胡诌,哪里有什么孤本,见金嬷嬷眼中满是热切便为难着道:“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偶得那本书因年纪小,也不知珍贵之处,好奇之心翻看后便不知丢到什么地方去了……”
    金嬷嬷不由面露遗憾,却听璎珞又道:“不过那时候正是记性好的年岁,看过后倒记住了不少,回头我将治咳喘的方子都细细想想,记下来给嬷嬷送去。只方子多还记得,可这方子都适合治哪种症候的咳喘我却早不记得了。”
    金嬷嬷这下又笑了起来,道:“这个没什么要紧,姑娘的方子老奴会先拿给太医斟酌一二,选了适合太夫人的便是。”
    璎珞便也笑着点了头,待金嬷嬷走后,她便令妙哥准备了笔墨纸砚,自己静心坐在了桌案后。要说这食疗的方子,璎珞还真记得不少,一来是苏氏集团名下养生馆和药膳馆都是璎珞亲自在管理,这些东西便不得不多了解。再来,璎珞自己便是擅厨的,又有年幼的弟弟,那时候她时常会亲自下厨给苏阳做药膳。
    她将本主的记忆扒拉了一遍,目光不由越来越亮起来。只因本主的记忆中虽也知食疗一说,可这大丰朝,食疗确实尚未发展起来,寻常人家所谓的食疗不过是在食物中多加了一些对症的食材罢了,并没有完善系统的药膳方子和烹调手法。
    而且多半食物兑了药材做出来的食物并不好吃,更莫说是美味了。也就宫中间或能流出一两张的食疗方子,可也多极简单,谈不上多高超。
    这种现状令璎珞奇怪又兴奋起来,她细细想了想,前世时药膳好似也是在宋元时期才到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官方修订专著,记载药膳方剂一百多篇,治疗二十多种病症。而到了明清时中医食疗药膳学才进入了完善的阶段,药膳的烹调和制作也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如今这大丰瞧着发展水平可不就和唐宋时差不多,药膳一道尚未完善发展其实也在常理之中,并不算多奇怪的事情。
    这令璎珞像突然发掘了一座宝山,瞬间便扑捉到了商机,眸光晶亮起来。而且这次振威将军府太夫人的病对她来说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契机,筹谋的好,说不得这便是她在古代挖到的第一桶金了。
    嗯,如果不算从秦严那里挟恩索要的那些银票的话。
    璎珞想着便不再犹豫,提笔细细回想着脑中那些有益咳喘的药膳方子写了起来。
    因打定了主意要做这一行的生意,故此璎珞也未多写,只挑了效果好点,这个时节能寻到的食材,写了三种粥食药膳。待她终于写好放下笔,吹着墨迹,这才发现船不知何时竟停了下来。
    璎珞不由一诧,唤了一声,“妙哥?”
    璎珞写方剂时,妙哥怕打扰了她,一直静静守在门外,听到动静忙推门而入。璎珞便瞧着外头站起身来,一面将那三张方剂收进袖囊,道:“外头怎么了?船怎停了?”
    妙哥却笑着道:“外头咱们的船碰上了云生堂迟家的货船,迟家的太夫人是我们太夫人的嫡亲幺妹。巧的是,迟家大少爷刚好在货船上,竟是亲自送货上京的。迟家大少爷唤太夫人姨祖母的,这不万管家让船过去,请了迟大少爷过来给太夫人请安呢。”
    妙哥的话令璎珞心下微动,面露疑惑,倒是不急着出去了,在八仙桌旁坐下,挑眉道:“这云生堂不是药铺子吗?迟家是商家?我记得那日妙哥姐姐说太夫人出身镇北侯府,既是太夫人的嫡亲幺妹,怎么会……”
    璎珞的话未曾说完,可妙哥却明白了璎珞的意思。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所谓四民,官户人家一般都是不会和最末等的商人之流结亲的,即便有贪图商家金银将女儿下嫁的,一般也只会舍了庶女。像镇北侯府这样的功勋权贵之家又怎么会将嫡女下嫁呢。
    璎珞之所以奇怪,也是妙哥对迟家太夫人的称呼,大丰一般人家的老妇人没有封诰,便只能称作是老太太。有了诰封的,四品官之妻称郡君,五品为县君,其母方可称太君,而身上有三品诰命以上的方才能被称作是太夫人。
    迟家的这位老妇人,既被称为迟太夫人,要么是其夫君乃三品以上官员,要么便是其儿子乃朝中大员,可迟家却是商户。
    一般商户人家有做官的已是了不得了,想做到三品以上却是难上加难。
    妙哥却一笑,道:“无怪姑娘不解,实在是这迟家有些特殊。迟家如今的家主迟老太爷原是先帝二十三年的状元,虽是贫寒出身,可却风度卓然,一表人才。且他因家贫一心读书,到二十六方才中得状元,却耽误了娶亲。当时镇北侯惜才,榜下捉婿,便将最小的嫡女嫁给了迟家老太爷。老太爷却也争气,为官方正清廉,很得先帝的圣心,步步高升,最高累至正二品天官。偏老太爷春风得意时,遭奸佞陷害,入狱候审,后来虽则先帝英明,还了迟老太爷清白,可到底使迟老太爷心有余悸,没两年今上登基后,迟老太爷便上书乞骸骨,激流勇退回乡了。”
    妙哥见璎珞点头恍悟才又缓缓一笑,道:“就是姑娘想的那般,老太爷是个闲不住的,加上回乡时也不过壮年,老太爷又素来是个不拘一格的,索性便从了商,谁知竟是天纵奇才,迟家的生意越做越好,这不过才二三十年,迟家商铺便开遍了大江南北,且靠着老太爷的关系还当上了皇商。老太爷也是奇怪,自从了商便给孙辈定下了一条规矩,迟家三代皆不可涉足官场,可惜了迟家大少爷,早慧聪颖,三岁能文,四岁成诗,人人都称其是个比祖父更灵透的,却因了这条规矩只能从了贱业。不过迟家挂着个皇商之名,又有老太爷在,地位还是比一般商户人家高的多的。不过,我们太夫人却时常为迟大少爷惋惜,我们太夫人说,若是迟大少爷能科举出仕,定然比迟老太爷成就还高呢。奴婢看那迟老太爷八成是被金银糊了眼,三代不为官,这不是耽误子嗣前程嘛。”
    妙哥的话璎珞却并不认同,她反而觉得这位迟老太爷当真是一位智者。
    迟老太爷出身寒门,却能官拜天官,这是他的厉害之处,可都做到天官了还能被人陷害入狱,这便说明,迟老太爷在朝廷的根基还是不稳,虽则娶了镇北侯府的嫡女,可到底比不得人家官宦簪缨之家积累之盛。
    根基浅,又位高,是极容易成为众矢之的的,他能靠帝王的宠信,洗脱罪名出狱,还能官复原职已是侥幸,可若继续为官,不定便会再受诬陷,下一次大概便没这么好的运道了。
    尤其是宠信他的先帝驾崩,新帝登基,正是朝廷洗牌动荡之时,能激流勇退才是明智之举。想来连皇帝也得承迟家老太爷这一份情,毕竟人家很识时务,及时地给皇帝的心腹腾出了位置。
    迟家老太爷做皇商这是为家族打基础呢,皇商也算踏足官场了,有这层关系,再加上老太爷先帝天官的身份,迟家就不算淡出了官宦圈子,手中又有了银钱,三代经营,等三代之后再有子孙出仕,那可就彻底不一样了。
    而且老太爷不让子孙出仕想必和大丰如今的朝堂局势也有什么关系吧。
    想到这里,璎珞莫名又想起了秦严和那个襁褓中的孩子,还有头一次见那孩子时,婴孩身上穿着的内造的衣物。
    “姑娘?苏姑娘?”
    璎珞想的出神,妙哥的唤声却惊醒了她,回过神来就见妙哥正一脸担忧地瞧过来,璎珞忙自一笑,道:“我没什么。”
    妙哥便舒了一口气,拍着胸口道:“奴婢还以为姑娘又晕船了呢,不过也不怕了,姑娘不知道,迟家大少爷虽聪颖却自幼身子不好,身边必定是带着大夫的,这会子万管家八成已将大夫请过来了,等会儿大夫给太夫人诊过脉了,也给姑娘看看。”
    璎珞闻言心下又是一动,她没有忘记,那次夜半从官道上赶往田庄时乘的那一段顺风车,当时她给那马车中的公子当了回临时账房先生,那账本里头便有药材铺子的账目,而那药材铺子便是这云生堂。
    那位马车中的公子时而低咳两声,脸色也带着积年的苍白,可不就像是常年有病的嘛,若她猜想的没错,那位当就是迟家的公子,妙哥口中的迟家大少爷了。
    她方才刚刚想到了生意门道,正跃跃欲试,这边迟大公子便送上了门来,这可不正是想瞌睡,老天就空投了枕头下来嘛。
    璎珞想着眯起眼睛,愉悦的笑了起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