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行》第二百九十章闷雷[2]

宋行最新章节目录
   武军,统制杨志,副统制制于忆。有众九千,战斗力还是个未知数。值得一提的是,杨华的大厨符老二,大名符务挺也被派去做了一个小小地指挥使。
    三支军队加起来有两万多人。
    至于河东镇所辖的山西各个州府,有厢军乡勇一万多人。
    也是说,承天朝现在的总兵力也不过四万左右,相比起赵构的伪政府,兵力还极其薄弱。
    不过,要养活这么一支军队已是山西所能承受的极限了。在天武军顺利招到足够兵员之后,太原府的地方官就不住在杨华面前叫苦,说抽走了这么多壮丁,地方经济受到极大破坏,以后再不能这样扩军。
    杨华只得答应他们,以后再不在山西招兵,至少十年之内不打山西人的主意。
    新军成立之后,财政开支立即吃紧。因为饥荒的缘故,天承皇帝颁下圣旨,免去山西今年地夏税和秋税,与民休息。如此,才不至于引起民变。
    钱粮如水一样花出去,很快,当初从银术可手上的缴获就花了个精光。杨华现在是穷得叮当响,看什么都是金色的。特别是最近,他一听卫兵来报说户部的官员又来登门拜访时,心脏总不争气地一阵乱跳。
    “什么时候开打啊?”
    “娘的,再不打就要被饿死了!”
    “马上就要秋收,快了!”
    “还是打仗好,至少也有个盼头,这么窝在太原也不是办法呀!”
    ……
    这样地话在太原人嘴边不住念叨,已经成了众人的口头禅。
    “还得再等等。”杨华心中也是烦恼,赵构那边虽然无力北犯,可也不得不防。尤其是李纲和宗泽在一天,他都不能掉以轻心。
    老实说,对这两人杨华还是很尊敬地,他们虽然打仗不成,可威望极高。有他们在一天,赵构迟早会恢复元气,一想到自己贸然去攻击西夏,而李纲却突然杀到山西来的情形,杨华就有些头皮麻。他们地威信实在太高了,自己在太原或许还能震住场面。若离开太原,只怕地方上的官吏都会无
    地投降李纲和赵构。
    “他奶奶地,在城中呆得憋气,我还是去部队爽利!”杨华也感觉到天承朝的沉闷,加上成天看各种数据看得眼话,索性来了个不管不问,将大小事务都丢给了宰相们,骑着战马,带着卫兵去驻扎在文水的天武军大营同杨志的新兵们一起厮混。
    新兵的训练自然艰苦,队列训练、体能训练、战术训练,一天到晚就没有停过,很多士兵都累得呕吐,尤其是那些小军官们。杨华身份极高,加上天气炎热,本可在文水游山玩水,逍遥一个夏季的。可为了尽快让军队出战斗力,为了招揽人心,他便学着一个大头兵的样子,跟着出操。最近因为饥荒,军队的伙食很不好,杨华也不搞特殊,同大家吃一样的伙食。
    见杨华生活简朴,受到优待的小军官们也纷纷表示不愿吃军官伙食,有的人甚至写了血书。
    兵不患寡而患不均,看到连杨华这样的大人物和这么多小军官都同士兵们推衣衣之推食食之,士兵们都十分感动。
    老实说,小军官们刚领军的时候,那些士兵还都不怎么服气,说他们不过是一群娃娃,凭什么在大伙面前指手画脚。可很快士兵们都现这群小孩子地训练强度比大人还重,有的时候就算练到尿血也苦苦支撑。他们的战术动作极标准,箭射得准,队列站得直。而且,每人都写得一手好字。
    一直以来,军队充斥中文盲和大老粗,也以粗俗为荣。可这群特殊军官的出现,让士兵们眼前一亮。
    小军官们一各个仪容整洁,说话和气,有一种说不出的气度。可上了训练场,却变成了小老虎。
    虽然不知道这样的军队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普通士兵还是能够察觉到这支部队同这个时代的其他军队不太一样。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其间,杨华也回过几次太原。
    转眼就到了八月初,天气热得厉害。公元一一二七年地天气很怪,冬天极寒冷,可等冬天一过,立即就是酷热的夏季。世界仿佛只有两个冬夏两个季节。
    河里水都干了,旱情一日重过一日。
    河北绝收、山西绝收、河南绝收、山东歉收、两淮歉收。
    坏消息满天飞。
    赵构小朝廷终于盼来了喻汝砺,喻尚书从四川弄回来了价值七百三十万吊的粮草和物资,让建炎朝廷终于缓了一口气。
    听到军统司地带回来的情报后,杨华愣了半天,他有些郁郁不乐:“人家总算可以熬过这个夏荒,而我河东镇的口粮还没有着落。看来,再不去抢劫党项人,天承朝这个小公司就要彻底破产了。”
    说来也怪,两河农作物大量减产,偏偏西夏那边的夏粮产量极高,而且,看这个趋势,秋天又将再次大丰收。
    西夏就像是一颗成熟的果子,老在杨华眼前晃,诱得他垂涎欲滴。
    “轰隆!”有隐约的雷声在文水县的天上响起,天武军正在站队列。天气闷热得让人狂。
    两百人在三十个小军官地率领下组成一个小方阵,全副武装地站在旷野中。没有人说话,汗水在铠甲下小溪一样流淌,一张张年轻的脸上满是汗珠。
    须臾,汗水连成一片,从鼻尖和下巴上滴下,但没一个人动手去擦。
    杨华站在队伍前,静静地看着这群士兵。
    “将军,你已经站了一个时辰了,是不是休息一下?”新任侍卫长小心地问。
    杨华绷着脸不说话。
    士兵们也都没有动,既然连杨将军都同他们站在一起,就算再苦再累也得坚持下去呀!
    天上的雷声开始响亮起来,风吹起来,闷热的空气开始凉爽。
    正在这个时候,远方跑来一群人,“将军,将军,可算找到你了!”
    杨华定睛一看,却是赵行德。他不禁一楞,这家伙不在太原,跑文水来做什么?
    在赵行得身边还跟着一群人,看为那人的装束,却是布衣打扮。
    杨华知道赵行德这么着急找过来,一定有要紧事务,忙对士兵们下令:“原地休息!”
    “坐!”一个小军官一声大吼。
    一千人“哗啦!”一声整齐坐了下去。
    这巨大的声音引起了那群人的注意,从人群中钻出了一个中年人,长声笑道:“茂先,可找到你了。”
    “这位是……”赵行德正要给杨华介绍。
    杨华一笑,一把握住那个中年人的手,笑道:“不用介绍了,这位是我地老朋友,老上司吴敏吴大人。”
    此人正是钦宗朝的前宰相吴敏,也是李纲的密友。
    钦宗是天承朝给大行皇帝赵桓所上的庙号,为了保留历史的原貌,杨华还是决定给他上这样地庙号。赵桓这人毛病不少,盖棺定论,还真找不到什么优点。只性格和顺,为人孝道这一点尚可。
    钦敬也。
    屏气钦敛之貌引之为钦敬。
    见到吴敏,杨华有些吃惊,这家伙也算是李纲的密友。现在李纲是赵构地宰相,按说吴敏也应该得到重用的。怎么现在反跑河东来了。
    他笑道:“吴大人,可是来当说客地?“
    “茂先开玩笑了。”吴敏严肃地说:“天承朝来赵宋正溯,吴敏身为朝廷官吏,自然要过来侍奉新君。”
    杨华心中一喜,吴敏此人颇有才具,威望也高。这么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前来投靠,是河东政治上地一大胜利。
    吴敏也不废话,径直说:“我先前听赵行德说将军有意向西用兵,经略关中。依我看来,正其时也。吴敏好歹也是做过宰相的,愿随将军前去,执节督关中诸军。”
    杨华皱着眉头说:“吴大人去关中,以你的威望自然是最好不过。可我河东兵力微薄,又在闹饥荒。”
    “饥荒算什么,直接以军就食好了。”吴敏毕竟是做个宰相的人,说话也很直接:“将军顾虑的是僭王赵构兵犯太原吧。不过,你也不用担心了。”
    吴敏铁青着脸说:“伪王赵构已经罢免了李纲大人,并下伪诏斩了陈东和欧阳澈。天怒人怨,民心尽失。河北河南现在已经乱成一团,正是将军出兵关中的好时机。”
    “啊,陈少阳死了!”杨华惊叫出声。
    “轰隆!”一声,雷声终于响亮起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comm,章节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阅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