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入汉》第三百一十章收复中原(上)

惊雷入汉最新章节目录
   更新时间:2013-01-29
    陈留,晋公临时府邸。
    刘汴匆匆忙忙步入府邸之内觐见晋公司马炎,府内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甲士装备精良面容肃穆,一股萧杀紧迫的气氛弥漫府邸之内,一路走下来刘汴心惊肉跳,却是不知为何如此。
    不知所以然刘汴更是不敢怠慢,一路快步进入了大厅之内,抬眼描了一眼更是心惊!大厅上文武左右分站,司马炎高坐其上一脸怒气未消,眼神中隐隐有一丝慌乱之色。
    “下官拜见晋公!”刘汴走到一名浑身血污的将领身侧,连忙拱手施礼道。
    “刘大人从何路而来?”司马炎看了一眼刘汴问道。
    刘汴不清楚司马炎之用意,拱手据实答道:“下官自濮阳而回,此番前往河北……”
    “不用说了!来人啊!”司马炎一摆手起身唤道。
    “晋公不可啊!!”张华见状忙不迭的起身走到厅前跪地道:“前方大战未有消息,此刻前往河北,定让将士们心冷,许昌不保啊!!”
    “哼!张茂先你欲害死本公么?蜀军已然占据官渡,本公再不走濮阳返回河北,难道等着蜀军再拿下濮阳!?”司马炎怒气冲天,连拍桌案嘶声骂道。
    张华磕头如捣蒜道:“晋公三思!虎牢虽失,大将军全军仍在许昌尚未有动静,马隆大人人马在汝南奋战,尚有胡广将军在小沛镇守,官渡虽失可使河北人马复夺之,怎可因一失而满盘退让!!”
    站在一旁的刘汴此时方才明白为何晋公府邸之内气氛异常,原来在自己前往河边的这段时日竟然丢了虎牢关,而蜀军又从虎牢出发占领了官渡。偷眼望去那跪在地上的将领不是官渡守将是谁?
    由陈留返回河北,最近的道路莫过于官渡了,而今官渡没了,却是还有濮阳一路可以返回河北。濮阳尚在陈留后方,蜀军要想攻击濮阳需要先行取下陈留。可许昌之战没有结果,蜀军能拿出多少兵力来进攻陈留?
    司马炎身为晋公,这浅显的道理自然不会不知。说是怕濮阳有失被截断在黄河南岸,实际上谁都看得出来司马炎是想离开陈留,避开蜀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这和当初迁移到陈留,躲避许昌兵祸是一个道理。
    “本公北上乃是为了护住濮阳,避免两岸被蜀军切断联系,焉是退避?!”司马炎见张华说得露骨不由得火上浇油,奋唇相讥却不觉自己已然是理屈词穷,毫无道理可言了。
    张华见四周群臣文武无人挺身相助,随即咬牙坚持道:“晋公移驾陈留,已失将士之心,而今再次北上,让前方将士如何专心应战?况官渡蜀军不过偏师,何必惧之如虎!!”
    “大胆!!张茂县你胆敢出言讽刺本公!!”司马炎闻言怒上加怒,抬腿踹倒了桌案走到张华面前,气得浑身哆嗦不已,面上肌肉抽搐,戟指张华一时说不出话来。
    无论是百姓还是军卒或是朝中文武,内心深处都是希望晋公司马炎是有担当的领导人,至少危难之时敢于挺身应对。不想司马炎不愿意留在许昌指挥大军作战,却是前往陈留避开蜀军锋锐,如此举动无疑大失人心。
    司马炎之智慧远在常人之上,不过并非远在常人之上之人,便一定如何英明神武。成就一个人的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诚然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与环境背景的帮衬,更有内在各项品质的优劣比较。
    以司马炎的才华虽然在普通人之上,可也不过是太平盛世的中下之才罢了,遭逢乱世之秋这个评价更是要丢掉几个档次。
    对于自己的行为让众人失望,让人心躁动,司马炎如何不知?只是无法说出更是无法弥补,时常做起帝王梦,早消耗掉了太多的精力,更是耽误了许多事情。如今的司马炎执迷不悔,一心要称王称帝。
    张华也是豁出性命,抬头直视司马炎道:“蜀军不足为惧,只要陛下镇守陈留,各路人马定然来救,届时调集河北大军南下,先行杀败蜀军偏师,再解许昌之围,如此大事可定啊!”
    “哈哈哈哈哈哈!好你个张茂先,当初劝本公定基河北的是你,而今让本公留守的也是你?本公何等人物,怎会受你摆布?!”司马炎放声大笑,双目射出狠毒之色,戟指张华骂道。
    张华惨笑道:“微臣为官几十年,唯独做错两件事情,而今不可一错再错了!”
    “哦?做错两件事情?哪两件?”司马炎神情倨傲,对于张华再没有半分亲近之心,多得是一股厌恶之感。
    在场文武此时都看出了司马炎之杀机,刘汴吓得也早已跪在了地上与满堂文武一样不敢言语。此时此刻司马炎杀气腾腾,谁敢多嘴,不过是赔上性命罢了。
    张华也是看透了一切,心知此番自己绝无任何生机,索性敞开胸怀道:“未曾指出潘岳趋炎附势,祸害朝政是其一也!没有坚持让晋公留守许昌,而选择妥协北上陈留是其二也!有此两错,我张华痛不欲生,今日无论如何,不能放任晋公再错下去了……”
    “闭嘴!!把本公与潘岳那般跳梁小丑做比较,本公不杀你难以泄愤!”司马炎脸色铁青,一挥手吼道:“来人啊,拉出去处以车裂之刑!”
    “晋公……”
    “谁敢多言,一同论处!”见一干文武中有人要求情,司马炎目光扫过众人冷冷的说道。
    “晋公杀我无妨,但求晋公留守陈留以安军心,如此局势尚有缓和之地!张华一死又有何妨!”被甲士拖拽着,张华没有挣扎,只是喊出了心里的话语,最后的奢望。
    “快拉出去!本公要亲自观刑!”司马炎怒不可遏,根本听不进去任何话语,咆哮着走出大厅,一干文武连忙在后跟随,而那官渡的守将呆坐在地上半晌方才起身,早已吓得魂不附体。
    刑场不过是一处较为宽广的街道而已,有禁军四周把守着,搭起了高台,等待司马炎的到来。无数百姓从四面八方涌上来争相观望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更是想知道到底是谁这么晦气,竟然要被处以车裂之死。
    颈部与四肢被套上绳索,绳索的另一端是五架马车,马车上的车夫背对着张华,只等那一声令下。
    历经宦海沉浮,国家动荡,时至此刻张华心中有懊悔,有不甘,又是想放声大笑。这一切怪不得他人,完全是自己能力不足所造成的啊……当初的裴秀只是根据司马昭的态度,便料想到日后难以善终。
    但是自己呢?明明看到了王朝的腐朽,看到了司马炎的气度,仍妄想可以扭转一切,这不是自招报应是什么?为人臣子理当尽忠,然贤臣却是择主而事的。要发挥自己的才能,首先要懂得追随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君主。
    死亡的钟声即将敲响,张华却是想问,问问那刘汴此行有何收获,问问那裴秀与刘汴都说了些什么。可惜,时不待人……
    扬鞭,嘶鸣,战马奔腾,马车上的车夫鼓足了力气,被撕裂的感觉不好受可偏偏又是喊叫不出,涨红的脸庞,喘不上的气息,撕裂的剧痛,在短暂的挣扎之后,便是一片腥风血雨……
    围观之人无不掩目扭身,不愿意继续看下去,更有甚者捧腹呕吐,顾不上什么形象面子。
    司马炎看到群臣的惶恐与畏惧,巨大的满足感从心中升起,驾奴群臣,登基称帝在这一刻似乎被司马炎找到了一条捷径,也是一条毁灭之路。
    张华死了,死去的并非张华一人,而是最后一批竭尽心智为大魏国,为司马氏效忠的人们。看到张华的下场,每个人都不寒而栗,对于司马炎的主张决定,再没有了劝谏与阻拦。
    不等许昌的消息,司马炎带着万余人马离开了陈留,留下了大将张方,戴振带着两万兵马镇守陈留。而刘汴也自愿留在陈留城,协助张方,戴振处理政务,辅佐守城。
    对此司马炎没有什么意见,既然你愿意留下,那留下便是了。
    姜胜与齐万年先行攻击了官渡,果然起到了作用,只是这作用远远超乎了预估的范围。司马炎竟然又跑了,而且还杀了忠心耿耿的张华!此时许昌大战已然结束,仅有杜预带着两万余人死守许昌城。
    虎牢与官渡尽在掌握,许昌守军没了突围的能力,蜀汉的二十万大军开始有了新的动作。
    首先便是魏国皇帝驾崩的消息传遍了中原大地,各种流言蜚语充斥着街头巷尾。有人说曹奂与杜预颇有默契,许昌之战全靠曹奂魏军才能振奋,只是关键时刻曹奂驾崩,才有了这场大败。
    有人说其实杜预心中还是向着曹氏的,想借此机会扶起曹氏的威望,只是天佑司马氏才导致了悲剧收场。
    更有人说曹奂临死前还在痛骂司马炎胆小如鼠,不敢留在许昌督战……
    有人赞誉曹奂在临时之前维护了大魏国的荣耀,有人鄙视司马炎的临战而逃,总而言之各类的谣言传在司马炎耳中,当真是五味杂陈,各种滋味都尝了个遍。不过最后剩下的只有两种,狂喜与困苦。
    国不可一日无君,曹奂身为魏国皇帝不幸殉国,这是值得悲痛的。可这不也正是自己盼望许久的良机么?帝位空悬,群龙无首,自己素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头上的那位走了,不就是万人之上?
    机会就在眼前,但如何把握机会司马炎着实有些踌躇,开始苦闷。许昌一场大战元气大伤,杜预还被困在城中,而各地战局随之也发生了变化,自己身在濮阳要如何做才能凝聚曹魏仅存的实力收为己用?
    要知道若是没有广大世家与军队的鼎力支持,自己绝不可能登基称帝。但若真的得不到这些人的支持,单凭自己苦心敬仰开拓出的河北之地,难道就不能逆天而行?
    我司马氏经营三代已至巅峰,为何不能坐享其成?
    司马氏的态度如此,可其他的魏人皆是有所动摇,无论怎么说那都是当今的陛下。陛下不幸殉国,作为臣子的远在河北或是陈留濮阳隔山观火,这般情景换做是谁也是脸红的。
    后人若是说起眼下的事情,这些随着北上的朝臣文武哪个不是亡国的罪人?大兵压境之际只想着自身逃命,罔顾皇帝留在许昌,这又是一群什么样的臣子?世家之间不约而同的把矛头指向了司马炎,手法却是用得巧妙。
    家家户户的戴孝每日啼哭不止,朝着许昌方向每日数拜。不仅是全家老少投身其中,这些世家更是用了大幅的笔墨来说明自己如何如何迫不得已,如何如何为国担忧在民间营造声势。
    大家把责任都向外推,司马炎却是推不掉的。当初张华何杜预都有请司马炎留守许都之意,只是后来见司马炎死活不留,唯有妥协行事罢了。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