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之斧揽万千》第二十六章教双龙李钦传法

无限之斧揽万千最新章节目录
   说实话李钦收双龙为徒的目的并不是那么纯粹,那么圣母。
    在他收双龙为徒的十分理由里,有两分是想趁机获得长生诀;有三分是想和这个世界天道搞好关系;三分是想为自己的大业拉拢两个不错帮手;而只有一分感动于两人的资质和义气。
    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付出什么。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李钦很认同这一点。
    所以他才会对徐子陵和寇仲如此眼巴巴的凑上,为他们而对傅君婥更加好一些——如果依照李钦原本的想法,就算因为担心傅采林的报复而不会杀了傅君婥,也绝对要废掉她的武功,让她彻底沦入凡尘。
    内外六夷敢称兵仗者斩!
    在这个世界,如果自己有能力的话,李钦并不惮于如此疯狂一把。
    所有带着兵器,想要在中原耀武扬威的胡人是一个目标。
    而日后草原上的那些胡人部落,则是他的另一个目标。
    “工业力量,会将草原人的野蛮武勇都粉碎得无影无踪!”这便是李钦的底气,也是他日后赖以争霸天下的力量来源。
    至于,开启了工业的力量,掀起名为“科技”的潘多拉魔盒对这个以武道为主的世界究竟会有什么冲击,李钦却早已顾不得了。对于他来说,完成任务、打赢团战是最关键的。
    “嘿,这也算是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了吧!”仰首望天的李钦嘿然一笑,低下头来平视着与自己差不多高的徐子陵和寇仲两人:“既然你们拜我为师,那我就得教你一些东西。你们可知道当今武学的根源在于何处?”
    “这个……”徐子陵和寇仲茫然的摇了摇头。
    这个命题实在是大了,不单他们两个不会一点武艺的小混混并不知晓,就连算是高门佳弟的傅君婥也不明白。
    从古至今修行武功的人多如过江之鲫,不知几凡,也有不少人如三大宗师那般走到了很高的境界。但,无论他们如何修行武功,体悟天道,基本上也没有想过武功的出处在何方,为何天下会有武功这玩意。
    “请师父试言!”寇仲恳切的询问李钦。
    自己不懂不要紧,只要能从师父那边得到正确的答案,将其记在心里也就可以了。
    自己本就来向人学习的。
    “隧古之初,本是没有什么武功的。
    若要说武,不过是是人们为了生存与天争命,与野兽争活的手段而已。杀死野兽,获得食物和地盘,人们的一切都是为了求存。后来文明兴起,有了部落,又有了国家,人与人的交流增多了,也免不了冲突。
    于是,战争出现了。人与人的争斗成了主流。当时,有一部分人衣食无忧,成天所想的便是如何杀死对方。这便产生了各种的技击技巧。
    上古之世,巫武不分,祭祀横行,有巫者感悟天地之势,云起运行之法,创出气血运行之术,这便是如今内息真气的根由。
    后巫祭没落,百家兴起。诸子百圣也将自己的感悟与巫术气血之道融合,创下当今的修行之法。
    春秋战国之世,征伐频频,武斗成风,既有越女持剑破三千铁甲,也有墨者徒步只身止战。这是文化的盛世,也是武学的盛世。
    然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收天下之兵,毁天下修行之法,诸子流派损毁大半。始皇帝以为如此,便可以令帝国长治久安。却不想大秦江山二世而亡,混混出身的刘邦最终得到天下。
    刘邦立国以黄老之学治理天下,与民修养生息。上有所好,下必善焉!黄老之学,来道家学说,刘邦以此治国,那天下学道之人就多了。其时,道为显学,容纳百家之理,混以巫蛊之术,医药之途,初步在武学之上确立了其修身养性以求升仙的基本目标。
    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抬儒家为显学,而将黄老无为之道废止,黄老之说,便成了民间隐士之间的一个修生之法。
    修道之说在朝堂之上不甚流行,可在民间却相当盛行。从汉末到两晋,都有道家领袖以此为契机收拢百姓以求争夺天下。为此朝廷不得不打压道教,抬高佛教。
    当然,道教的种种政治活动与我们所说的武道没有什么关系。
    但道教的修行之法,却是我们当今诸般武道修行之法的源头。万法归道,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李钦用相对简练的话语,将整个武道的发展经历与徐子陵和寇仲分说了。他说这些的时候,并没有避讳傅君婥。
    这使得包括傅君婥在内三人,这才明白,武学的根由究竟在何处。简单的说,现在人们修行的武功,就是道家练气养生的法门加上杀人夺命的争斗之术。
    万法归道!
    这说法,还真是够霸道的。
    只是这样的说法究竟对不对呢?
    傅君婥没有言语。
    因为她真切的知道自己师父所创的九玄大法、奕剑术之流,说到底也是对天道的追求,其中的许多理论,终究还是以道学为根基的。要说这样的修行法门是归于道家一派,倒也不能算错。
    只是……
    “这世间不是还有佛门么?我听说佛门与道家很不一样,难道佛门的修行之法也是归于道家的。”寇仲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佛门有自己典籍……这并没有错,但要说修行之道,它还真是归属于道家一脉。不信,你去问问那些修行佛门功法的和尚,问他们是不是在调理真气运行经脉,你就知道他们根基在何处。”
    李钦微笑着说出了令人感到诧异的话语:
    “佛门之法诞生于天竺。天竺也有武功,但他们的理论可不是真气、穴道、经脉之流。他们讲究的八识、轮脉——这才是佛门的根基。
    真气、穴道、经脉,这是我们中土道门独有的说法,与其他地方不同的。”
    “原来如此!”寇仲和徐子陵二人连连点头,对于所谓佛门武功却是看低了许多。
    “那师父,本门的神功究竟是哪一个?”寇仲谄笑着询问李钦。
    “神功?我没有什么神功……我所会的不过是一套纳气归元的法门和几招杀法罢了。其他的都需你从天地之中、经典之中去体悟。这是我当初一路走来的路,现在该轮到你们呢。”李钦笑着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去休息吧!明天早上起来,我会教你们修行的第一课。”
    说着,李钦双腿一蹬,整个人飘忽的飞身而起,往两丈外那颗高达三丈的大树飘去了。
    他的身姿既轻盈又迅速,大袖一挥,恍如天上谪仙。徐子陵和寇仲只觉得眼前一花,抬头一看,正好瞧见他没入树冠之中的那一角衣袂。
    “那个……师父啊!你那个纳气归元的法门……能解决我们年纪太大的问题不?”寇仲看着李钦离去休息,顿时有些急了,他高声喊起,问了李钦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我听说以前有一个皇帝很喜欢修道,他命人搜集天下的道学经典,修订道藏。皇帝的命令底下的官员不敢怠慢,将道家典籍一一通读校对,习得一肚子道家法门。结果也就几年功夫,这官员竟然无师自通的成为武学的大宗师,最后破碎虚空而去。”
    李钦并没有直接回答寇仲的问题,而是给他说了这么一个故事:
    “那官员自幼不习武艺,他读道书的时候已经三十好几了。连他那样的年纪开始习武都能成就大宗师,何况是你们呢?早点睡吧,自有养足了精神,修炼才能好好的进行。”
    “好吧!”尽管没有得到李钦直接的回答,可听了李钦所说的故事,寇仲和徐子陵觉得自己还是有希望的。
    只是……
    “娘亲,你怎么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呢?”寇仲小声的询问。
    比起刚刚认作师父的李钦,寇仲更相信傅君婥一些。
    “天下的事情多了,我怎么可能什么都知道。”
    傅君婥轻轻的摇了摇头,躺在大石头上闭上了眼睛:
    “不过,听他这么说,我倒是记起来一些事情。前汉之时,世间多有得道成仙之人。这些人并非自由修行之徒,而是一个个饱读诗书的学子,他们开始修行也是二十岁之后的事情了。他们修行了十几、几十年也就升仙而去。修行成仙之说太过缥缈,可如果将成仙的说法,当成是武道的破碎虚空,那他们的事情,无疑证明年龄并非是限制武道修行的关键。
    但,如果是这样的话……岂不是说现在人的修行法门都是大错特错的?我想这里面或许有什么讲究。”
    “是什么讲究呢?”徐子陵好奇的追问。
    “那我就不知道了,不过,你们可以去问他,他不是你们的师父嘛!”傅君婥玉首轻摇,说了这么一句之后,便不再言语,似乎是就此睡去。
    她睡了,徐子陵和寇仲胡思乱想了好一会,最终也迷迷糊糊的睡去。
    天为幕,地为席,三个并不想干,却有了母子感情的人就这样在大石头之上睡下。
    然后,几个时辰过去。
    睡得深沉的寇仲突然觉得有人在摇晃自己的肩膀。
    这是怎么回事?
    霍然一惊的寇仲睁开眼睛,突然看见一张大脸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寇仲想叫,却被那人捂住了嘴巴。寇仲定了定神,发现唤醒自己的人正是自己刚刚认下的师父李钦。
    “啊……什么事情?”寇仲心中奇怪,“不会是要开始修行了吧。可是,那不是说早上么?可现在,天都还没亮呢!”
    寇仲抬头,见天上依旧墨蓝,星辰仍然挂在苍穹之上急切的闪动。东方的天际虽然有一线露白,但离太阳升起显然还有一段时间。
    这个点……
    寇仲诧异无比。
    他想问李钦,可李钦却不理他,只是朝他比划了一个禁声的手势之后,便转过头去以同样的手法唤醒了徐子陵。
    “走了!我们去那边的小山顶!”李钦在两人都清醒过来之后,于他们的耳边嘟囔了一句,便入昨夜那般一手一个揪住他们衣服的后领带着他们往小山的顶峰狂飙。
    当下,两人只觉得耳边的风声不断的啸起,迎面便有强劲风气吹来。他们难过的眯起了眼睛,艰难的看向前方,却见无数景色从自己的视线中倒退向后,而被李钦选做目标的山头,你自己越来越近了。
    须臾,李钦带着两人抵达山顶。李钦将两人放下,向前一步,背对着他们。
    “昨夜我就和你们说过天下武学皆出于道家的理论。我只所学也不例外。天下修炼的法门千千万,但归纳到道家的境界不过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四者而已。”迎着微微而起的山风,李钦悠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