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第四十九章汉武帝的决断[2]

大汉帝国最新章节目录
   武将,个个激奋异常:“将军们有如此战心,联就放心了!此事太过重大,都坐下来,我们好好议议
    “皇上,议什么议?你说打哪,臣就打哪!”李广嘀咕一句 仍是坐了下来。
    刘彻坐在宝座上,扫视群臣,脸色凝重:“自从华夏与匈奴为敌以来,上千年了。在这上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赵武灵王、李牧、蒙恬,还有姐夫大破匈奴。可是,匈奴最多也才出动五十万之众,而这一次。匈奴竟然出动了六十万大军。
    要是联所料不差,这是匈奴的最后的兵力了,要是再多,匈奴已经拿不出来了。飞将军说得没错,若是大汉把这六十万匈奴给全歼了。匈奴就会从娘肚子重新来过了!”
    说到此处,停顿下来,微一凝思,这才接着道:“可是,这毕竟是匈奴的倾国之兵,单于亡我之心不死,不容小视!至于这一仗,打还是不打,你们就各抒己见吧”。
    这个决断不好下,刘彻得权衡,把方方面面的利害关系考虑清楚了,方能做出决断。要打的话,就要有必胜的成算,要不然,不如深沟高垒,紧守城池。这样做,很窝囊,让人感到屈辱,可是,总比败军覆师的强。
    “皇上,你的意思是不是要出兵的话。成算几何?”张辟疆明亮的眼里精光一闪。
    “嗯!”刘彻点头,道:“小若是成算足够,联就下旨出兵!若是不算大,就紧守城池!”
    “皇上,那国丧呢?”董仲舒迟疑一下,不由得问起来。
    汉朝以孝治天下,若是汉武帝以为成算够大,下旨出兵,这置孝字于何地?董仲舒不得不提醒一句。
    “父皇以破击匈奴为己任,若是联能击破匈奴,父皇在天之灵必会含笑”。刘彻右手紧握成拳,大声道:“若是联死守一个孝字,任由匈奴杀来,百姓遭殃,黎民涂炭,天下攘攘,联有何面目面对列祖列宗?”
    “这个”刘彻所言极是有理,可是,在汉朝,这个孝字同样具有巨大的力量,董仲舒张口结舌,不知从何说起。
    “自古有言,忠孝难两全,本朝的晃错选择了尽忠,成为不孝之子。”刘彻叹口气,声音放缓道:“联只能选择忠,为了天下苍生,不能尽孝了,父皇在天之灵,请宽恕孩儿!,小
    晃错力主的藩,忠心王事,他的亲戚朋友怕他惹出大祸,想劝他放弃削藩策,又不敢对他说,只得找他的老父亲前来劝说。父子俩面对面的一通勾通之后,晃错依然坚持削藩策,他的老父亲见劝不动他,气愤不过,投河自尽。
    这是汉朝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事情,张辟疆他们一声叹息。
    一身青衣的晃错,听得刘彻提起昔年旧事,老父投河之事宛若眼前,不由得长叹一口气,眼中泪花滚滚。
    刘彻的决心已下,周阳暗松一口气。周阳担心的便是刘彻遵循古礼,要举行三年国丧。对于现代人来说,尽孝是必须的,却没必要进行三年,更没有必把百姓拖入水深火热之中,周阳本就打算说服刘彻,听了他这话,一颗心终于落回肚里了。
    “皇上决心已定,臣不再劝说,只是说说这胜败之事。”张辟缰略一凝思,开始剖析起来:“在上千年的战争中,若问华夏什么时间最为虚弱,便是眼下!先帝驾崩,军心不振,将士们悲痛难已,若要与匈奴开战,这胜耸恐怕不会太大!”
    军心不振,士气低落,再强悍的军队都不会打胜仗,这是实情,张辟疆可谓眼光独到,一语切中要害。
    “依你的意思,就不出兵了?”刘彻明亮的眼睛紧盯着张辟疆。
    “不!”张辟疆断然否决:“皇上,臣恰恰相反,主张出兵!还是大举出兵!”
    “哦!”刘彻有些意外。
    不仅刘彻意外,李广、程不识他们哪一个不意外?
    “单于是个精明人,抓住了最为有利的战机!”
    张辟疆先是赞扬一句军臣单于,紧接着话锋一转,冷笑一声,道:“可是,单于他却没有想到,他此举的后果有多严重!上千年来,匈奴与华夏大小之战不计其数,匈奴亦曾强横一时,却没能灭了华夏,原委何在?在于华夏能拧成一股绳,把所有的力量用来抵御外敌。春秋之际,胡人入侵中原,当时,天下大乱。五伯号召天下诸侯,不一样把胡人打出去了吗?”
    声音徒转高亢:“单于此举,必将让将士们感到气愤,感到屈辱,无法忍受,一定会奋起抗击!华夏千千万万的壮士,必将万众一心,击破匈奴!”
    “这就是哀兵必胜!”张辟疆最后掷地有声的道。
    “说得好!”众人齐声赞赏。
    “至于这一战,有多少胜算。还是听听大帅的看法!”张辟疆目先,落在周阳身上。
    周阳身为统帅,于兵事,他最是熟悉了。汉朝的胜算为几何。他是了然于胸,他的话具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就是说,破击匈奴的大事,由周阳一言而决!,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 肌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