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第二百七十七章京师风云(一)

回明最新章节目录
   尘工去杭州出巡。目的不过是途中设在湖州、苏州附近则逝伽工场。经过锦衣卫军备局的多年研究,集合了来自高丽、琉球、广州、福州等地,甚至还有来自威尼斯的造船工匠。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制造成大明历史上第一艘铁甲战船。
    当然不是另一吓。时空那样实际的铁甲船只,对于解决浮力问题。如今的工匠依旧显得无计可施。现在的铁甲战船不过是部分关键地方包装着铁甲的船只。
    由于是在内湖实验,所以现在的铁甲船长一百二十尺,船头宽十五尺左右。船头像龙头。甲板上有坚固外壳。木壳上复有鳞状铁叶。酷似龟背。船上面用铁板包裹。左右各有二十二个夹板、三十二个炮口,船头也有四吓”一艘船装有近百门火炮,火力很强。船每边十六支戈桨。在无风作战时以便于机动灵活的游走。
    其实朱负坟对于另一咋,时空中所谓的郑和下西洋心里早有疑惑。以大明现在的技术力量,尚且不能远洋航行。更不要郑和的那个时空了,当然。商船在宋朝时已经可以远航。但是商家求的是利润,听有些商贾说,他们的船只一般都会选择季节来计算时间,而且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距离海岸不远的地方航行。那种远洋。不过是贴着海岸线行走而已。
    木质船身的远洋能力,以及抵抗风浪的能力实在令人担忧,不能全天候。无论季节的在海上行走。那和当年与蒙元作战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朱允坟一直下令军备局筹建铁甲船。开始实验性的加重船身的重量,但是纯金属的船只构造小无论是对于大明现有的工匠技术水平。还是对于一无所知的朱负坟都显得那么陌生。
    没有办泣,他们只好采取替代法,反正水师需要大量的船只。朱允坟令军备局在监制战船时,组成技术团队。逐渐的把有可能改成金属的部件慢慢增加,也就是逐渐增加船体对金属的利用。
    而这次朱允坟要顺路前往视察的铁甲船,已经近六成都是使用金属制成。虽然距离目标很远,但是也差强人意了。
    朱坟视察过后。船厂就会全力加工,争取在半年之内组建一支至少二十艘铁甲船的水军编制。然后混合福船和现有的大明水师战舰,组成一支超过一百艘,容纳人数约二万人的远洋舰队。
    目标却不是西方,而是在朱允坟印象中的澳大利亚,当然他不会把这个名字说出来。只是按照自己印象画出不准确的世界地图,把澳大利亚和美洲标出来,让这支船队前往探险,其中所有费用都是有国家支付。
    为什么选择澳大利亚呢?那就是源于大明境内铁矿石的不足,虽然自己也知道现在占领的印度、马来等地也有铁矿,但是却没有自己对于澳大利亚铁矿的熟悉,西澳皮尔巴拉地区的哈默斯利盆地有着丰富的铁矿资源,这一点他原先记得很清楚,没有理由不去利用这么丰富的资源。
    这支船队朱允恢准备让已经赋闲在家的齐泰带领,由在福州的闽王朱文宇负责调度,也算是给儿子一个机会吧。不过这件他只是埋藏在心里,暂时谁也没有告诉,因为他又做了一件谁也不能理解的事情。
    皇帝出巡杭州大约需要一咋。月的时间,按照常理,朱允坟要指定监国的人选,虽然只是一个表面的功夫,但是可以让大臣们揣测一些朝廷的动向。
    当大家听说皇帝的决定后。都拭目以待看看皇帝怎么安排,因为现在三个皇子都不在京师之中,太子在北平署理辽东,二皇子在西安代天子巡狩西北。而三皇子在福州署理海事。大家都认为皇帝肯定会召见其中一个进京监国,然后就可以看出那个皇子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个了。但是结果却让他们更加迷茫了,朝野之间迷茫的原因就是。皇上这次竟然没有召回任何皇子,当然也就没有再设置监国之人,只是命立法院铁销、皇事院朱栩和内阁当值大臣三个方面。同时署理国事。各方面需要报于御前裁决的,也将有三方共同决定,三人全部通过即可实行。
    皇帝这吓,决定可谓大胆,朱允坟再想些什么,大家都在揣测着。但是有些人却暗自的高兴起来。因为皇帝不在京师,又没有设置监国。虽然立法院、皇事院和内阁共同署理朝政,但是这些人毕竟是臣子。做事难免缩手缩脚的忌讳良多,而皇上又说不用凡是都报于御前,让三方自决,那么他们就有机会去做些平常不敢做的事情了。
    更还为了由于皇上的出巡。锦衣卫的重点是保护皇上,而那个半公开化的内厂,也需要拱卫圣驾左右,京师不敢说,但是在其他地方的控制力必然会薄弱很多。那么做事就方便了。
    皇上去杭州已经十日了。这一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明丽的朝阳照耀着山野间的杂草花木。晶莹的露珠散缀在叶片上闪闪生辉。
    南京鸡鸣寺的主持法难正与几个神秘人物在禅房相见。由于朝廷崇止讣品凶政策,鸡鸣寺的香客几平只经绝迹,大白天的也是小亦人影。要不是有二十多个苦行僧。恐怕鸡鸣寺里也基本的打扫寺院也顾不过来。
    佛家如此的惨淡。现在坚持下来的僧侣。无一不是意志坚定、有着深厚信仰的人,也刻是为了这一点信仰。他们在苦苦支撑着,一直等到现在,才有些许希望。
    法难和尚所要见的人,却是在朝廷视野里面已经消失了的唐赛儿、曾阿牛等人,除了他们二人之外。还有董彦皋、丁谷月、郝允中等几人,都是金网奴亲自收的徒弟。是上次漳州白莲教劫难的幸存者之一。
    他们谈了很久才离开,法难为了安全起见,特意将他们安排到乌龙潭边一处隐蔽的精舍休息,由熟悉京师的法难和尚往京师内联系约见陈青松的第五房小妾小兰。
    法难并没有亲自送他们去。因为已经傍晚了,再不进城今日就进不了城了,唐赛儿他们不能在京师长待,而立法院委员的妾室也不是那么好见面的。大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不敢等到皇上回京。
    法难进城,而其徒弟带着唐赛儿等五个人,不到一个时辰便到了一处丛林密布、环绕着偌大的碧波粼粼的湖面,“这便是乌龙潭!小沙弥指着湖面说。然后顺着草坡疾走,唐赛儿等跟着他往下滑,沿着一条傍水的杂石小道。蜿蜒向北。修堂夹道,一片清凉,透过竹丛,偶见三两轻舟在潭面游戈。
    “你们瞧!那是什么!”曾阿牛忽然惊叫。顺着他指的方向,其余众人也都惊诧地发现,潭中兀地窜出一条数尺长的怪物,通体黝黑,在夕阳下闪着白光,然后潜入潭中,昂首往北冲行,溅起层层水花
    “水妖!小沙弥并不停步,也不惊奇。漫不经心地答道,继续疾行,说:“这水妖每年可见,据说有千年道行,宋时和蒙元时都有人见过。说是一条黑龙,乌龙潭的名儿就是这么来的吧。”
    唐赛儿等面面相觑,不知他说的是真是假,紧赶几步。追上了像猿行兔跃般的沙弥。他们发现右边潭面有一个小小的水汀,上筑青瓦粉墙精舍,隐隐传来钟磐之声小唐赛儿心想,大概就住在这里吧?
    “那是月潭后!”小沙弥似是听出大家的心声。说了一声,大家再往前,过了一座拱形桥,竖着一座青石牌坊,没多远,便见有数间瓦舍隐于松林间的一方空地上了二水环抱,由一条柳荫夹道的石堤连着。
    青黛色的大门紧闭,低矮的围墙不足六尺。墙头上长满了杂草野花。小沙弥敲门,开门的是两个只有十来岁的小和尚,见了小沙弥都喊“师兄!”
    “都安排好了吗?小沙弥摆出师兄的架子,径直朝里走去。
    “二师兄,都安排好了乙”
    小沙弥领着唐赛儿等人穿过一个小小的庭院,进入客堂。
    客堂不大。却布置得十分雅洁,三面屏门阀榭,松荫笼护,潭水掩映。水磨青砖一尘不染。倚窗摆设数张硬木椅几,堂中空悬三尺长短紫檀木鱼,案上紫铜香炉内檀香袅袅,香气弥漫。置身于室,顿觉飘然出世。没想到喧闹的京师竟有如此清静所在。
    墙上孤悬一幅墨竹,画得十分奇特。修笔数丛。竿细叶瘦,石上清泉,月色朦胧,掩映茅庐,窗透灯光。画之上方,月傍云头,端坐似有若无的骑兽菩萨”
    小和尚送上几杯清茶,端上几碟糕点,可能由于唐赛儿是女子,容易获得好感的缘故。小沙弥见唐赛儿仍然愣着观画,便说:“女施主也喜欢此画?”
    唐赛儿虽然自小跟随小芝学习琴棋书画。特别对于作画来说有所染指。
    但此时却是看见了画的墨竹想起了自己已经死去的相公林三,林三生前是比较喜欢竹子的,唐赛儿看见了墨竹书画,当然有所感触。
    “师妹,俺肚子饿得像猫掏。”曾阿牛凑上来低声说道:“碟子里最后几块点心也让俺三把两眼吃光了了别光顾看画了。那玩意不能当饭吃。”
    其实唐赛儿、董彦皋、丁谷网、郝允中四人也早就饥肠辘辘,申时已过还没吃午饭,岂能不饿?
    小小沙弥转身去后院。片刻转回。请五位施主厢房刻,餐。
    菜肴十分丰盛。曾阿牛夹着一块肉片就往嘴里便送,一咀嚼便失望了,原来是素面做的样子极像肉的模样。
    再尝其他盘菜,均是素菜。反正肚子空了,也管不了那许多。只是觉得酒瘾来了,很不是滋味。一把将小沙弥拉到跟前,附耳叽咕了两句小沙弥连连点头,他又转身向那两个小和尚作了交待。
    不一会,搬上一只青瓷长颈瓷坛。盖子打开。酒香四溢。曾阿牛抱着酒坛闻了闻,连声赞道:“好酒、好酒!”搬起坛子便将自家碗里注满。小沙弥又给其他人倒酒,唐赛儿连忙摇手。但也未拦住。
    曾阿牛端起酒碗与丁谷月碰了碰,一扬脖子,咕嘟咕嘟喝干了,丁谷网。然酒量不大,但因十分疲乏肚子叉空,也口与喝了心州吧六唐赛儿端起碗闻了闻,浅浅地抿了一口,只觉得酒味浓烈醇香。
    “不瞒各位,这酒乃是本寺秘藏数十年陈年老窖。出家人是不准喝酒的,这酒只放在此寒潭浮庄内,是备以款待的”可是已经好久没有施主来我们这里供我们招待了。
    小师傅”曾阿牛一连喝了三碗。舌根便有些发硬,飘然如仙。朗声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小师傅,你也来一碗
    “不不不。小沙弥连忙推挡,“五个施主尽情吃喝小僧去客房安顿住宿
    小师傅虽然没有喝多少。唐赛儿却满面飞红,见小沙弥离席,心中总是挂牵着如何能尽早见到小兰。便问,“不知法难大师可曾对小师傅交待,何时能安排好呢?”
    “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