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夫》番外紫云&伊江阿

金夫最新章节目录
   自打从京城回到广东之后,紫云最常做的事情便是发呆。
    姊妹们都觉得她回京城一年多,像变了一个人似得,不爱跟她们踢毽子了,甚至连总能淘到她喜欢的小物件儿的十三行都不愿意去溜达了——
    每月中,就数收到京城的来信时,她最是开心。
    开开心心地读信,再开开心心地回信。
    几个表姐妹常常笑着揶揄她,问:“是不是哪个小公子传来的?”
    广东不比京城,她们自幼随意惯了,言行上无需顾及太多。
    正因如此,紫云退了亲的事情在这里并不是什么值得在意的事情。
    “才不是呢!是我在京城最最好的朋友——”紫云次次都不耐其烦地解释。
    那些确实都是冯霁雯给她的信。
    信中,除了日常一些琐事,和京中热事之外,冯霁雯偶尔还会提到和珅,虽只是寥寥几笔,紫云却也能常常读出几分暗香浮动的意味来。
    她不知夫妻二人是假成亲,因此只觉得分外羡慕。
    当初冯霁雯嫁给这一穷二白的年轻人,连她都是有些不甚看好的。
    可谁能想到呢——冯霁雯每来一回信,他几乎便要升迁一回,简直是走上了一条通天大道啊!
    当然,真正让她羡慕的并不是这些富贵浮华。
    她看得出,也读得出,和珅待冯霁雯极好极好,他们的日子过得很顺心。
    可后来英廉府忽然出事了!
    广东离京城远之又远,月牙儿给她回信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显然是无暇顾及了。
    她常常托商行里的人去打听京城的消息,可走南闯北的那些散商脚夫,带来的消息总是零零星星地,真真假假地,她辨不清楚不说,反而越发忧心起来。
    不过后来她听说清军大败缅甸,傅恒大人他们打了胜仗,凯旋归京了。
    那便是说,和珅也该回去了。
    他是人尽皆知的足智多谋,有他在,说不定事情就能有转机了。
    只是她又想到伊江阿……
    不知道他有没有跟着回京?
    或者说……他压根儿没能在云南待下去,早早已经回去享福,继续做他的拜都少爷去了?
    也早将那日在城外跟她说的那些话抛之脑后了?
    毕竟他这么一个人,历来都是不靠谱儿的,他的话哪儿能信啊?
    只是这么想着,她隐隐有些气愤,又有些许不愿承认的失落。
    后来姨夫找到了一位京城来的茶叶商人,那商人带来了嘉贵妃阴谋败露的消息,说得极浮夸,好似他亲眼看到了一般。
    再等一等,她终于等来了冯霁雯的信。
    信中说,诸事已定,雨过天晴。
    此中波折未提,只说了些近况,都是值得开心的好事。
    冯霁雯信中还提了一句……伊江阿回京了。
    且回京当日,还阴差阳错地救了她,还有韶九。
    看到这里紫云瘪了瘪嘴,自言自语道:“还算有点儿用处嘛……”
    自此后,她彻底放了心,在人前也渐渐开怀起来,只是偶尔听人提起京城二字,心中就有些杂乱无章。
    他都回京了,这么久怎么连一封信都不给自己写?
    在云南究竟如何,有没有建得了功,立得了业……总该跟她说一声儿吧?
    哪怕是以朋友的身份啊!
    她觉得他只怕已经不记得她这个人了。
    或许可以用姨母的话来劝自己——呵,男人,不用太在意他们。
    入了秋,广州仍不见太多凉意。
    中秋的时候,家中的姊妹拉着紫云出门去看花灯,吃糖鸡。
    与紫云同岁的一位表妹没有同来,因为她婚期在即,不便出门。
    表妹都要嫁出去了……
    紫云哀叹一声,隐隐觉得自己老了。
    但她转瞬间又想到那一年冯霁雯成亲前,也是出不得门,正值上元节,京中的花灯可比这儿好看多了,花样儿也多……
    那晚,她带着永蕃永萼,跟着那彦成那永成两位表哥,到处猜灯谜,看热闹。
    她还记得中途撞见了刘鐶之,她想方设法地想跟他同行,多接近他。
    那个少年,总是温和有礼,但又总让她觉得相隔甚远,难以触及——当时她认为这便是让她心动的少年人该有的模样,但她后来慢慢发现,那份儒雅里,掺着的是疏远。
    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会改变的疏远。
    那时伊江阿总在一旁揶揄取笑她,将她那点小心思看得明明白白,她恼羞成怒,常追着他打。
    他从不还手,只是嬉皮笑脸地逗她开心。
    想到这儿,紫云不自觉地弯了弯唇角。
    一只玉兔花灯递到了她面前。
    她只当是哪个姊妹给的,一边伸手接过,一边抬起头来笑着道:“这兔子灯真好看。”
    目光触及之处,却让她瞪大了双眼。
    她不可置信地挤了挤眼睛,可睁开时,眼前的人还在眼前,一副打趣的模样看着她。
    这里可是广州!
    一定是……她出现幻觉了。
    书里常说,相思过度便是这么个症状!
    紫云羞愤地转过身去,再转回来,对方却仍然站在那儿!
    “我真是病入膏肓了?”她喃喃自语间,对方忽然抬起手,拿折扇在她头上轻轻敲了一下,笑着问:“什么病?”
    紫云愈发讶然。
    连声音都这般真实,总不该是幻觉了罢?
    “阿姐,这位哥哥是谁啊?”七八岁的小女孩凑了过来,拉着紫云的衣袖问。
    “你能看得到他?”紫云只觉得脑子里轰隆隆一阵巨响。
    小女孩不假思索地点头,“当然啦。”
    “不是哥哥,是未来姐夫。”伊江阿半蹲下身,从随从手中取过一支糖葫芦,递到小女孩面前,笑眯眯地说道:“喊句姐夫,这糖葫芦便给你——”
    “不许喊!”紫云连忙就要去捂小表妹的嘴,却终究晚了一步。
    “姐夫!”小女孩脆生生地喊道。
    伊江阿高兴地应了一声,将糖葫芦送过去。
    小女孩却摇头。
    “这都是骗三岁小孩子的把戏,我都七岁了!再说了,我有得是银子,真想吃自己早让丫鬟买啦——”说着,还满脸自得地拍了拍腰间挂着的小荷包。
    伊江阿一愣,旋即笑了称赞道:“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小女孩冲他做了个鬼脸,带着丫鬟转身跑了。
    “……你哄小孩子作甚!”紫云嗔道,一只手握着花灯,另一只手却仿佛不知往哪儿放好。
    “你方才没听着吗?哪里是我哄她,分明是她哄我啊。”伊江阿冲她无害地一笑,露出一排整齐的白牙,道:“我这舟车劳顿数月,就为了见佳人一面,佳人可不能一见面就发脾气啊——”
    “这么久不见,还是这般油嘴滑舌。”紫云嘴上不让,语气却缓和了不少。
    花灯映照下,她一张脸烧得通红。
    “你来广州做什么?”她尽量自然地问。
    “接格格回京啊。”伊江阿答得理所当然。
    “我回京作何……”
    “当然是商议亲事了。”伊江阿生怕她听不懂似得,笑眯眯地补充道:“当日城门外,我说的话格格还记得吧?如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已是拖不得了。”
    紫云听得心里一阵扑通乱跳。
    “你别胡说八道!”她转过身,逃也似地跑开了。
    伊江阿连忙追上去。
    ……
    伊江阿在广州直是呆了两月之久。
    起初住在客栈,后来便堂而皇之地住进紫云姨夫家的宅子里了。
    紫云也不知他究竟使了什么法子,姨母姨夫对他都尤为喜爱,举家上下从老到小,皆被他‘收服’了,但凡有人了她必少不了对伊江阿一顿海夸,到了最后……干脆也跟着一起催她回京了!
    某一日,紫云打着“不能再让你继续骚扰姨夫一家”的幌子,鼓起勇气点头答应了回京之事。
    临走那天,姨夫姨母让人塞了整整两马车的东西,大多是当地的特产,和一些稀罕的洋玩意儿。
    紫云连道“不用”,只说家中不缺这些,路上带着更是费力。
    却不成想,姨夫一脸茫然地说:“本也不是给你带的啊,这些都是给拜都公子的——顺便替我问候他家中长辈。”
    紫云:“……”
    回京的路尤为漫长。
    伊江阿似乎不着急,带着她一路吃喝玩乐,遇到她喜欢的地方便停留数日。
    这一行,直是耗费了五月之久方才入京。
    入京当日,紫云捏了捏自己的脸和腰,惊觉这一路‘舟车劳顿’,非但没让她清减半分,反倒还圆了两圈!
    额娘阿玛见了她,第一句也都是:“都胖了……”
    紫云当晚便迫不及待地去了和第见冯霁雯。
    她本想冲过去就是一个抱抱,可待见了冯霁雯那圆鼓鼓的肚子,当即惊得后退三步,生怕自己的冒失会闯出祸事来。
    冯霁雯笑着跟她说,还有不到两个月她便能见到孩子了。
    紫云欣喜地道:“到时我一定要第一个来瞧!”
    可她到底没来成。
    因为她也没料到,自己竟然那么快便要出嫁了。
    她原本有些担心永贵府会不满意自己,可没想到见了一面过后,永贵夫人竟与她极投缘,迫不及待地就请了媒婆上门。
    下聘,纳吉……等她反应过来的时候,红艳似火的嫁衣都已经做好了。
    浩初出生的那一日,恰巧是她成亲前夕。
    故而,她没赶上去看初生的小娃娃,冯霁雯也没赶上送她出阁。
    和珅当然要去永贵府吃喜酒,可宴还没散,他便溜了,是急着回家陪夫人。
    伊江阿知晓后,大骂他不讲义气。
    成亲后的日子过得飞快。
    等冯霁雯出了月子,可以出门走动的时候,便跟和珅一同来了一趟永贵府看望这对新婚夫妇。
    新婚夫妇却正在吵架。
    “才成亲几日啊!你便跑去那等地方去吃花酒,你不要脸我还要呢!”紫云不顾和珅夫妇在场,嘴上毫无遮掩,还让冯霁雯帮着评理:“月牙儿,你说他这种人是不是狗改不了吃屎!”
    冯霁雯觉得点头也不是,摇头也不是。
    伊江阿那边为了躲避紫云的追打,已经跳到了椅子上,大喊着冤枉。
    “我哪儿敢啊!这真是误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