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天下》第五十三章结案

安乐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纪晓棠当然也注意到了,韩太后特意召了祁佑年,安排祁佑年追缉杨阁老这件事。祁佑年一定会找到杨阁老,但却不会让韩太后如愿。
    打发走了成大忠,纪晓棠再无睡意,干脆就走到书房里,取了京畿的地图来仔细查看一回,随即又开始翻看堆放在案头的卷宗,一面静待黎明。
    等纪晓棠看完了两卷卷宗,东方终于出现一抹鱼肚白。
    而最新的消息也随之传来。
    韩太后的心腹虽然放跑了杨阁老父子,但是连夜翻查杨家,终于让他们在杨阁老的书房发现一条暗道。这条暗道,竟然是直通往城外的。
    这样规模的暗道,自然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建成的,只怕自从杨阁老搬来这里,就开始营建了。竟然有人在京城,在皇帝的眼皮子地下,修建了这样的一条暗道,而这么多年都不被人所知。
    如果,如果杨阁老真的勾结了贼人,从这条暗道进城……
    那样的后果,让人想都不敢想。
    韩太后也好,隆庆帝也好,听到了这个消息,都出了一身的冷汗。
    好在,杨阁老的事情处置的快,虽然阻碍重重,但是秦震以他的霹雳手段,早早地就压住了杨阁老,让杨阁老无法施展。否则,杨阁老只怕就不是逃跑了事了。
    很快就想到了这一点,韩太后的心里难免有些不大自在。
    之后,还有让她更加不自在的事情。
    秦震和秦霖听到了消息,竟然先后进宫来,向她和隆庆帝请旨。
    出了这么大的事,两个人都不肯安坐府中等消息,都自告奋勇,要跟着去拿人。
    韩太后本来不愿意,说派出去了不少人,且其中还有祁佑年,肯定万无一失。秦震和秦霖陪着她和隆庆帝在宫中等候就可以了。
    但是秦震和秦霖都不同意,坚决要求要出力。
    “若是这老贼逃出去,勾结了北面蛮子的军队,京城就危险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身为皇家子弟,责无旁贷,一定要身先士卒。
    “难得安王和肃王这一片心,就让他们去吧。”一直没说话的隆庆帝,这个时候就开口说道。
    韩太后只能点头。
    秦霖和秦震并没有另外带兵马。只是带着各自府中的护卫,一同出城,去追缉杨阁老。
    秦震和秦霖是连夜出城,两个人奔的并不是同一个方向,然而就在黎明破晓之前,韩太后和隆庆帝在宫中得到消息。
    杨庭宇父子一行人已经尽数被捉住。
    不出韩太后所料,捉住杨庭宇的,正是祁佑年。不过除了祁佑年之外,当时在场的还有秦震和秦霖。
    虽然秦震和秦霖出城的时候奔了不同的方向,但是两个人根据线索。却都追到了同一个地方。
    杨庭宇是在城外的小青山被捉住了。
    小青山就在出城是十五里地,距离霍家庄并不远。
    杨庭宇被抓住的时候,正带着杨绍等人在挖掘一座坟墓。
    原来那坟墓并非是真正的坟墓,而是一种伪装。坟墓里面,埋藏了大量的兵器。很显然,杨庭宇带着心腹从密道中出城,为的就是掘出这坟墓中的兵器,然后再从密道中杀回京城,意图自然是谋反。
    很有可能,杨阁老还勾结了谢氏反贼的残部。甚至是北面蛮子的军队。
    被这样捉住,杨庭宇谋反的罪名就算是落实了。
    就是韩太后和隆庆帝,也不能再给杨庭宇庇护了。
    失态急转直下,接下来的许多事情就顺理成章。
    以秦震和祁佑年为首的众人。在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查清楚了隆庆初年的科场舞弊案。那桩案子,正是杨庭宇一手策划,陷害了鲁阁老,并让许多参加会试的举子蒙冤受屈,还借此机会。在朝廷各处安插了许多谢氏反贼的人手。
    杨庭宇的身份也同时得到了证实,他正是谢氏反贼三大匪首之一的破军。
    谢氏反贼筹划多年,破军和贪狼都进入朝堂,破军杨庭宇费尽心机进入朝廷的核心,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谢氏反贼大军兵临京城,杨庭宇可以和他们里应外合,直接取隆庆帝而代之。
    杨庭宇在被押进大理寺的当天夜里,就自尽身亡。好在在这之前,他还是留下了一些口供。
    秦震根据这些口供,以及这些天调查的结果,揪出了许多杨庭宇的党羽。
    隆庆帝在位年间,除了隆庆初年那次以外,最大的一次洗牌很快完成。
    进了五月,过了端午节,京城中又恢复了以往祥和的气氛。
    慈宁宫韩太后颁下懿旨,选女官的事情正式提上日程。而韩太后在颁下这道懿旨的同时,还打发了中官往馨华堂,向纪晓棠传了一道口旨。
    韩太后召纪晓棠进宫,免于初试和复试,直接进入最后的环节,也就是被韩太后和韩皇后,以及隆庆帝亲自点选的环节。
    跟着韩太后服侍的中官们,就算是到了王侯面前都趾高气昂,别说是馨华堂这样四品官的人家。虽然纪晓棠是县主,然而这个传旨的中官在馨华堂的态度,却格外和蔼可亲。
    甚至还带了一丝的巴结,就好像他已经认定了,纪晓棠很快就会成为后宫中仅次于韩皇后和郑贵妃的新贵。
    韩皇后和郑贵妃至今都没有为隆庆帝诞下子嗣,而纪晓棠品貌上乘,且年纪轻轻,在宫中的前程肯定是不可限量的。
    或许,未来的皇后,就是姓纪的。
    纪家众人送走了传旨的中官,就都到纪老太太的萱华堂坐了说话。
    杨家的事情,也影响到了馨华堂,今天在座的众人,就少了纪大太太和杨氏。
    杨庭宇在大理寺的监牢中自尽,杨家其余的人就没有这般幸运。谋反,是诛灭九族的大罪。杨家几百口人,全部被押入牢房中。
    几乎是当年鲁阁老的事情重演,不过这一次,换做了陷害鲁阁老的罪魁祸首。
    杨家男丁都被判了斩刑。其余女子以及仆役等都是流刑,至于流放地,也与当年鲁阁老的家人一样,都是岭南瘴气荒蛮之地。
    这几天的工夫。杨家的老夫人亲事,杨家的大太太等人就已经在牢里头自尽了。
    在她们来说,这样干脆的死了,也省的以后再遭罪,反正迟早也是一个死。
    纪晓棠听到这样的消息。并不是不唏嘘的。不过,她也不会因此而多愁善感。现实总是要去面对的,政治斗争,从来都是如此残酷。
    如果现在去同情杨家,那么当年被杨阁老陷害的鲁家呢,那一家老小岂不是更加无辜。
    纪大太太和杨氏,虽然是出嫁女,却在杨家被彻底查抄之后,也被抓去关进了大牢。
    纪大老爷和纪晓慕也受到了牵连。
    作为杨阁老的门生、姑爷,纪大老爷不可能不被牵连。只是没有了官职,却没有被关进大牢,这还是纪晓棠、纪二老爷暗中出力的缘故。
    纪晓慕的情形也是一样。
    因此,中官高高兴兴,带着巴结的心情来传旨,纪家人却各自怀着心事,似乎没有一个人是真心高兴的。
    或许,只有纪大老爷除外。
    对于中官所传的太后的旨意,以及有意无意的暗示,纪大老爷都怀着期待。
    他当然知道。他是托了纪二老爷和纪晓棠的保护,才能毫发无损的坐在这里。然而,如果纪晓棠进了后宫,做了隆庆帝的妃子。得了隆庆帝的宠爱,只要纪晓棠给隆庆帝吹吹枕头风,他不仅可以官复原职,还可以跟着平步青云。
    虽然,这样一来,他总得在纪二老爷之下了。但那也比现在的情形要好上百倍。
    “……蒙太后恩典,如此看重晓棠,咱们可不能辜负了皇恩。这也是纪家祖上积德,晓棠福缘深厚。”纪大老爷笑着说道,“当日晓棠进京来,我一眼看见,就知道……”
    纪二老爷心头正在烦恼,且对纪大老爷这样的态度着实有些看不上,就打断了纪大老爷的话。
    “大哥,就不要说这些了。深宫之中,哪里就是女孩家的好去处呢。我和她娘,都只盼她结一个门当户对的亲事,一辈子随心。”
    “二弟,你这……”纪大老爷最不爱听纪二老爷这样的话,当下就要说教几句,但是转念之间就想起了他此时的处境。他的一切,都要倚靠纪晓棠和纪二老爷。
    纪大老爷那些说教的话,顿时就不敢出口,更不敢在纪二老爷面前摆兄长的款儿。
    “二弟,我这都是为了晓棠好,也是为了你好,为了咱们纪家好啊。”纪大老爷语重心长,“而且,皇命难违。”
    不论纪大老爷是什么样的心思,但是他最后一句话却说对了。
    皇命难违,这也正是纪二老爷烦恼的所在。
    “爹……”纪晓莲在旁边坐着,见纪大老爷跟纪二老爷说话,只说纪晓棠,半天也不说到她的身上,不由得就有些着急。
    纪大老爷听见纪晓莲唤他,扭头去看,就见纪晓莲在向他使眼色,目光中流露出乞求的意味。
    纪大老爷知道纪晓棠想做什么,那件事,纪晓莲之前就跟他说了。
    纪晓莲还想进宫去备选女官。
    而对于她的这个打算,纪大老爷是支持的。
    纪晓莲虽然是杨阁老的外孙女,而他如今也没了官职,但纪晓莲同时也是纪二老爷的侄女,安乐县主的堂姐。
    朝廷颁下的旨意,是指四品衣裳官员家中的未嫁女,嫡亲的养在身边的侄女,应该也能在备选之列。
    纪大老爷想让纪晓莲以纪二老爷侄女的身份入宫备选。
    纪晓莲的正当妙龄,且有十分的姿色,能够入宫到隆庆帝跟前,很可能会得宠,到时候,他也就能跟着借光,官复原职,甚至加官进爵。
    纪大老爷斟酌了一下词句,就将这个想法跟纪二老爷说了。
    “……正是表达臣子忠心的时候,晓莲品貌不差,若是进宫。也可以给晓棠做个臂膀,能够光耀祖宗,那就更好了。”
    看着纪大老爷眼中闪烁的光芒,纪二老爷很是无语。
    纪大老爷刚刚被罢免了官职。现在正应该是低调行事的时候,却这么快就想着要借女儿东山再起了。纪大老爷实在是太执着于仕途了。就如同当初他不顾纪老太爷和纪老太太的反对,宁愿悔了早就定下的婚约,也要跟杨家结亲。
    “大哥,咱们还是多赖于晓棠的关系。才能暂时保住大哥和侄儿侄女们。大哥想想其他那些有牵连的人家,此刻实在不适宜再出头做任何事,等熬过一段日子,风声过去了,帝后知道大哥确实是一直被蒙在鼓里,并不是反贼一党的人。到那个时候,侄儿侄女们的婚事,也就好办了。”
    纪二老爷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已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