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仙人》第三十五章千里勤王穿关过,大军汇集围京师

大明仙人最新章节目录
   无所谓忠诚,那只是背叛的代价太大,或者背叛的利益不够。
    特别是到了英国公这种位极人臣,看穿了一切地老狐狸面前,英国公府的利益永远第一。
    或许英国公自己可以为了皇帝去战斗到死,但不代表他愿意拉着整个国公府陪葬。
    而了尘的提议却明显让老狐狸动心了。
    许国封疆,开国称王的诱惑,瞬间在老狐狸的忠诚与背叛的天平上添上了一个大大的砝码。。
    至于如何去取得自己的报酬,皇帝会不会答应,以及了尘的话是不是忽悠都不重要。
    只要了尘国师站在分封的这一边,皇帝如果不想在再落入今天的境地的话,有功不赏,或者赏赐不厚的话都是上位者最大的大忌。
    而英国公他们除了王位,还能有什么可以酬功的么?
    天山之北地封建之议,无非一个名义罢了,反正是大明现在无力控制的化外之土。
    只要皇帝和皇帝肯开一个口子,会有无数权贵之家自带干粮地支持皇帝,只为了一个分封建国的可能。
    大明也能从此完成当年汉唐未成的伟业,化胡为夏的口号倒是不错。况且最迂腐的老儒也不能否认这是周礼的一部分。何以如此厚此薄彼呢?
    在大明再位高权重,大明也不是他们的。只有自己的国度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万世基业。
    这才是真正的本能。人说道底不过高级一点的动物,也从没有什么人之初,性本善的可能。
    英国公心动了,但还是需要和自己身后的幕僚商量一下,给自己一个仔细考虑的时间。
    但肯定不会太久了。机会只有一次。皇帝等不了,京城那帮子反噬的臣子们等不了。
    若是正德皇帝在大军到达之前,被阴谋害死的话,了尘和英国公之间的协议自然也就成为了泡影。
    了尘回到了西域都督府的客房。了尘的徒弟和徒孙早就在那里等待这他了。
    十几年了,当年淳朴的少年,也成为了一方道教的高功道长。甚至成为了一位名医,在士兵中的威望直逼主帅。若不是身份问题,不可能威胁到英国公的帅位,几乎都要被忌惮了。
    这个从出门迎接自己的站位就知道。
    英国公站在第一位。第二位就是了尘的这位弟子。其他人都要站在后面,一点都没有超越的心思。也就是说,自己这位无官无职的徒弟,凭着声望让众多跋扈的将领服气了,自动把他放在仅次主帅的位置上。
    这就是很不得了地成就了。特别是在这个等级森严地时代,更是在上下分明地军队里。
    了尘身受了自己徒弟和徒孙的礼仪。然后听起了自己这位徒弟这十多年来的遭遇。
    不得不说,了尘当年撒下的种子,真正的结出了一个个硕果,从东海之滨,到西域流沙,从天之南,到地之北,了尘的徒弟徒孙们秉承了了尘的意志,不避艰险,不但是在中原的土地上,就连国门之外的南亚等地方,一座座玄光观的分观被建立了起来,传道弘法,筚路褴褛,一如祖师当年。
    道家是中华文化的根,也是土生土长除了半哲学半宗教不伦不类的儒家之外,最能代表中华文华的所在。当道家的道观一座座被建立起来的时候,也代表这中华文明开始在此地生根发芽。
    道观会成为生长在猴子们国度的华人精神上的寄托,也会是团结海外华人的联系所在。
    一个不会说汉语,不会写汉字的华人也就和华夏民族没有了关系,一个黄皮肤却没有认同的汉人只能算进猴子一类了。
    了尘不能不为此欣慰,也不能不为此感动!
    了尘听得自己徒弟说完之后,一声长叹道:“没想到,你们竟然真的做到了啊!”
    了尘没有问他们遭遇了多少艰险,也没有问他们遇到了多少劫难。筚路蓝缕的开拓,无一不是以艰难地前行,从而发展壮大。了尘也不能让自己的这批弟子的艰难没有回报。想了想之后道:“为师很欣慰你们能做到为师所说的话,道家功行三千,本就该从筚路蓝缕而来,没有经历过艰难和危险,也不会明白道之真谛。为师会在十年之后,召集所有弘法弟子回归青城总山,无论生死,都可以来。贫道会为你们正名,也奖励你们身为玄光观弟子的功行!”
    其实想来,同是弟子,了尘的确对自己身边的亲传弟子太过厚爱,却把西南的弘法弟子忘在了脑后。
    了尘现在思来,也觉得自己肯定需要做点什么了。一次玄光观的宗山大会,无疑能让弟子们找到归宿,也能让弟子们的付出,不至于白流。
    “尔等若是十年之后,三千功行圆满的话,到达青城山之后,为师自会在玄光福地接待尔等,并度你们入道修行。为师有时间会去远方云游,去看看你们的”了尘补充了一句许诺道。
    第二天一大早,小太子便不顾一切地要找了尘。小太子在一众侍女丫鬟的跟随下,前脚踏进了了尘的房门时,谷大用便终于现身了。
    小太子吓得赶忙躲进了了尘的身后。
    谷大用是哭得老泪纵横。的确,面对着生死没有不怕的,但谷大用明知道后果还是来了。至少谷大用算是不负正德皇帝的恩宠了。
    谷大用哭完,这才注意到躲在了尘背后好奇地盯着自己的小太子。一双眼睛睁得贼大贼大的,胸口不停的起伏,半响才结结巴巴指着小太子问道:“这,这,这。。。。”
    谷大用当然能认出太子来,哪怕小太子换下了黄袍,一身富贵人家地小孩子打扮。但作为皇宫中的大太监,谷大用自然将小太子的容貌记得清清的。
    这是太监的基本功,也是最起码的生存之道。
    了尘横了谷大用一眼,谷大用到底是能成几千上万名太监中脱颖而出的机灵人,立刻会意地生生止住了话头,只是对着小主子点了点头,便没有太多的表示。
    这是英国公的地头,了尘既然把太子从皇宫地带了出来,肯定就有太后和皇上的首肯或者叫嘱托。太子毕竟是大明未来的皇帝,是大明的储君,奇货可居的典故,谷大用可是知道的。了尘既然要隐瞒,谷大用自然也不会揭破。
    小太子当然认识谷大用,却不是很熟。小太子常年不是呆在太后那里,就是陪着自己母后。谷大用想表示亲近也没机会,太后和皇后那里还有一堆人想借着小太子上位呢,谷大用哪有机会?
    而且这是很犯忌讳的事情,正派老子皇帝不巴结,却一心讨好皇帝的儿子,这是要干嘛?
    看着太子和了尘出人意料地亲近,谷大用说不羡慕是假的。
    太子不会拜了尘为师吧?谷大用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吓了自己一跳。但随即便自己否认了。
    除非勤王失败,不然太子怎么可能流落民间,入山修道?
    大臣们肯定要拼死阻拦的,到时候风波一起,肯定更加不得了的啊!
    谷大用能来和了尘见面是件好事,代表着英国公的态度已经渐渐明朗,这就是要入京勤王的表示了。
    其实英国公不必担心军队的军心的,勤王救驾的功劳有多大,下面的将士怎么会不明白?
    三千里外觅封侯,错过了今日的机会,不知道还要等多少年,怎么能放过?
    将士们可不像英国公那样可以世代富贵,与国同休,而且封无可封。大漠黄沙见多了,也迫切想要回中原去看看,如果能却英烈祠看望一下战友,能瞻仰一下皇帝检阅三军的英姿,在加上丰厚的赏赐,那就更好了。
    大军的行动已经迫在眉睫,可大军一动,何等动静?
    很快,无论内外,都有一大批的密信文书或委托鸽子,或委托快马,飞也似地传向了大明地东南西北。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次是去京师的,算是回家一趟,肯定不能打“就粮于敌”的打算,而且沿途官府态度未明,不一定肯提供大军的粮草。这些都需要从都督府的粮库里提取。还有就是大军的动员,周围回部的震慑,还有就是谁出征,谁留守,都是能让下面的将领打破脑袋,让英国公以及几位军中文臣抓破脑袋的事情。
    了尘没当过兵,没打过仗。要按照前世电视电影里党国的战争片一样却打仗,认为打仗就是一个埋伏加冲锋的事情,那是会害死三军的。了尘无法插手,却派了谷大用去跟着军中道士去鼓舞一下士气。
    天子蒙难,勤王救驾地功劳,以及皇上“托”谷大用带来地承诺,让一众官兵僮景不已。
    了尘却带着太子悠闲地生活在一起,对外面的纷乱不管不顾。一如云华他们小时候一样,了尘再次抛下了高人的身份,化身保姆,陪着太子玩耍,识字和讲故事。
    这让小太子更喜欢了尘了,没有了皇宫里让人压抑地气氛和规矩,反而让小太子更活泼了一些,每日扯着了尘的衣角,师公师公的叫个不停,早把自己父皇,母后,还有皇祖母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十多天后,英国公带着三万骑兵跟了尘,谷大用他们一起踏上了勤王东归的征途。而就从英国公将要出兵勤王的消息传回中原的那一刻起,大明原本的铁板一块和沉默,刹那间就被掀开了爆发的一角,然后各地杂音四气,不乏蠢蠢欲动,想要博一个勤王救驾之功地人。
    杨廷和在知道英国公准备勤王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已经输定了,再也没有了翻盘的机会。
    自己的阴谋失败了,皇权之下,自己已经在劫难逃。
    杨廷和瞬间便老了,所有地精气神都一下子垮了下来,颤颤巍巍地,走路都要人搀扶。
    成国公他们也一样急得团团转,阴谋败露不可怕,可怕的是被人趁机趁火打劫,嚷嚷得全天下都知道。更要命地是还有人挑头反对!
    天下人心知肚明和闹得沸沸扬扬可不是一回事。从英国公起兵的那一刻起,杨廷和他们的未来就决定了。
    一子错,赔上的是全家老小的生命。成国公都不顾同谋们的想法,竟然跑进了宫去,去向皇帝祈求原谅。
    永宁候倒是没去,可他的大儿子却在南方跟随这魏国公徐增寿起兵了。南京离得更近,或许会比西北的军队更早答道京师。
    永宁侯的选择,瞒不了人。这是世家的生存之道。谁没有两手准备呢?
    京营也不安稳了,没有的成国公的帮助,下面的将领纷纷串联了起来。而原本还对换帝满头热心地官员们都开始了分家的分家,求退的求退。没有一个人不开始为将来打算了。
    没有人认为杨廷和他们能赢。天下士绅的支持永远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说到底还是比不过军队的刀枪啊!
    正德皇帝开始发现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