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翼猎手》19[2]

银翼猎手最新章节目录
   击幕府。1333年,幕府派出了三支敌军,总数10万,进剿他的根据地金刚山。当时楠木正成只率有2000名武士。但是,足智多谋的楠木正成却使用各种巧妙的防御战术,将幕府大军牵制了长达两个半月的时间,使全国各地的保皇力量大受鼓舞,纷纷起义,与幕府对抗。
    这时,将军府又派出了一支大军西进,由足利尊氏率领。足利尊氏是员猛将,其家族可以上述到建立镰仓幕府的著名的源氏。雄心勃勃的足利尊氏为了推翻大权独揽的北条家族,在西进途中却秘密联络后醍醐天皇,并派出信使到各地,联络了成千上万的支持者。1333年6月,足利尊氏率领了两倍于他出发时的军队进入京都,宣誓支持后醍醐天皇。在城内,其部下多处放火,四面出击,幕府驻军很快被制服。
    游击首领楠木正成光荣地护卫后醍醐天皇回到京都,重登皇位。但是,真正的实力人物却是足利尊氏。
    然而,后醍醐天皇没有意识到众多武士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误以为他们都像楠木正成一样,对他有着毫无保留的忠诚。他在战后没有把没收的北条家族的大量土地分封给武士和将军,反而给了并无显著贡献的朝廷贵族,引起了武士们的强烈不满,从而犯下致命的错误。
    1334年末,后醍醐天皇的儿子护良亲王因策划反对足利家族而被足利尊氏的弟弟抓捕,并于次年被杀。1335年8月,前幕府余部卷土重来,再次占领镰仓。未经天皇允许,足利尊氏便率军向镰仓进发,攻杀叛乱者。随后,足利尊氏拒绝天皇让他回京都的命令,自封为将军,并开始向他的追随者分发土地。次年初,他击败前来行师问罪的保皇军,并趁势进军京都。他逐出天皇并据守京都三天,才被楠木正成和其他保皇武士率领的部队迫使其退出。
    足利尊氏决心对抗到底,向西撤退至九州岛,并沿途联络到众多不满于天皇恢复文治政策的领主武士。1336年5月,足利尊氏率大军东来,要与保皇势力决一死战。
    战场位于京都西南75公里处,即今天的神户。足利尊氏兵分两路,自己率领一路走海上,其弟率领一路在陆上推进。保皇军统帅新田义贞紧急救援,特别是需要久经考验的楠木正成的战士。然而,当天皇命令楠木正成率部增援时,楠木正成却认为:足利尊氏的部队数量大大超过保皇军,京都方面应该避免决战,退守金刚山,保存实力,积聚力量。他提出让出京都,随后攻击敌军的补给线,并最后战胜敌军。他的意见却遭到了许多朝臣的反对,后醍醐天皇也过高估计了保皇军的实力,拒绝了楠木正成的方案,而这位发誓忠于天皇的武士只得服从。
    根据传说,在前往战场的路上,楠木正成让他10岁的儿子陪伴了他一半路程。在将儿子送回之前,楠木正成说,此次战事他本人必死无疑,并交给儿子一部兵书和天皇授予的宝剑。他说:“如果你听说我已战死,你就知道将军统治的时代已经来临。”他让他的儿子保证,在那种情况下,他应与生存下来的保皇军汇合,退守金刚山,为天皇战斗到底。
    根据当时的记载,在1336年7月5日的凑川之战中,约名保皇军对抗两倍于己的足利尊氏部队。新田义贞率军迎战足利尊氏的海上舰队,而楠木正成率部背涸河列阵,阻击陆上敌军。战至下午,新田义贞认为其则翼受到威胁,突然由战场撤兵,使得楠木正所部孤军奋战,受到敌人两面夹击。楠木正成在烈日下浴血苦战,但败局渐现,至傍晚,几乎全军覆没,他本人也多处受伤。
    楠木正成与其弟不愿被俘,于是退至附近一所农屋里,打算行武士礼自杀。楠木正成问弟弟有何遗愿,其弟回答说:“我愿再生七次,彻底铲除朝廷之恶敌。”随后他们各自切腹,又互相刺杀,然后静静地躺在同一枕头上死去。
    足利尊氏取得胜利后,命令找到楠木正成的头颅,妥送其家人。他说此举出于尊敬:“他的妻儿肯定想再见他一面,即使是死后。”
    1347年,楠木正成的儿子为南朝后醍醐天皇的直接继承人统帅军队,并效法其父,一生忠于天皇,至死不渝。
    楠木正成的一生是那种日本传统上非常敬重的激昂悲壮的失败,因此被日本的学者和民众视为日本民族最著名的英雄之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