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仙田》第三百零六章鲁莽之人

种仙田最新章节目录
   关羽看着眼前的黑铁城,黑铁城的城墙上,那些士兵看起来信心非常的充足,似乎已经做好了打一场抵抗攻占的战争的准备,但是他们只有区区的五百人,关羽不知道他们是哪里来的信心呢?不过不管对方是哪里来的信心,关羽都要击溃他们。
    攻城真的很难,需要翻越近乎垂直的城墙,古代的城墙的高度一般在十米以上,这样的城墙给人什么感觉呢?也许有的人看到过三层高的小楼的感觉,没错,就是这种感觉,城墙不仅更长,而且更厚,看起来就是一堵一眼看不到边的高墙,在这高墙的上面,有着守城的士兵,他们拿着弓箭,准备好了滚油温度大约在200度左右,甚至是石头,巨大的圆木等等,这些都是用来杀伤攻城的士兵的。
    有的人可能说攻城的时候直接派少数人上去,引诱对方投下物资就可以了,用人命消耗物资,完全没有问题,但是不得不说,这样想的人首先就范了一个愚蠢的错误,要知道守城的士兵并不是傻子,如果人少,他们用弓箭就可以抵挡的过来的话,那些守城的物资都是不会用上的,所以真实的情况是攻城的士兵必须要用人数给予守城方压力,逼迫守城方快速的使用大量的物资,然后用大量的人命消耗掉对方所有的守城物资,攻守方看的不是人数的比列,而是人数和物资的比列。
    好在,黑铁城只是一座小城,关羽目测认为守城的守将最多拥有可以扔下四五次的物资,不可能再多了。
    因此关羽采取了一个聪明的办法,他把先遣队分成了六波,每一波一千人,这六千人,全都是步兵,关羽可不想把骑兵给消耗掉。
    一千人进攻五百人的城池是多么壮观?
    关羽并没有去攻城,他必须要为自己的安全负责,现在去攻城的话,他只能站在城墙下面挨打,这样的工作还是让那些炮灰去做吧。
    关羽静静的看着,第一批一千人来到了城墙下面,他们带着云梯,架在了城墙上,这些云梯都是经过了特殊的设计,底部有三角形的架子支撑,因此不能被推倒。
    在云梯的顶端还包上了铁皮,无论是火烧还是刀砍都很难破坏。
    冶铁工艺在秦朝时已经出现,现在汉朝末年,工匠已经可以打造出坚韧的光滑铁皮,用来包裹木制的装备。
    一队十人的士兵,沿着一座云梯往上面爬。
    守卫的士兵,立刻拿着弓箭瞄准云梯上的人射出了箭,但是这个射箭的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再加上云梯的顶端弄了很多遮挡和防推的尖刺,因此他这一箭直接射偏了。
    爬着的士兵也拿着弓箭,瞄准守军射出。
    这一箭运气不错,竟然从间隙中射中了守军的一只眼睛。
    “啊,我的眼睛!“守卫士兵不由参加,在下面爬的士兵大喜,立刻加快了速度。
    “嗖“另一个守军射下了箭,直接命中了爬的最快的那一个士兵的咽喉,这个士兵直接倒下,士兵倒下之后,他身后的那个士兵把他的尸体推了下去,然后拿着弓箭还击。
    不是一个云梯,而是同时几十架云梯在攀爬,有的人在地上往城墙上射箭,有的人在城墙上往云梯上的士兵身上射箭。
    总之这个战场真的很混乱,在后方的关羽眯着丹凤眼,看着战场的情况,他大约计算出战损的比例是1:5,每死去一个守城的士兵,他就要死掉五个攻城的士兵,这还是对方还没有开始使用攻城物资,粗略估计要拿下这黑铁城,至少要死掉四五千士兵。
    这个战损比例太大了,关羽有点接受不了,目前死掉的士兵已经有一百多人,继续下去将会面临更大的损失,关羽叹了一口气,知道事不可违,就这么打下去,不等自己到对方的主力面前自己的四万士兵就全都打残了。
    关羽下令收兵,传令兵敲响了金钟,不是真的金子做的种,而是铜钟,取晨钟暮鼓的含义,鸣钟的意思就是收兵。
    钟声响起,关羽的士兵开始了撤退,撤退的速度很快,毕竟这些普通士兵也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前面的人上去一个死一个,很少看到敌人死掉,自己等下上去,一多半的几率也是要死的,没拿到战功,平白丢了命,没有几个人愿意如此,但是打仗怎么可以不死人呢?能活过十场战争的老兵真的很少了。
    关羽下令收兵,然后找到了张继,面对关羽,张继不想说话,毕竟刚才关羽不听他的话,直接让士兵上去攻击,没有任何的计策直接进行攻城作战,这是莽夫的行为。
    守城的人当人喜欢对方过来送死,但是因为守城的人喜欢攻城的人送死当自己攻城的时候就去投其所好的送死,这才是真正的没有脑子的人啊。
    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知道,必须要趋利避害,无论在什么心情之下。
    那些因为自己心情好,或者心情差,就选择送死,自杀的人,心理素质脆弱不堪,是人类之中的懦夫。
    生来注定被宰杀的猪都拼命活着,还想要从牢笼之中逃走,身为高智商动物的人类,却在面对相似远远不如的情况的时候选择另外的选择,不得不说是一种自嘲。
    关羽看到张继不愿意理他,知道自己让张继不高兴了,设身处地的想,如果是自己,也会很不高兴,一个人明明可以按照自己的建议不遭受伤害,偏偏选择不相信,等到头破血流了回到当初建议的人面前,说一句“为什么你当初不拦着我呢?“
    关羽知道自己现在就是这个样子,此刻的关羽内心的无奈又有谁知道呢?明明是做了自己感觉正确的选择,却被现实狠狠的打脸,然后要回到当初自己根本瞧不上的那个人那里认错,关羽觉得如果天在看的话,自己应该想要把天给弄死吧,所谓天意弄人,不过如此。
    关羽当然是在狡辩,伪善的关羽让天来承担他的错误,死不悔改就是这样的特点,把自己的错误推到别的人或者物之上,甚至是虚无缥缈的老天身上。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不应该愤怒呢?
    孔子与一句话说的很好:“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意思就是孔子说“攻击那些不同意见的人,最终伤害的却还是自己。“
    我们可以把那些说一套做一套的人看成不同意见的人,用言语攻击这些人,最终害的还是自己啊。
    为什么呢?道理并不简单,一般人根本理解不了。因为当你用言语攻击这些人的时候,对方会有什么感觉呢?除了更强烈的愤怒,对方还会产生你和他是同一种人的感觉,你一旦和他说话,他就会觉得你和他平等了,本来他带有一些自卑,毕竟他的人品败坏,自己知道。他一旦感觉到这种平等感之后,你便也会沦为他攻击的对象,他将会往你的身上全力的泼脏水,辱骂,甚至是编造侮辱。
    如果你不理会他呢?社会的道德感又让你觉得,这个人在这里恐怕他的思想就会影响更多的人,会让更多的人认同他。
    但其实你错了,对于这样的人,你根本就不需要理会,因为对方再嚣张,最终认同对方的,也只会是那些和对方一样的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需要你和这样的人争辩,真正的正直的人,绝对不会认可这样的行为,正直的人之所以沉默,是不想沾染这样的恶人。
    关羽虽然伪善,但是天下间又有哪个人不是伪善的呢?也许真正的善人,从来都只是虚拟的人物,只出现在神话之中吧。
    所以根本上来讲,一个真实的人,是不能简单的说他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
    我们无法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但是一个人做的事情却可以进行判断,比如帮助别人的事情,是好事,做这样事情的人,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是好人,比如伤害别人的事情,是坏事,做这样事情的人,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是坏人。
    做好事的人在做好事的时候是好人,做坏事的人在做坏事的时候是坏人。
    所以你可以看到“好人“变坏,不是人变了,只是做的不一样的事。
    你可以看到坏人做慈善,不是人善良,而是一种避税的方法。
    这个世界充斥着好人坏人这样容易产生误导的判断,却没有人站出来纠正这样的错误,也许有人这么做了,但是很快又会被遗忘,一代代的人重复着一样的认知的错误,一次次的醒来和睡去,社会就好像是一个生命体,醒来,睡去,不断的循环。关羽看着张继,张继终于回头,说到:“关羽,我有一个新的建议,你要听听吗?“
    张继不想纠缠之前关羽犯下的错误,只要关羽能够接受他现在的意见,那么他可以不去计较之前关羽的错误。
    关羽略微犹豫了一下,想要开口说:“你先说吧。“但是看到张继的眼神,带着一些渴望,更多的还是迷茫,如果自己还是之前的态度,自己可能就要失去这位谋士的支持了,那么自己是坚持己见,还是毫不顾忌的完全听对方的话呢?
    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听对方的话,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关羽既然已经受到了伤害,当然要选择相信张继,但是关羽的心中依然有着顾虑,关羽是一个很多疑的人,他很害怕张继心里有着报复自己的想法,毕竟自己之前可是狠狠的落了张继的面子,如果张继估计挖坑让自己跳,以自己的智力肯定是比不过身为谋士的张继,那么一旦自己听了张继的意见,是不是就要被张继给阴死呢?
    关羽皱眉,犹豫了一会儿,看张继有些不耐烦了,只好开口说话。
    “你先说吧。“关羽说到。
    张继有些失望,但还是说到:“关羽,现在想要攻下黑铁城,必须要用计,不能直接攻城。“
    “这个我知道,不用你说。“关羽说到。
    这一次教训真的很深刻,但是也教会了关羽一个道理,就是攻城必须要想计策,不能蛮干,蛮干的后果就是自己让自己灭亡,自己把自己的力量给消耗掉。
    张继接着说到:“我们要想办法让那守军出城来迎战。“
    “哦?“关羽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让守军出城迎战吗?这点他其实也有考虑,只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想法,关羽说到:“这个其实我也想到了,只是不知道要用什么办法让守军出来啊?“
    张继说到;“办法有很多,但是却不一定都可以用,比如水攻,毒攻,烟攻,诈降,激将等等,至于具体用什么办法,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分析什么?那不是很麻烦,我直接把这些办法全都试一下不就行了吗?“关羽说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