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侯爷》第839章接连的安排

三国小侯爷最新章节目录
   站在大殿中,庞统心中激荡无比,更是感慨万千。
    所有人中,他是最早追随刘修的。
    昔年,刘修刚刚求得外放为官的任命,是担任一个小县令,庞统就追随刘修。
    从长沙郡喋血沙场,再回到襄阳城夺取州牧。
    从交州,再到益州……
    刘修成长的足迹,有着他的全程参与。
    如今,到了丰收时节。
    恭敬站在大殿中,庞统静候刘修的安排。
    刘修沉声说道:“朕崛起于微末之时,庞统便追随左右。解长沙郡之患,平荆州之乱,定巴蜀益州,夺南方交州……”
    “历次战事,皆有庞统参与。”
    “若如庞统之辅佐,朕难有今日之辉煌。”
    “今日论功,庞统功在社稷,功在楚国。”
    刘修给庞统定下了功劳。
    说完后,刘修便道:“朕任命庞统为兵部尚书,执掌楚国兵部。”
    兵部,掌管全国武官及兵籍、军令等。
    毫不意外的说,庞统便是军方第一人。
    庞统口头道:“臣叩谢陛下隆恩。”
    得到兵部尚书一职,庞统心中也颇为欢喜,这是他比较擅长的事情。如果让他处理政务,他也不喜欢,因为太繁复了。
    刘修颔首,就见庞统起身回到坐席上。
    刘修又道:“法正!”
    “臣在!”
    法正站起身,跪地行礼。
    此刻,法正心中也充满了期待。
    他效忠刘修,就是为了能够一展所长,能封妻荫子。
    如今,终于功成。
    刘修目光思索间,缓缓说道:“昔年益州未定,你便慧眼择主,为朕谋划益州。”
    “为了益州,你甘愿委屈自身,潜藏益州。”
    “有你里应外合,方有夺取益州之迅速。”
    “攻略吴国,你全权谋划,更早作准备,为占据吴国奠定基础。”
    “攻打吴国第一功,非你莫属。”
    刘修阐述着法正的功劳。
    在刘修麾下,法正也是很早就归顺的,只不过法正归顺后,为了帮助刘修谋划益州,甘愿留在刘璋麾下。
    等到刘修攻打益州时,才一举动手,助刘修平定益州。
    刘修正道:“朕任命你为户部尚书。”
    “臣遵旨!”
    法正口头应下,他心中更是激动澎湃。
    户部职责,掌管全国的赋税、田地、户籍、俸禄饷银等一切和财政相关的事宜。
    这样的权利,可谓巨大。
    自古以来,钱袋子都是最核心的官职。
    法正掌管户部,便掌管着刘修的钱袋子,可见其重要性。
    待法正回到了坐席上,刘修又道:“贾诩!”
    “老臣在!”
    贾诩回答一声,他脸上神情有些错愕。
    但还是规规矩矩起身,向刘修见礼。
    贾诩之所以错愕,是因为他刚才已经得到了任命,他是内阁成员之一。作为楚国的内阁成员,他是楚国拥有最高决策权的人。
    如今,刘修却又喊到了他。
    所有官员的目光,也齐刷刷落在贾诩身上。
    谁都觉得奇怪。
    但谁也不觉得奇怪,因为刘修一直都极为器重贾诩。
    虽说贾诩曾是曹操的人,但贾诩归顺后,为刘修屡立功劳,是刘修麾下最重要的人。
    刘修道:“古人曾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贾文和虽老,却壮心不改。”
    “本王夺取益州,平定凉州,稳定交州,皆有贾诩之功劳。”
    “今,本王任命贾诩为吏部尚书。”
    刘修一席话,在大殿中掀起了千层浪。
    吏部,是最重要的部门之一。
    吏部掌管着天下文官的任免、升降、调动等诸多事宜。
    毫不意外的说,这是最核心的部门。
    贾诩本就是内阁六个成员之一,如今加上吏部尚书的身份,他的权利便更大。
    如此安排,可见刘修对贾诩的器重。
    官员们议论纷纷,却没有人敢站出来反驳。
    第一,刘修威望足够;
    第二,贾诩功勋足够。
    仅此两条,便没有人敢站出来质疑刘修。
    贾诩双手合拢,叩拜谢恩。
    他今天也是无比的意外,但想一想刘修离开襄阳出去赈灾时,曾令他坐镇后防,把一切都交给他打理。
    以刘修对他的器重,这安排也在情理之中。
    贾诩回到坐席上,一众官员看来,脸上都露出欣羡的神。
    刘修扫视一番,众人便噤声。
    大殿中,顿时又安静下来。
    所有的目光又集中在刘修的身上,等待着刘修继续安排。
    刘修目光逡巡扫过,最后落在诸葛亮身上。
    “诸葛亮!”
    刘修的声音,犹如一声炸雷般响起。
    当诸葛亮的名字被叫响,所有人都看向诸葛亮。
    在此之前,诸葛亮一直没有出仕,有一部分官员,甚至都不认识诸葛亮。如今刘修突然喊到诸葛亮的名字,许多人都被倍感惊讶。
    认识诸葛亮的则心中明白,他们清楚诸葛亮的能力。
    “臣在!”
    诸葛亮站起身,走到大殿中,跪下向刘修行礼。
    刘修盯着诸葛亮,嘴角有一抹淡淡笑容。
    曾经,他想招揽诸葛亮,将诸葛亮收为己用。但诸葛亮要强,选择了刘备。
    双方交锋数次。
    最终,刘备被他彻底击杀,诸葛亮最后归隐书院。
    如今诸葛亮,终于到了他的麾下。
    刘修语气略微低沉,缓缓道:“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诸葛亮之才,人所共知。”
    “诚然,诸葛亮曾为朕之敌人。”
    “但彼时之敌,今日之友。既然是人才,朕自当用之。”
    刘修说道:“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诸葛亮能为朕所有,天下士子,不分楚国和魏国,同样都能为朕所用。”
    “朕任命诸葛亮为刑部尚书,掌管刑部。”
    刘修一句话,任命了诸葛亮的官职。
    “臣谢陛下隆恩。”
    诸葛亮又叩头道谢。
    刑部,掌管着楚国的诉讼法律和刑狱,是主管全国刑法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这是极为重要的部门。
    诸葛亮对于这一官职颇为满意。
    他回到坐席后,刘修又把司马徽和黄承彦喊出来,安排了两人的官职。
    司马徽出任礼部尚书,黄承彦出任工部尚书。
    司马徽是有名的大儒,精通礼义经典。他担任礼部尚书,没人反驳。至于黄承彦担任楚国的工部尚书,更加的没人敢反驳。
    黄承彦是皇后之父,是当朝的国丈,身份尊贵。
    如此身份,谁敢置喙?
    刘修安排完内阁和六部的官员,又安排了其余的相应官职。
    大体的官员构架终于确定下来。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