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第五十七章誓师北征

大汉帝国最新章节目录
   二门城里。座偏辟的院落,几间小屋,几棵树,汝是供典知的北方民居。根本不引人注意。
    一间屋里,三个。中年人聚集在一起,正在商议大事。
    三人,一个个头稍高,一个稍矮,一个稍胖,三人眉头紧操在一起,仿佛有大事似的。
    “你们有没有觉得奇怪?”个头稍高的中年人疑惑的问道。
    “何事奇怪?”个头稍矮的中年人反问一句。
    “这几天雁门城很怪异。至于为何如此怪异,我又说不上来。”个头稍高的中年人,一双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自从前几天全城搜索江洋大盗以来,汉军就加强了警戒,不准任何人外出,不准任何人接受探视,难道是大单于率军打来的消息泄露了?”
    “泄露?泄露了又能怎样?”个头稍胖的中年人不屑的道:“汉人现在正在为汉皇大办丧事,他们压根就想不到大单于要南游。就算他们知道了,又能如何?他们的军队人无战心。士气低落,就算要和大匈奴打,也是有心无力。”
    “也不一定。”咋,头稍高的中年人摇头。道:“汉朝有句话说的好,叫做哀兵必胜。大匈奴此次南下,固然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可是。却有激怒汉人的忧虑。一旦汉人给激怒了,那就是人怀必死之心,比起高昂的士气更加可怕。”
    微一停顿,道:“耍知道,汉人把孝之一字看得极重,这是国丧,大匈奴此时打来,无异于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要汉人不怒都不行。”
    军臣单于固然选择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却也激怒了汉人,就是汉武帝也是气愤不已,誓要把匈奴杀得种都不剩。这个匈奴细作很有见地。一语切中了要害。
    “就算他们怀有必死之心,那又能怎样?”稍胖的中年人依然不屑的。道:“他们是仓促应战。要调军参战都来不及。要知道,如今的大匈奴不再象以前那般,没有攻城器械,如今的大匈奴,有不少攻城器械。一旦到了汉境,汉人的城池立即会给攻下。别的不说。就是雁门城也不是大匈奴的对手。只要攻下这些城池。汉人的整个北方,就在大匈奴的掌控之中。
    没有了北方的屏岿,中原就是无险可守。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正适合大匈奴的勇士驰骋!没有了中原,汉朝还是汉朝吗?”
    中原是中国最重要的地方。无其是当时,中原更形重要,中原就等于中国,若是丢了中原,汉朝基上等于亡了。
    这人的话很有道理,一旦北方的城池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北方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中原的天然屏障,一旦给匈奴攻破。中原就是无险可守,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将成为匈奴任意驰骋的乐园。
    在历史上,丢了北方之地。继而丢了中原的,最有名的莫过于无能的宋朝了。宋朝没有收回中原的屏障,燕云十六州,契丹、女真、蒙古人的骑兵随时可以攻击中原之地。
    在契丹人的攻击下,宋王朝败军覆师,还能保住中原。可是,当女真人来了的时候,宋王朝连中原都丢了。
    即使丢了中原,还有半壁江山,可是。当蒙古人来了的时候。连半壁江山都守不住,整个王朝都亡了。究其原因,宋王朝丢土失地,就是从燕云十六州开始的。
    正是因为北方的城池太过重要,周阳才决心不让匈奴把战火烧到边境之地。那样的话,即使汉军打胜了,代价也很高,至少田园庄稼会毁坏不少。
    “别说远了。还是说说眼下的事。”稍高中年人把话题拉回眼下:“汉军与外间的交往全部断绝不说,好象还在做着秘密准备 在积蓄粮草,在调积大量的战马,瞧这模样,似乎有什么大举动。”
    二十五万汉军行动,需要调集的精谷、鸡蛋多不胜数。更别说。人手三匹战马,这战马的调动,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要想一点消息不泄露,那是不可能的,尽管周阳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这到是。”稍胖中年人点头。道:“汉军如此做,意在何处呢?很有可能是要攻打河套之地!”
    “一定是河套之地!”稍矮中年人立时附和。
    他们就是想破脑袋也是不会想到,汉军这次是要直奔龙城而去。毕竟。在上千年的华夏与匈奴的战争中,华夏军队还没有在龙城出现过,尽管无数人喊出“直捣龙城”的豪言。
    汉军如此大规模的调集,秘密准备,除了去争夺河套之地,还能有什么呢?要知道,在上千年的战争中,华夏与匈奴争夺河套之地,异常激烈,死伤无数,最有名的就是赵武灵王和蒙恬大败匈奴于河套之地了。
    河套之地是利剑的剑柄,谁拥有了河套之地,谁就握紧了剑柄。谁就能拥有主动权。汉朝已经在为攻打河套之地做准备。要突袭河套之地。也有可能。
    “这个卫青,真够狡猾的,他竟然明里调回了攻打河套之地的军队,却在暗中做着准备,想给大匈奴一个冷不防。”稍高中年人对这判断大是赞同,大声谩骂起卫青了。
    “我们就向大单于禀报,汉军要攻打河套之地!”稍胖中年人提议。 “得赶紧禀报大单于!”另外两人也无异议,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弄出一束绢帛,在上面画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符号。匈奴是没有文字的,传递信忘二二沼号,其大意是说汉军正在秘密准备攻打河套点地,冉兴饪单千早做防备。
    画好之后,取出一枝铜管。塞在里面,再抓住一只飞鹰,绑在爪子上,朝天空一放,飞鹰扑愣几下之后,腾空而起,就欲飞去。
    “咻!”
    就在这时,一枝利箭飞来。正中飞鹰,飞鹰扑愣着摔在雪地上,不住扑腾。雪花四溅。
    “谁?”
    三个匈奴细作立知不妙,大喝一声。
    “砰!”
    院门给踹开,一队全副武装的汉军兵士冲了进来,手中明明晃晃的环着夺人目睛的光芒,一拥而入。
    这队汉军正是赵破奴率领的汉军,他们前来抓捕匈奴的细作。
    三个细作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给汉军兵士团团围住,望着汉军手中明晃晃的环刀,三人不住抽凉气。
    环刀有多厉害,东胡一战已经得到了证明。匈奴以善使弯刀著称,可是,匈奴的弯刀遇到汉军的环刀。根本就不是对手,那一战,匈奴死伤无数,二十万匈奴大军,给打得灰飞烟灭。
    环刀就在眼前。他们能不怕吗?
    “你们这是做什么?我们是大汉的良民。”个头稍高的细作忙着撇清。
    “大汉的良民?”赵破奴捡起地上的飞鹰,在手中一晃,扯下鹰爪上的铜管,不屑的道:“大汉的良民,会做出背叛祖宗的事?”
    “我们真的是大汉的百姓。”稍胖的细作无力的辩称。
    “你们三个匈奴的细作,再怎么效仿大汉的百姓,这身上的羊擅味是去不掉的。”赵破奴一裂嘴角。冷冷的道:“早就盯上你们了,还会认错?带走!若敢反抗,直接砍了。”
    汉军兵士不由分说,把环刀架在三人脖子上,三人心惊肉跳,给汉军兵士推搡着去了。
    赵破奴把绢帛抽出来,一打量,不由得冷笑起来:“攻打河套之地?真能想的!大汉要打的是匈奴的老巢。不是什么河套之地。”
    河套之地固然重要,可是,却是比不过眼下的龙城。六十万匈奴大军集结在龙城,若是给一锅端了,汉匈战争基本上是画上了句号。
    在赵破奴的指挥下,汉军对隐藏在雁门城里的匈奴细作大举抓捕。这些细作,早就在汉军的监视下。要抓他们很简单的事,很快就完了。
    赵破奴带着成果,前来见周阳。
    此时的周阳,仍是在与李广、程不识、卫青他们商议军情。一见赵破奴进来,就问道:“赵破奴。进行得怎样?”
    “大帅,你就把心揣到肚子里吧。”赵破奴笑着,道:“一共抓了二十四名细作,缴获了上百只飞鹰。”
    “好啊!”周阳眉头一挑。大声赞好:“有了这些飞鹰,我就能和单于直接勾通了。”
    “勾通?大帅,你真会挑词儿。这明明是蒙骗!”李广拈着胡须,笑呵呵的道。
    “呵呵!”众人齐声大笑。这些飞鹰到了周阳手里,肯定会挥出意想不到的妙用,牵着军臣单于的鼻子走也不是问题。
    “大帅,这匈奴给单于送的消息,你请过目。”赵破奴把那三个细作写的消息递给周阳。
    周阳接过一瞧,不由得笑了起来:“蛮好!蛮好的!我原本以为,我还得写点假消息,他们都给我弄好了,省了我一番手脚。”
    “只需要加一句话就行了。就说最早也要一个月以后才能行动。”周阳笑着补充一句。
    李广接过绢帛一瞧,差点笑出声来:“大帅,匈奴想破脑袋也是想不到,我们会攻打龙城,这消息送去,单于肯定信!信之无疑!”
    汉军攻打龙城这事,太大胆。太出人意料,谁也不会想到,军臣单于一定想不到。要说汉军攻打河套之地,他准信,周阳这假消息送得好。
    把绢帛接过来,周阳在绢帛上画了些符号,一道天衣无缝的假消息就好了,装在铜管里,交给赵破奴去处理。
    赵破奴接过,绑在鹰腿上。把飞鹰抛入天空,飞鹰振翅腾空 眨眼间便不见了。
    “大帅,我们以后不用为假消息伤脑子了,只需要时不时的透点有关攻打河套之地的消息便成。”程不识望着不见飞鹰踪迹的天空,出起了主意。
    “就这么办!”周阳笑着点头,道:“传令,后天誓师出征!”
    “诺!”
    众将大声应命,开始进行最后的准备了。
    默蚁联 “大帅这是怎么了?”
    “要我们准备这么多的干粮。这么多的精谷鸡蛋。”
    “调了多少战马前来?少说也有几十万匹呀。”
    “这不是防守,一定是进攻,大汉要打哪里?”
    随着汉军准备事宜的深入。汉军将领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他们猜测多端。如此大规模的调集精谷、鸡蛋,做炊饼,还有数十万匹战马,这是汉军大举出动才会有的措置。
    不需要多高的才智,只需要稍有军事头脑的人,便能猜出来。
    这几天,汉军将领一见面便议论纷纷。说个不休。
    不能怪他们,实在是如此大规模的准备,就是当年的长城大战也没有过。从汉军的准备来看,这是汉军要大举出塞,那么。汉军会打哪里呢?
    “你们说,我们要打哪里?”
    “匈奴虽然控漠万里,地域广旧”是,值得我们大举出塞的地方却不 ※
    “值得我们大举出动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