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皇商》第七百零二章太后寿诞(二)

盛世皇商最新章节目录
   三月二十八日,是太后的千秋节。为了节省银子,就在慈宁宫大殿接受皇上、皇后、妃嫔、皇室宗亲和文武大臣的跪拜、祝贺。免了请戏班唱戏和三天的流水席,自然是省了不少银子。
    太后和皇上都看好了瑞王府的彩色气球,还有府上的秧歌队、舞狮队。这些都是最能渲染喜庆气氛的。瑞王爷说,气球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舞狮队、秧歌队的服装这次用过下次还能用,很省钱。南边和郑经的仗还在打,国库里的银子入不敷出,能省就省着点吧,过生日的事就改招子了。所以事先就给宗室的亲王、郡王、国公爷乃至家眷下了懿旨各府出剧目上台演出,没有耍戏大家的意思。跪拜、祝贺之后,节目开始。先是瑞王府的秧歌舞,期间有狮子闹阵,体现喜庆。
    慈宁宫焕然一新,大型彩色气球,三四个扎成一束,吊在半空中。气球的下面拉了一副巨大的标语:“太后寿辰寿比南山”、“太后福多福如东海”,在观礼台上方是云儿写的仿宋大字“大清国皇太后寿诞大典”。
    观礼台就在慈宁宫大门的左右分文武两班。辰时初,礼炮轰响,瑞王府的彩车上坐着太后盛装礼服的皇太后,身边站着与她同舟共济三十几年的侍女苏茉尔,还有太后的两个孙子二皇子福全、三皇子玄烨。彩车四面八方都是鲜花,红的、粉红的、金黄的、淡绿的……开车的田亮身上穿着大内一品侍卫服装、外罩黄马褂,这是皇上特赐的。
    车开得很平稳,缓缓驶向观礼台。皇上离座,带领皇室宗亲和文武大臣,下了丹墀,跪在车前。田亮赶紧离开,苏茉尔和两位皇子也下了车。
    “儿臣带领满朝文武给皇额娘磕头了。”
    “太后万福金安,千岁、千岁、千千岁!”
    “各位平身。”太后的气势相当足,她非常满意今天的场面,这是她过去几十年都没有享受过的荣耀。
    太后搭上皇上儿子伸给她的手,下了四轮电动车。缓缓走上观礼台,在最正中的位置坐下了。立刻就有皇上的几个女儿穿着节日盛装前来献花。她们是代表皇室宗亲和各亲王府、国公府给太后献花的。太后最先接过润玉公主递上来的一束漂亮鲜花,在雪儿脸上亲了一下。这是云儿买的仿真花朵,不是丝网花,是比真花还漂亮的塑料花。真个是栩栩如生。外面还包着很硬挺、很薄的花纸,看着就体面得很。
    太后简单跟大家说了几句话,无外是大家辛苦当差一整年,以后还要继续精诚合作,为大清的繁荣昌盛做贡献。下面就是文艺演出,
    太后让各位王爷、国公爷或者是他们的家眷上台,这些人相当的不满意,都认为是把他们当戏子了。可是太后、皇上的命令又不敢不服从,只好忍着气上场。
    第一个上台的是安亲王,他表演的剧目是吹箫。就是再不愿意也得硬头皮上场。还别说,安王爷的箫吹得相当好,如歌如诗、如泣如诉,一曲《苏武牧羊》赢得热烈的掌声。然后庄亲王府侍卫队的武功表演。真有个气势,所有的表演者个头都差不多,身体健壮,英俊威武,年轻力壮,阵容严整,动作标准。简亲王府是王爷千岁本人上场。济尔哈朗的这个儿子相貌很出众,二十六七岁,天生一副王者气派,身穿一身深蓝色马蹄袖箭衣,要多精神有多精神,要多帅有多帅。手上一柄带着长长的明黄色流苏、寒光四射的宝剑,辫子盘在头上。抱拳施礼后开始舞剑。长剑如芒,气贯长虹,剑气环绕着他的周身,带起翩飞的衣袂,寒光之中,一个旋转的明黄色车轮,越发显得舞剑者身姿卓然……
    掌声四起!
    接着是两名通身高贵的夫人,拎着纱帕,婀娜上场。不用说这就是瑞王爷的两位福晋。福晋一身淡绿,云儿一身淡紫。在众人的注视下坦然上场。二人款款施礼后福晋坐下,身后的人递给她一把小提琴。人群中的女眷开始议论:“瑞王爷的福晋怎么还会玩那种高深的洋玩意儿?”还不错,认得是洋玩意儿。
    “那个年轻的就是他们府上的陈福晋?听说她是琴棋书画四艺皆精啊。呜哇,好漂亮哦!瑞王爷艳福不浅呢。”
    俩人如入无人之境。有一名年轻清秀的太监站到舞台中间,抱着他的浮尘说话了:“瑞王府的两位福晋要在太后的千秋节给太后献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请。”
    云儿大大方方地站着舞台中间稍稍靠前的地方,向福晋轻轻点头,福晋的小提琴声便轻盈地响起。过门之后云儿适时地接唱道: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风吹绿草遍地花。
    彩蝶纷飞百鸟唱,
    一湾碧水映晚霞。
    骏马好似彩云朵,
    牛羊好似珍珠洒
    啊
    牧羊姑娘放声唱
    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牧羊姑娘放声唱,
    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水清草美我爱它
    草原就像绿色的海
    毡包就象白莲花
    ……
    云儿的歌声非常接近这首歌的原唱德德玛,浑厚而深沉。歌还没唱完,掌声就象雷鸣一般了。有人大声赞叹:“好!太好了!”
    久违的乡音!久违的草原!太后的泪水就象断了线的珠子扑簌簌地滚落。三十年的深宫生活,三十年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当今的太后,昔日的蒙古姑娘布木布泰,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回首全是不堪!
    歌词简白易懂,歌声委婉悠扬,地道的蒙古味儿!唱的好像就是科尔沁草原,每一个音符都在流淌着少女时代对未来的憧憬。太熟悉又太陌生、久违了的乡音!太后生怕自己失声,用帕子紧紧捂住了嘴巴,但是眼泪却不听话地奔涌出来。
    “皇玛么,您怎么了?”三皇子玄烨过来关切地问。
    “玛么没事,玛么是高兴的。”太后把玄烨搂在怀里。
    云儿只唱了一部分就结束了,因为还有别人要表演。但是掌声经久不息,让她有点无措和无奈。
    皇上说话了:“云儿嫂子,您就再唱一支。”
    福晋和报幕的太监低声说了一句,太监说道:“《西游记》插曲,路在何方。”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
    啊,啦啦啦啦,
    一番番春秋冬夏,
    一番番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翻山涉水两肩霜花
    风云雷电任叱咤,
    一路好歌向天涯
    ……
    仍旧是掌声不息。大清是没有这样的歌的,简单明了,浅白易懂,曲调好听,新颖明快。皇上站起来鼓掌,群臣也赶紧起立致意。
    福晋和云儿款款施礼,拉着手准备下台。简亲王大声说:“不能走、不能走!我等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歌声,真是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啊。两位皇嫂,再歌一曲好不好?鼓掌!”
    掌声高涨,经久不息。福晋小声说:辛苦妹妹再唱一支吧。别的姐姐就不会给你拉琴了,就那个《刘三姐》吧。云儿点头,满面笑容地施了一个万福礼。“谢谢各位的鼓励”。
    太监公公上台报幕:《刘三姐》
    “唱山歌耶,这边唱来那边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耶
    这边唱来那边和
    罗,那边和。”
    歌声婉转悠扬,曲调优美动听。
    掌声再次响起。
    皇上赶紧站起来:“各位、各位臣工,两位福晋已经表演三首了,嗓子可能已经吃不消了,大家可否放过她们?下面还有精彩剧目呢。”
    “福佑二哥呀,您是哪一辈子修来的福气呀?怎么会同时拥有这样两位神仙女眷?”简亲王一肚子感慨,王爷才不回答他的问话呢,只是坐在那里微笑,和安亲王低声说着什么。
    福晋和云儿赶紧下台,溜之大吉。
    下面是庄亲王福晋的古筝弹奏。
    接下来是康亲王侧福晋的昆曲清唱
    ……都很不错!但是太后心里的评论就不是别人能左右的了。
    剧目不多,都是“意思意思”。太后的万寿节落幕,各位皇室的亲王、郡王、国公爷们和文武大臣,给皇太后磕头山呼“皇太后万寿无疆”。
    云儿的草原之歌给太后留下太深、太深的印象!
    太后的千秋节一过,福晋就被太后派来的王公公接进宫里,太后告诉福晋,现在的皇上心思完全变了。过去就是和她顶牛,不听她的建议,现在的表现是不管她这个当额娘的说什么都是错的,而且暴躁、不耐烦。问福晋有没有什么办法?福晋能有什么办法?皇上这是心病,能找到他的心结才能劝得了他。太后说了一句话,福晋差点没吓晕过去。
    “绣儿呀,本宫是觉得他看上云丫头了,不好说出来。”
    “太后,这是不可能的。”
    “你不用害怕,本宫不是让云儿进宫给他当妃嫔,是想让云儿多进宫几次,给他唱唱歌、陪他说说话儿……”
    “太后啊,我家云儿是有夫有主的,陪着皇上算怎么回事?”福晋冲口就说,忘了忌讳。太后倒是没有生气,继续说:“本宫知道这么做不合常理,可是皇上总是这样可怎么好?他是大清国的顶梁柱,没了他……”
    “您说的臣妾能够理解,但是这样太不符合一个君主的所为,会让天下人诟病的。依臣妾看来,皇上就是因为鄂妃娘娘身子不爽而忧心,怎么想办法让鄂娘娘身体好起来,皇上的心病就会不翼而飞。”
    “可是你看看鄂妃的样子是三天两头就能好了的?”
    “太后您想想,如果云儿进宫来陪皇上,鄂娘娘的病不是会更重?倘或有个什么,皇上怎么办?您是不是让我们云儿做这种无谓的牺牲?我们云儿还有两个吃奶的孩子!她的心也不在皇上的身上!您知道吗?我家王爷现在是一时也离不开云儿……”
    “好了好了你不用说了我都明白,当年太宗皇上为了宸妃姐姐,谁的话也听不进去,谁要说宸妃一句不好,马上就能把谁的脑袋拧下来。皇上现在也是这么偏执,算了,还是另想办法吧。”
    “臣妾知道您一定会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不管怎么说,皇上是您身上掉下来的肉,不会跟您拧到底的,是他年轻,有些事想不到。”
    “你说的也有道理,让云儿来陪他也真不是个办法,鄂妃准会醋缸打翻了,还可能……,算了算了,你们的日子过得好好儿的,就不给你们添乱了。”
    福晋恨得银牙都快咬碎了!我们就在家唱个歌儿,就让你们母子给看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