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异闻录》第十二回梦魂惊起转嗟吁1[2]

汴京异闻录最新章节目录
   :“那倒也未必。为了天子能够顺利治理国家,您管什么都是应该的,更何况您只是提出一些宝贵的建议,不是吗?刘伯伯,您当时直截了当地对哥哥说:‘陛下正当壮年,没有纳皇后而亲近女色。希望太皇太后保佑圣上的身体,为宗庙社稷大事计议,清闲之余,应多临御经帷,仍引用亲信大臣与论前古治乱的要旨,以增广圣学,不要溺于所爱却忘记其可以作为劝戒。’可是哥哥呢,我听说他只是低着头不答话,而太皇太后初次听说此事,心中虽惊讶万分,却也不立刻显山露水,毕竟她应该是全知全能的。于是太皇太后才会说,根本没有这种事,你误听而已,之类,却并不是不管。毕竟太皇太后是有着直系龙子血脉的人,比起讨当今天子的喜欢,她更关心的是天下的安危。到了第二天,太后立刻行动,留下吕大防向她禀报其中缘由。是这样吗?”
    刘安世道:“正是如此。吕大防退朝后,将担任给事中大人范祖禹使,传达了太后的旨意。范祖禹与老臣正是交好,他曾经也以此劝谏,然而未果,本想着因为是宫中男女之事,不用管太多,不料惊动了太后,这就非管不可了。于是老臣决定与范祖禹联合申明此事。老臣还记得当时皇上的脸色,那叫一个好看哇!红一阵,白一阵,青一阵,低着头一声不吭,但是很受打击。说到底还是个孩子,错不全在他,谁叫他是当朝天子呢?若是无人从中作梗,皇上说不定就此改了,我不知道——”
    “可惜了,那时候章宰相为了除掉您,而不择手段。他极言您的大不敬,列举您的罪状,也正赶上哥哥心情不佳,于是刘伯伯您就被关进了牢里。”赵佶不紧不慢地说,“我猜您和我一样,以为自己会被关在好的房间里,好吃好喝地供着,等皇上消气了,自然会将您放出来;不料却莫名其妙进了这地狱般的大牢,每天过得宛如酷刑,暗无天日,时间也延长到了无限之久。”
    刘安世苦笑:“可不是吗?甚至失去了琴。老臣之所以努力活下去,就是为了重新制成我的琴。如果成功了,能发出声音了,老臣就要在那大牢里弹一曲,然后自尽。古人是怎么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老臣要是弹上了琴,也便完成了夙愿。只是现在看来,似乎老臣命不该绝。”
    他的声音有几分激动,仿佛是战斗前,临吹响的号角,还未吹起,空气中就有了昂扬的气息。
    赵佶欣慰地笑道:“您能这样想,真是太好了。所以,我希望您能相信接下来我说的话,不管听起来有多荒诞滑稽,但它是确确实实发生在这几天的现实。”
    刘安世凝眉,略有些紧张地道:“端王殿下,请讲。”
    赵佶一字一顿道:“章宰相,联合了申王赵佖,意图篡权。”
    “什么?篡……”刘安世骤然间大惊失色,甚至连声音都变了调,话说了一半,条件反射地收了回去。他骇然道,“端王殿下,你可确定?这种事情,可不能乱说啊!”
    赵佶跪在地上,一字一顿地,坚定地说道:“如今,我哥哥,也就是当朝天子,宋哲宗赵煦,身中剧毒,与先帝驾崩之时如出一辙,也是至今没能查出是何种毒物。我听说当时先帝离活过来只差一步之遥,可惜没救成功。先帝许是知道大难临头,因此也提醒过我,说您能够救我。如今,兄长性命危在旦夕,而章宰相又想嫁祸于我,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猖狂至极。只希望刘伯伯能助我一臂之力,或是找到解毒之法,或是解释我的清白。赵佶别无所求,甘愿之后隐居山林,只求一活。”
    刘安世听了,长叹道:“原来如此……虎毒不食子,而普天之下,手足相残却这样常见!端王殿下,现今您越是低调,越是要遭人迫害,温和解决已成泡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若是奋起而搏一把,倒是极有可能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只是手段或许会凶狠些。端王殿下,如果您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老臣愿意帮这个忙。
    听着他这一番话,赵佶放下心来。他清了清嗓子,朝着刘安世深深作了个揖,沉声道:“多谢刘大人。”
    刘安世仍在叹道:“没想到,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麻烦,如今已经变成了这样大的隐患,大到威胁了皇室的安危,实在是没想到哇,没想到。”
    王烈枫忽道:“刘大人,敢问一句,是什么样的麻烦?”
    刘安世道:“你这么问,大概就是猜到了一点。这个麻烦一定是威胁过你,对吗?”
    王烈枫笑道:“刘大人真是明察秋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