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第四十二章收百越之议[2]

大汉帝国最新章节目录
   的人才很不错,还真出了不少实用的主意。
    申公在策论中说“圣人与时推移而为功”不再提什么“法先王法后王”主张汉朝的政令军略,要合乎时宜。
    这总纲一完,他接下来就提措施。建议景帝大量卞练军队,改革军制。招纳人才,兴办官学。
    在这些措施中他重点论证了改革军制的重要性。军制,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国防政策”这是一支军队能否打胜仗的基石。
    强汉大军当年之所以能够纵横无敌,就在于汉武帝改革了军制,这是一支军队强大的保证。有了良好的军制,强汉大军纵横无敌,也就是情理中事了。
    更让周阳想不到的是,申公竟然要求景帝借鉴秦朝的军制。改革汉朝现有的军制。申公的理由很充足。与匈奴大战在即。若不改革军制。大军难有作为。
    申公这策论说到耍害了,景帝当场拍板,要改革军制。
    秦朝大军之所以能够横扫天下。掀起一股黑色风暴,就在于秦朝的军制非常好,秦国百姓是“闻战则喜”一听说要打仗了,好象吃肉喝酒一般,让人欢喜。
    而山东六国的军制败坏,有功不的赏。有过不罚,小人横行,上下相欺,哪里打得过秦军。打不过秦国,山东六国就骂秦国是残暴不仁,虎狼之师。
    申公作为名闻天下的大儒,竟然推荐秦国的军制,绝对让人想不到。可是,这就是人才,他知道哪里好。哪里坏,哪些东西适用,哪些东西不能用。
    真要诺起来。他可以满口仁义道德,说得天花乱坠。做起来,又是非常适用的办法,这就是人才!
    因为他懂得什么东西该挂在嘴上说。什么异西该做不能说!
    “周阳,过来!”景革把脑袋从策论上抬起来,冲周阳一招手。
    周阳放下策论,快步过去。景帝把一策论递给周阳:“你不是说要给军队找个练手的敌人吗?你瞧瞧,这有人给你找好了,百越!”
    “哦!”周阳有些惊奇。
    百越和东胡都可以作为练手的对象,若单从军事角度考虑,周阳更倾向于东胡。因为东胡的地形气侯民风与匈奴相近,找东胡练手,这对破击匈奴大有好处。
    可是,这不仅仅是个军事问题,更涉及到汉朝的战略,要全面考虑。
    竟然有人说服了景帝,周阳要不奇都不行。接过策论一瞧,竟是朱买臣的策论。
    周阳一瞧。只见朱买臣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篇,上面全是说越事。主张对百越动武,把百越重新收归版图。
    这点没说的,周阳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周阳却没有朱买臣了解百越。朱买臣在策论里详细列举了百越的优劣。包括地理山”粮食物产、风土人情,一一道来,条分缕析。清楚明白。
    朱买臣指出,吕嘉有不臣之心。赵伤年老,南越伏无穷祸患,一旦其国内有乱,汉朝正好乘机进兵。
    至于闽越,朱买臣的看法是,只要南越一收,闽越王郜那必然坐不住了,早晚会有悖逆之举,汉朝要收闽越轻而易举。
    至于东晓,朱买臣的结论就更简单了,南越和闽越不复存在了,东欧岂能独存?只需一介之使,持天子之诏就可收复。
    周阳把朱买臣的策论一看再看,不得不承认,此人对百越之事极为了解。他的剖析非常有道理。
    这还是那个可以做楼夫祖宗的人吗?周阳有些难以置信,抚着额头。不得不感叹“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真是千古至理!
    以貌取人,差矣!
    “皇上,臣还缺一个军中主落,把此人给臣。”周阳向景帝要人了。
    “行!”景帝欣然同意:“耍收百越,就要有熟悉越事的人才。周阳,你忙着练兵,没时间研究越事,有朱买臣帮你,这事就好办多了。等收了百越,联再好好赏他。升他的官,晋他的爵!”
    有了朱买臣这个了解越事的主簿,周阳可以省很多事:“谢皇上。”
    “说起熟悉越事,朝中还有一人,联一并给你。”景帝看着周阳道。
    “请问皇上,是何人?”周阳很是奇怪,朝中熟悉越事的人没有啊。怎么竟然又有一个。
    “袁盎!”景帝浓眉一轩,虎目中精光闪烁。
    “袁盎?”寰婴埋在策论中的眉头抬了起来,有些紧张的看着景帝。
    “提他做什么?”景帝右手一挥,很是不耐烦,又改了主意:“还是让他闭门思过!”
    袁盎是著名的辩士,曾经入南越,说得赵伦归降,他对越事的了解。在朝中无人能过。可是,在七国之乱时,他要景帝杀晃错,说什么只要晃错一死,七国之乱自息。景帝误信,把晃错给杀了,七国之乱却没有平息。
    景帝大是着恼,命他闭门思过。此事,实婴也有参与,是他向景帝推荐的袁盎。
    一提起袁盎,景帝就想到了晃错。对袁盎很不爽。。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 涵。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