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皇商》第四百三十章昌平卖布(三)

盛世皇商最新章节目录
   纳兰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一想王爷在玉龙布庄和自己弟弟的百货店代卖货物,很多人都知道了。而且皇上在朝堂上也曾经对文武百官介绍过他皇兄的高风亮节,自己干嘛藏着掖着的?于是就说了:“去年我家王爷带着侧福晋和这位田侍卫去了一个叫异域的地方,买回来一点那边的货物准备回来卖。得了银子交给皇上送进国库,我们两个奉了王爷的命令出来试卖。说是尺头,全都是新布。我家王爷是学佛的,心地慈善,说县城的人手里的钱没有城里人多,就按尺头的价格卖给京师周边县份的人。这不刚来就碰上了知县父母官的令堂?我们什么都没做呢就派给我们一大堆的不是,还要把我们抓进县衙打四十板子……”
    “纳兰大人赶快息怒,不要搭理县太爷的令堂老太太。回头我和知县大人说说,让他劝劝老太太。你们也不会因为她说了几句不在行的话给她治个什么罪吧?毕竟那么大的年纪了。这些年一直在乡下,这个眼界就不宽了。您说瑞王爷把带回来的东西卖了交给皇上送进国库,这也太高风亮节了吧?好像自古以来都没有的壮举?”
    “我家王爷从战场上下来就一直赋闲,无职无权的,也想着给皇上做点什么报答皇恩。”
    “佩服、佩服啊,就是王爷无职无权,也还有个亲王的爵位吧?一年的俸银就是一万两,可是寻常的人能比的?以后有什么事就找我,毕竟咱们还共过事。”这位开始跟纳兰拉近乎了。不过看样子人还不错,息事宁人的。
    纳兰和田亮根本就不会和一个老太太计较,这样仗势欺人的人他们见得多了,何况也没有被欺负着,懒得理她。
    站排买尺头的人越来越多了,买到尺头的人见到熟人肯定要显摆
    “你看我买的尺头多宽的幅面?咱们大清是没有的!”
    云儿三人购买布匹的时候就知道这个幅面的宽度肯定会吸引很多人来买。果然,县城的老百姓都这么认货,京城里的就更别提了。
    田亮心说:“这个布头都这么招人喜欢,回去还得开几家卖布匹的分店。要不那么多的布料,别说三十年,就是五十年也卖不完,还有其他商品也不少,真得加快速度卖货呢。
    田亮、纳兰的卖布大车就停在县城的中心地带的一个戏台附近。周围是高大的白杨树。离大车的距离大约有三十来米远近。田亮注意到一棵杨树下站着一个抱孩子的年轻女人,面目姣好,看样子连二十岁都不到。那个衣服太破了,叫衣不遮体很贴切。就那么远远地观望着,不到跟前来。很多女人,就是没站排的也来看看热闹,过过干瘾。可是那个女人就那么老远地看着,可能是觉得自己穿的太破了,不好人前露面。
    这时纳兰已经给王捕头介绍了田亮,俩人抱拳施礼,互通了姓名。王捕头已经三十挂零,田亮和纳兰就称呼他为“王大哥“,叫捕头好像有点疏远。田亮知道,以后下乡的事还多着,有个认识的人总比两眼一抹黑好的多。布头多着呢,王爷也说了,如果能交朋友,不妨送几块布头,但是不能送大了,否则就有贿赂人的嫌疑。
    田亮从带来的布头里找了两块适合王捕头女人穿的布料,用张纸包了起来:“不好意思啊,初次见面没有什么见面礼,这两块布带回去给嫂夫人做两件褂子穿。”
    “别!这多不好意思?”
    “算我个人的账上。一看王捕头就是那种待人真诚的,交个朋友如何?肯赏脸吗?”
    王捕头赶紧抱拳施礼:“您能这么说实在是抬举了属下。属下当然愿意和两位侍卫大人交朋友。”说罢也不客气把两块布头接过来就揣进怀里。田亮一拿出来他就相中了,两块花布格外地水灵。他女人比他小十岁,正是爱美的年龄。大清哪有这么好看、这么宽幅面的花布啊。
    “王大哥,您回去和嫂夫人说,这种布怕热,不能用开水烫,也不能在火炉跟前烤,否则就会缩小变形。但是结实耐穿还不缩水、不掉色是个大优点。”
    “多谢提醒,那我就把父母官的老娘送回去?”
    “王大哥留步。您认识那边树下的女人吗?”
    “哦,那个女人叫小环,是这里的老户齐大爷的独生闺女,父女两个相依为命。两年以前,父母官的二弟看上了这个姑娘,想娶回去当个妾室,父女俩都不同意。结果就在齐大爷出门卖油条的时候,二少爷就闯进人家里把人家姑娘给糟蹋了,还有了那个孩子。小环的父亲去找父母官讲理,就是这位老夫人,就说老齐头讹诈他们的钱财,生生把腿给打断了。这个家就没了生计。原本是姑娘寻死觅活的,后来一想自己死了父亲没儿没女将来不是更惨吗?就活下来了,还生了那个孩子。这件事本来是二衙内的恶行,老夫人还到处宣扬要惩治这个勾引她儿子的狐狸精。可能也觉得理亏,嚷嚷了一阵子就算了。但是那孩子说什么也不承认是她儿子的,让人家姑娘担着未婚先孕不是正经女人的罪名,连个婆家都不好找。真是可怜。本来一个还算能过得去的家庭,因为给她父亲治伤,就败落下来。现在这个家就是小环在支撑,也难得她能出来看看,平时都是不出门的,就在家里给人家做针线、洗衣服。”
    纳兰和田亮都觉得这个女孩实在是太可怜了。就从带来的大包布头里挑了不显眼的一大一小两块交给王捕头:“这个请王大哥转交那个女孩,看样子也不过是十几岁,挺可怜的,我们跟她说话、给布的不方便,就请王大哥……”
    “好说好说,我也该回去了,这两块布我马上交给她。”
    说着接过布头,把一个老太太叫过来,“这个请孙大娘交给那边的小环,是卖布的两位掌柜的看她可怜白送的,跟我没关系啊。”还别说,这位王捕头很精明,知道避嫌。也没让“先考”老太太看见。
    孙老太太乐颠颠地接了过去,把布头掖到大襟底下朝杨树那边走过去。
    “环儿,这是那边卖布的两位掌柜的给你的,别声张!赶紧接过去,人家一片好心,看你母子可怜,带回去做件褂子穿,好几年都没见你做一件新衣服了。”
    叫小环的女子顿时哽咽了,快速地接过布头,塞在包孩子的小被子里。对老太太说:“孙大娘,多谢你了。”
    “回去吧,谢我做什么,也不是我给你的。”孙大娘很侃快,拉着小环往家走,路上还告诉小环不要把布给热水烫了、火烤了。
    半个上午的时间就卖了布头的一大半。由于事先说的限量供应,每个人只卖两块,要不就能给人哄抢了,或者给有心人包下了去倒卖。有你卖高价的我们自己不会?还不是王爷心善,照顾平民百姓都能买上?下午卖的是牛仔布的布头,异域那边以前叫青年布、劳动布,就是干活穿的布料,结实、耐磨。都是幅面一米五的宽面布,一米零一点就够成年男子做条裤子。这种布做上衣没有做裤子的效果好,异域也是穿牛仔裤的人多。半个下午就卖光了,下面的事是调查水果和农产品,看样子得在车上过夜了。好在是王爷想事一直都是很周全的,给田亮等人带着异域的军需品睡袋,和万一赶上下雨的帆布苫布。有一面是带塑膜的,不透雨,就连马都给准备了苫布。
    王爷不是不让田亮等人住客栈,是客栈里没有能放下四匹马连大车的地方。王捕头说他给安排吃住的地方,田亮和纳兰婉言谢绝了:“现在是夏天,也不冷,怎么还不将就一宿?”
    “不是啊,露天地里蚊子多,还潮湿。”
    “没事没事,都是男人,没有那么娇气,就不麻烦了。”
    “换个王府也不会这么做的。”
    “那位令堂老夫人怎么样?消气儿了吗?”
    “那老太太的脾气太差,发过脾气就没事了。不过呢,没少给儿子树敌。谁都知道父母官的老娘是老衙内。”
    田亮和纳兰大笑:“老衙内,这个词儿好啊,简单明了还通俗易懂。其实仗势欺人的人最傻了,他以为自己吹胡子瞪眼睛的很神气,其实是把自己的人性都给卖了。”
    “说的是呢,这位父母官都已经被人弹劾过了,都说不分黑白的忠诚是愚忠,县太爷对老娘是愚孝。也难怪,他还没出生父亲就没了,老娘那时很年轻,就愣没改嫁,从十七岁上就守着这位遗腹子,够贞烈的了。就是这脾气从儿子当了知县就呼呼上涨。对了二位说要在这里收购水果和农产品,不妨跟属下说说,具体的都需要什么?属下也有不忙的时候、沐休的时候,可以帮忙给问一问。”
    “太感谢王大哥了。这一带都出产什么水果?”
    “属下能知道的就是整个直隶都出产苹果、板栗、鸭梨、水蜜桃还有葡萄。”
    田亮就想起来王爷在异域买过很多果树的种子。大清时代还没有的优良品种红富士、红香蕉、白香蕉和花牛等。
    水蜜桃,个儿大、汁水多,还很甜。但是后世培育的久保桃、油桃和蟠桃的种子王爷也买了,就是王爷的地少,没地方种果树,不过可以买地。用别人的名号买地就可以。主要是皇上拨给王爷的水面太大,再买地就怕给御史言官给盯上了。
    樱桃也有出产,但是数量不多;还有石榴,产量也不大,府上倒是栽种了不少,大家尝尝鲜就是了,用来卖钱还差很远。
    还有草莓,大清已经有了,但是种植面积也不大,原因是草莓的田间管理比较细,熟透的草莓非常容易腐烂。但是王爷也把种子带回来了。草莓在河北一带的种植不多,只有满城有出产,供给皇宫的妃嫔食用。女人都爱吃甜酸的水果,特别是怀孕的女人,几乎没人不喜欢吃草莓。
    直隶出产最多的水果还有梨类和葡萄。后世的河北、山东、新疆、安徽、四川都有多品种的梨类出产,王爷带回来的种子也不少。比方说直隶的鸭梨也算是主产区了。安徽有水晶梨、黄金梨、雪花梨、风水梨、贡梨;葡萄的主产区是新疆,盛产白提、青提、红提,河北的怀来地区也有产量很大的红提和巨峰。中国长城葡萄酒厂就设在怀来。巨峰、玫瑰香葡萄的主产区在天津的茶淀一带;山东的大泽山葡萄也很出名。王捕头说的水果还没有这么多的品种,苹果、鸭梨、葡萄是重点。好在王爷带回来的各种水果和蔬菜的种子很多,就是土地比较少,得慢慢想辙。
    王爷带回来很多后世研究出来的、适合河北种植的水果品种,比方反季西瓜,可以在暖棚里种植。还有哈密瓜,在河北也可以生长、结果。还有一种新疆伊犁主产的伊丽莎白瓜,后世的山东、河北都有种植。
    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