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行》第三百三十一章仪式

宋行最新章节目录
   夏国君李乾顺这份投降诏书的主要意思是解除西夏国装力量,将政权和军队和平移交给河东军。
    所以,在这分圣旨下达的同时,守卫皇宫的七千班值卫兵也应该首先向河东军投降。否则,再在皇宫里保留这么一支军队也不足以表达李乾顺谋求和平之诚意。
    这七千人战斗力低下,虽然不会对局势起到任何作用,可毕竟这么多人,真要做起乱来,还真是一件麻烦事情。所以,杨华命令所以班值侍卫都出皇宫将武器和铠甲都交给河东军。孙重山所在的骑兵军是一支功勋部队,很自然地领到了这一任务。
    光荣属于勇敢的骑兵。-----这是孙重山此刻的心情。
    雪静静地落下,沾在头盔和脸上,竟带着一丝暖意。
    接到命令之后,他慌忙赶回部队,套上最华丽的铠甲,带着一千骑来到皇宫之前的广场。为了招摇,他特意在头盔上插了一根长长的羽毛,看起来很是风度翩翩。老实说,河东军的铠甲很漂亮,但头盔却是一个圆鼓鼓的鸡蛋壳,看起来颇为滑稽。若不稍做修饰,还真让党项人小看了。
    故作威严地坐在马鞍上,其实,孙重山心中还有很紧张的,他一直凝神神注视中不断从皇宫里涌出的党项兵,手狠狠地抓在刀柄上,只要发觉不对,立即抽出横刀砍杀过去。
    他不过是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虽然身经百战,可出席这样的重大场合,好象还是第一次。而河东军以前也没有留俘虏的习惯,只西征后,才开始大量接收放弃抵抗的敌人。
    但是,看了看眼前的敌人,他松了一口气地同时,内心中却有些微微的失望:再没有战争了!
    朱漆大门缓缓打开,敌人从皇城正面的三道大门后以蜗牛般的速度挪来。他们已经饿得面黄肌瘦,头发和胡须都蓬乱地张扬着,眼睛里除了麻木还是麻木。且不说这些士兵走路都在晃动,随时都有可能被身上的铠甲压垮在地,然后再也爬不起来。就看他们现在地精神面貌,已经谈不上是一个战士。
    没有敢战精神的军队,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取得胜利。
    发现这一点的孙重山将身体放松下去。
    一个瘦得像骷髅的官吏在两个侍卫地扶持下走到孙重山面前,说:“大夏国中书令,翊卫司都指挥使王师信奉命率军前来缴械,交割皇城防务。”
    这一声字正腔圆,声音很亮,倒将孙重山吓了一跳。他没想到眼前这个连路都走不稳的夏国宰相居然还有这么大声音。
    孙重山傲然点点头:“可以开始了。”
    做胜利者的感觉非常之好,尤其是做为灭人国地侵略军胜利者。
    “开始!”王师信走到军队面前,挺直身体,一声大喝:“都把腰给我挺起来,休要失了我党项人的体面。”
    “是。”一个西夏的指挥使绵力地拱了拱手,然后跑到孙重山面前,大声说:“大夏国,殿前司,马军向大宋河东军投降。”
    说完话,他解下腰刀,放在地上,然后拉掉身上的铠甲,昂然走到一边。
    一千多个党项人都走到那把腰刀前,同时将身上的铠甲和武器扔了下去。
    一时间,人潮络绎不绝,军旗、铠甲、兵器慢慢地堆成一座小山。解除武器的士兵相互搀扶着,走到那个将军身后,排成阵行。
    “大夏国,殿前司步军向大宋河东军投降。”又是一个将军大声地说。
    更多的士兵都将扔掉手中的武器,蚂蚁一样排成长龙从河东军面前走过。
    这次换防总的来说秩序还是很好地,若是在平时,只需半个时辰就能结束。可这些党项人饿得只剩半条命,动作也迟缓许多,竟耽搁了小半个时辰。
    好不容易等到防务交接完毕,孙重山见党项人已经彻底变成手无寸铁的平民,这才笑着对王师信说:“妥了。”
    王师信冷冷地说:“敢问将军,这七千人马河东军将如何安置。”
    孙重山来的时候已经在杨华那里得到指示,见王师信问起,回答说:“王大人放心,我家大人也不是一味嗜杀之人。这些投降的士兵,大人都将发给路费遣散回家。”
    “替我多谢你家大人。”听到杨华保证这七千人的人身安全,王师信松了一口气。
    “呵呵,王大人,等下会有人引导这些降军出城去军营安置的,放心好了。”孙重山笑着说:“我家大人说了,王大人乃忠贞之士,而大人他又最喜欢你这种忠义之人,日后必定重用。我马上叫人送你去见杨大人。”
    信苦笑这摇头:“重用,如何重用。王师信深受我:重,却不能保家卫国,又怎么好意思再做官。”说完话,他突然高高跃去,一头撞到皇宫门那只巨大的抱鼓石上。
    热血迸起,那只石麒麟红成一片。
    “王大人!”七千党项军都同时跪了下去,放声痛哭。
    雪静静地落到他头上。
    “可惜啊!”远处的一座角楼上,杨华端正地坐在那里,眺望着这一幕。叹息一声:“王师信啊……这个傻瓜……如此也好,求仁得仁,也算是得其所愿。传我命令,厚葬之。”
    接收了皇宫防务之后,孙重山带着军队进驻皇宫,统治宁夏百年的李家王朝终于结束了。
    一下子都了七千人,硕大的皇宫空旷下去。
    夜色降临,寂寞地夜里只剩下宫女们压抑的哭声。
    但城中地欢乐游戏还在继续,花灯闪烁,礼花满天,如同元宵佳节。
    几家欢乐几家愁,这个世界就是一座巨大的森林,所以生灵都要遵循丛林法则。这次搏杀,汉族赢了,党项输了;大宋赢了,西夏输了。
    如此而已。
    次日上午,雪已停。难得地艳阳天,天空一碧如洗。
    三个旗手以铿锵的步伐来到皇宫广场上,在激烈地鼓声中走到旗杆之前。
    天武军、捧日军、游奕军、龙卫军、银川军各排出一个千人队,在皇宫前排起整齐的军阵。如同一座屹立的高山。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热血热血似狂潮,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鼓吹队在后面敲打着小鼓,用尽全身高歌。
    听到这阵歌声,所有的士兵都跟着唱了起来。
    如同汹涌的狂潮奔泻而来,然后朝亘古不变才苍穹升腾。
    “哗啦!”一声,巨大的三足乌红旗在罡风中招展,发出金石之音。
    而西夏国的重重宫殿也在这充满阳性的声音里颤抖了,动摇了,抖瑟了。
    须臾,歌声停下。
    “立正!”
    “向右看…齐!”
    “向前…看!”
    ……
    杨华穿着一件大红官服装,慢慢地走到皇宫大门之见。身后只跟着赵行德和关群、杨志、折彦文五人。
    他今天特意请李清照过来修剪了一下自己的胡子,看起来很是精神。古人都蓄须,男子都以长须为美。入乡随俗,杨华也不能不紧跟时代潮流,也留起了大胡子。可随着胡子越来越多,问题也来了,吃饭不方便不说,反要沾上油脂和饭粒。胡须的尾部还要开叉,发黄,弄得杨华很是狼狈。
    迫不得已,他只得请李清照过来帮自己简单处理一下。
    虽说是简单处理一下,过程却也复杂。李清照先用小剪细心帮他剪齐胡子,然后用皂角洗干净,等胡子干了之后,敷粉、上桂花油,足足折腾了一个时辰。
    现在,杨华看起来利索了很多。
    他叉着脚站在皇宫门前,双手抱胸,平静地看着前方:“可以开始了。”
    杨志走到门前,大声吼道:“大宋河东军,接受夏国国君李乾顺的投降,仪式开始。”
    几个东倒西歪的太监快步走了出来,手中扶着一个形容憔悴的中年人。
    那人走到杨华面前,推开众太监,手中端起一个盘子,上面放着西夏国皇帝的玉玺:“夏国国君,李乾顺向大宋投降。”
    杨华哈哈大笑,昂首接过玉玺,径直扔在地上:“没有夏国了,还要玉玺何用。从即日起,贬夏国国君李乾顺而河间王,转送太原安置。”
    “万岁,万岁!”
    几千河东军士兵都欢呼起来。
    “河东军万岁!”
    “杨大人万岁!”
    ……
    微微闭上眼睛,仿佛在享受这一刻的滋味。
    良久,杨华这才一把扶住李乾顺,温和地说:“河间王乃至诚君子,你也不要担心,我家皇帝定会善待你和你的家人的。我西征之时,已在太原为大王起了一处宅子,连用人都给你准备好了。”
    李乾顺看起来稀哪个是一个儒雅的文人,听到杨华这句话,他苦笑道:“将军有心了。”
    “自然有心。”杨华笑着说:“党项在我河东西面,中间只隔了一道黄河。正如本朝太祖皇帝说的那样: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嘿嘿,河间王让本大人失眠很长时间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