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天下》第七十六功章功劳

安乐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纪三老爷惊讶:“咦,晓棠也要跟小叔一起去?”
    “是的。”纪晓棠笑着点头,关于这件事,早在得到纪三老爷要进京的消息的时候,纪晓棠就已经跟秦震说好了。
    纪三老爷是第一次进京,更是第一次觐见韩太后和隆庆帝。纪晓棠虽然对纪三老爷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但总觉得自己跟着会更加放心。
    另外,出海以及番粮的种种事情,纪晓棠知道的非常详尽,她希望能够将她的想法说出来,如果能够被朝廷采纳,那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纪三老爷知道了纪晓棠要跟自己一起去,也非常高兴。
    “晓棠是担心我吧。”纪三老爷笑着说道。
    昨天,纪晓棠已经将她对韩太后和隆庆帝的印象,以及后宫的一些事情都告诉给了纪三老爷,为的就是让纪三老爷能够有充足的准备。
    “我不是担心小叔。可不是有那么一句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对,我和晓棠双剑合璧,天下无敌。”纪三老爷大笑。
    看着时辰不早,纪晓棠和纪三老爷辞别了馨华堂众人,就往皇宫来。
    到了宫门前的时候,已经有安王府的左长史在等候他们了。左长史唐采兰告诉纪晓棠和纪三老爷,秦震已经进宫,韩太后和隆庆帝打算在御书房接见纪三老爷。
    原本纪三老爷要觐见隆庆帝,应该先在礼部演礼。然而纪三老爷带回来的番粮实在是太重要了,隆庆帝干脆就下了旨意,免了这个程序。
    纪二老爷就在礼部为官,有他提点纪三老爷。想来纪三老爷的言行举止也不会出了大格儿。就算是有点儿什么不足的地方,大事当前,隆庆帝和韩太后都不会计较。
    因此,纪晓棠和纪三老爷顺利的进了宫,就在后宫一位总管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了御书房。
    纪晓棠也是第一次到御书房来。
    纪三老爷虽然第一次进皇宫,但是却没有一丝一毫紧张的意思。在外面经历了那么多的风浪。而且纪三老爷本身就有些不羁。隆庆帝和韩太后在他的眼中,绝对没有平常人眼中那么高大、神圣。
    御书房内,韩太后和隆庆帝都坐在御榻上。中间隔着一张矮桌。
    纪晓棠和纪三老爷进了御书房,就在太监的引领下给隆庆帝和韩太后行了礼。隆庆帝轻轻地说了一声平身,纪晓棠和纪三老爷站起身,又向坐在一边椅子上的秦震行礼。
    秦震并没有会齐他们一起来。而是特意提前到了宫里,就是为了各方面打点安排一下。
    纪晓棠给秦震行礼的时候。秦震就站起身来,还了纪晓棠半礼。
    这就是因为,纪晓棠是他未婚妻的缘故了。
    韩太后笑眯眯地看着纪晓棠和纪三老爷,面容很是亲切。隆庆帝看到纪晓棠。就有几分不自在,但是他很快就将注意力放在了纪三老爷的身上。
    “我听安王说起过你,你的经历很传奇。”隆庆帝看着纪三老爷说道。
    隆庆帝的态度。让纪晓棠微微吃惊。这位皇帝平素对待任何事情都有些心不在焉,今天却这样一反常态。对纪三老爷表示了十足的关注。
    纪晓棠目光微转,看了秦震一眼。
    秦震微微颔首,示意纪晓棠不用担心。隆庆帝是真的对纪三老爷很感兴趣,而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臣不过是一介普通男子,其实并没有什么传奇之处,恐怕是安王爷为臣美言了。”纪三老爷就回道。
    “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这一点,就足够传奇了。”隆庆帝笑道。看来,秦震跟他说了纪三老爷从前的事。
    说到浪子回头这件事,纪三老爷也笑了。
    隆庆帝也是个有趣的人,他明明对番粮和海外的事情非常关切,可是一开始却不提这些,而是关注到纪三老爷这个人。
    或许是隆庆帝的态度十分和蔼,或许是因为这句话,拉近了君臣之间的距离,也减弱了一些这种场合该有的肃穆。
    接下来的谈话就十分顺畅。
    隆庆帝就问起了番粮的事情。
    纪三老爷正要回答,就见外面有总管太监急急地走进来,说是肃王和威武侯世子祁佑年在宫门外求见。
    隆庆帝微微一愣。
    “让他们到御书房来吧。”韩太后这个时候就开口说道。
    总管太监立刻领命出去,根本就没有问,也没有等隆庆帝对这件事有什么吩咐。
    纪晓棠心中微微一动。
    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祁佑年受了情伤,与秦震反目成仇,肃王秦霖是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的。就在这几天,肃王秦霖几次往敬慈庵中吊唁太长公主秦敏,并借机交好于祁佑年。
    祁佑年和秦霖这个时候同来,显然不是巧合。两个人是一起来的,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们终于走在了一起。
    秦霖的动作真的是很快,而且也非常有成效。
    另外,这两人偏在这个时候要进宫,再联系到韩太后的表现,纪晓棠不免就有些疑心。
    秦霖和祁佑年这个时候来宫里,只怕与韩太后不无关系。
    总管太监退下不久,就领着秦霖和祁佑年来到了御书房。
    秦霖和祁佑年先是见过了韩太后和隆庆帝,然后跟秦震相互见礼。
    祁佑年对秦震横眉冷对,就是那一礼也行的有些马虎。秦震却满面是笑,对祁佑年的行为不以为意。
    之后,就是纪晓棠和纪三老爷。
    祁佑年对纪晓棠的态度,是无可挑剔的,只是他那一双眼睛,还是泄露了他心中的秘密。
    秦霖微笑。
    秦震微笑。
    纪晓棠垂下眼帘。
    韩太后微笑。
    隆庆帝轻轻叹息,移开了视线。
    纪三老爷依旧是方才的样子。似乎什么都没有察觉。
    “……听说纪大人从海外归来,带回来良种。我听阿佑也提起过这件事,阿佑很有些独到的见解,于~国~于~民都有大利益……,如今天下饥馑,我对这件事也十分关切。”秦霖在解释他这个时候入宫的原因,并非是巧合。他和祁佑年就是特意在这个时候来的。
    “……以前在清远。县主和纪大人都曾经与我谈论过出海和番粮的事……”祁佑年也躬身说道。
    番粮的事情,纪晓棠并没有瞒着祁佑年,相反。他们还为此多次讨论过。
    就是如今在京城中十分红火的洋货铺子,那里面也还有祁佑年的股份。
    隆庆帝就哦了一声,目光从祁佑年的面上滑到纪晓棠的面上,随即就移开了。
    韩太后倒是笑了。
    “难得你们如此忧国忧民。有心为万岁爷分忧,那就留下来一起听听。也帮着参详参详。”
    韩太后赏了秦霖座位,隆庆帝又格外加恩,让纪晓棠、纪三老爷和祁佑年都坐下来说话。
    纪三老爷就说了他找到了三种番粮,前面两种。隆庆帝和韩太后都见过,纪三老爷就将挑选出来的土豆奉了上去。
    “……这个季节就可以播种,入冬的时候就能有收获?”隆庆帝惊喜地问纪三老爷。
    纪三老爷答了一声是。
    北方入冬早。是不可以的,但是南方气候温暖。这个时候播种是会有收成的。
    “纪三,你带了多少土豆种回来?”隆庆帝已经改口称呼纪三老爷为纪三了。不知道纪三老爷哪里打动了他,他对纪三老爷竟是非常的投缘。
    纪三老爷说了一个数字,并说了根据计算,这些土豆种能够种植的面积。
    纪三老爷足足运回了两船的土豆,为了这些土豆,纪三老爷在海上也没少经历波折。
    不仅隆庆帝动容,其余众人脸上也都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那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他们都很明白。
    这两船的土豆种下去,虽然不能够完全解决大秦所面对的问题,但是却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如今缺粮的现状。
    只要这批土豆的收获。
    “……臣已经重金聘了善于种植土豆的番人随船同来,有他指导,种植土豆应该没有问题。”纪三老爷随即又提醒了一句,种植土豆并不挑地,但如果是沙土地,则产量会更高。
    “南方哪些府县的土地最为适宜?”隆庆帝立刻就问道。
    这个问题,秦震和秦霖都能回答出一些来,但是显然不准确也不全面。
    隆庆帝立刻就下了旨意,将有司官员召进宫里来,很快就选定了种植土豆的府县名单。
    名单定下来,一应具体的安排,自然有下面的官吏去负责。
    “若这番粮果然如纪大人所说,那么纪大人就是为国为民立下了大功。”韩太后慢条斯理地道。
    在番粮这个问题上,因为隆庆帝非常感兴趣,大多数的话都是隆庆帝说的,然而韩太后的存在感是不容忍忽略的。
    “臣不敢。”纪三老爷忙就说道,“若事情有成,全仰赖陛下好太后娘娘的洪福保佑,还有安王爷为此事殚精竭虑,微臣只不过是克尽微劳。”
    韩太后微笑着点头,似乎对纪三老爷的态度很是满意。
    有了土豆良种,不仅可以缓解眼下天下的饥馑,对于大秦的未来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这实在是一件大喜事。
    别说其他人,就是隆庆帝惨白的脸上也似乎有了一点儿血色。
    “有这三种番粮,以后国库充盈,百姓们都能少挨些饿,我大秦强盛指日可待了。”隆庆帝说着话,似乎是有些激动了,突然就咳嗽了起来。
    纪晓棠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咳嗽的这么激烈。
    隆庆帝似乎并不是第一次这样咳嗽了,旁边立刻就有服侍的太监过来,拍背的拍背,拿帕子的拿帕子,喂药丸子的喂药丸子。
    半晌。隆庆帝才止住了咳嗽,又有服侍的太监将他额头的汗擦干净了,隆庆帝才重新舒出一口气来。
    没人问隆庆帝怎么了,只有韩太后看着隆庆帝,眼神中带出几分焦虑的神色,不过她很快就遮掩了过去。
    “陛下上次着了暑气,至今还没有全好。应该小心身子。不要过分激动。”韩太后一字一句地嘱咐隆庆帝。
    “儿臣知道了,儿臣是开心。像这样开心的事,一生中能有几次!母后不必担心。儿臣的身子,儿臣自己知道。”
    韩太后的脸色微微一变,随即笑道:“那就好。”
    纪晓棠在一边看着这双母子互动,突然觉得有些淡淡的伤感。
    隆庆帝的话。似乎不是什么好兆头。而且,一代帝王。是并不适合说出这样的话来的。
    “朕自登基以来,并没有什么建树。如果能看着这件事情做成了,以后也能有些颜面去见父皇和祖宗们了。”隆庆帝又说道。
    韩太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