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第二十四章盖世之兵

大汉帝国最新章节目录
   司阳没有说话。却如把出鞘的利剑插在地卜,战阵历口卜正刀与势完全放开,威势碜礴,让人热血沸腾,李广、程不识、公孙贺、公建建、秦无悔他们不由自主的握住了剑柄,仿佛面对匈奴大军似的。
    “好威猛的气势!”
    丁隽暗卑一声。
    他虽是久闻周阳之名,今日方才一睹周阳真容,除了俊朗飘逸,没什么特别的。没想到,气势一放开。杀气腾腾,威猛绝伦,这是用无数匈奴人头喂出来的啊。
    时间在无声中流失,久久之后。周阳这才平复下来,气势收敛,李广他们放开剑柄。
    李广他们振奋不已,他们与周阳共事已久,深知周阳如此表现,那是有十足的把握,要不然,绝不会如此说。只要大军打造出来,匈奴岂能横行?那就是男儿汉建功立业的时候了。
    撇开建功立业不说,这还是一场盛事!商鞍打造出秦军,开创了一个时代,若是周阳打造出无敌大军。必将开创一个时代!
    他们有幸参与其中,鞍前马后效力。那是人生的荣幸!
    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丁将军,把建章军所有的秘密展示出来吧。”周阳下令了。
    “诺!”丁隽应一声,笑道:“大帅有所不知,我们这里虽说也是建章军,可与长安城里的建章军完全不同。长安的建章军注重拼杀。要骑射娴熟,能拼能打。我们这里,注重头脑,集中在这里的建章军,皆是头脑灵活,精通韬略。”
    “头脑灵活。精通韬略,那不是将军了?怎么不上战场?”李广惊讶得眼睛瞪大了。
    “是呀!”汉朝给匈奴压着打了数十年,最需要的就是精通韬略的将领了,程不识他们大声附和。
    “呵呵!”丁隽笑道:“边关之上。有你们飞将军,程将军就够了。何需我们。我们在这山谷中,只有一个任务,找到打败匈奴的办法。”
    “找到了没有?”李广快嘴是出了名的,抢着问道。
    对这事。谁不想知道呢?周阳、程不识他们个个睁大了眼睛。静等他的回答。
    “哎!”丁隽一声叹息,就是最好的答案:“我们费尽心机沥血数十载。却不如大帅一战之威!在长城大战以前,我们没有办法,如今嘛,有些眉目了。这都是拜大帅所赐呀。”
    “呵呵!”
    一想起长城大捷,李广他们就很欢喜,发出一阵畅笑声。
    “我们这里的建章军,都上过战场,与匈奴大战过。可是,有很多人肢残体缺,你们不要笑话。”丁隽提醒一句,道:“这屋里,有些东西,大帅。各位将军,请。”
    正说间,来到一幢宽大的屋子前,丁隽马鞭一指。
    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看建章军真正的秘密,一听这话,众人哪里还能忍得住,飞身下马,飞也似的冲了过去,竟然把丁隽这个东道主甩到后面了。
    一进屋,周阳一扫视屋里,立时愕然。
    正中摆着一张巨大的木台,上面摆放着不少木偶,象人、象马、象弩兵、象戟兵、象车兵。在木台四周围着不少人,正目不转睛的看着上面的木偶,一脸的肃穆,显然正在沉思。
    这些人并没顶盔贯甲,而是一身红色的军服,表明他们还是汉军。
    精气神不错,不乏精悍之气。可是,他们中有不少人缺胳膊少腿。一瞧便知上过战场。
    一见周阳他们进来,这些人抬起头。惊愕的打量起来。
    “快来见过大帅!”丁隽最后一个进来,大声下令。
    “大帅?”这些人一阵惊讶,忙上前见礼,冲周阳道:“见过大帅!”
    都知道周阳岁在弱冠,还未行加冠之礼,虽是没有见过周阳,也不会认错。
    “见过各位。”周阳回礼。
    “大帅,你来得正好!你当时是怎么想的?”见礼一完,一个少了一条腿的汉军马上就问话了。此人年纪不五六十岁了。烦下一部花白胡须,不知是何时的老兵。
    周阳早就看明白了,他们在木台上摆出的正是长城大战汉军的阵势。他们是在研究汉军的打法。周阳这个始作俑者就在眼前,不问周阳还能问谁?
    周阳也没二话,快步上前,把木偶一阵摆弄,给他们讲解起来。
    对长城大战,他们没少下功夫研究。可是,这是周阳的得意手笔。听周阳道来,远非他们猜测所能比,听得一众人张大了嘴巴,连话也说不出来。
    周阳话音一落,屋里静悄悄的,连赞叹声都没一句。他们还处在惊讶中,还没想到赞叹。
    “奇谋啊奇谋!”
    过了半天,众人这才七嘴八舌的赞好。
    长城大战,汉军所用战术,的确是打破了汉军常规。尤其是那阵势。更是从来没有过。说是奇谋也不为过。
    周阳略一谦逊,和他们交谈起来。问他们如何看待这一战术。这些人也不客气,各抒己见,还真有不少真知灼见,周阳大是赞叹,不愧是千挑万选出来的。
    “这是现成的参谋官,更是现成的战术教官,可以办一座军事学院了!”周阳心中暗赞,又有了新的想法。 谈完了长城大战,周阳和他们畅聊,听取他们对打败匈奴的意见,他们又是各抒己见。这可是数十年精研的结果。确有不少独到的见解。
    虽然还没有形成一种战术,可是。若是有人把这些整合起来,择取其中的良谋,一定会为汉军制订出
    战术,是一支军队必不可少的东西。没有战术,何来胜利?
    至于用奇用谋,那是在战术之上,需要战术来支撑。汉朝在数十年前就在着手研究对付匈奴的战术。实是高瞻远瞩,让人钦佩!
    聊完了战术,时间已经不晚了。天都黑了老一阵。丁隽叫人送上饭菜。一众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谈打匈奴的事情,愉快异常。
    这一谈就是深夜,周阳他们方才歇息。
    次日,丁隽带领周阳他们去看他们研究的兵器。兵器和战术是密不可分的,没有适用的兵器,何来适用的战术?
    在丁隽的带领下,周阳他们来到一间宽大的房子里,只见屋里摆满了兵器,汉剑、长矛、长戟、手弩、强弩、盔甲、战车”这些汉军的装备无不应有尽有,仿佛一个兵器展览馆。
    这里的兵器,与在北地使用的兵器有些不一样,比如长矛更加锋利。更沉重。
    “大帅。这长矛的确是骑兵使用的好兵器。”丁隽解释道:“自从得知大帅把长矛装备给骑兵,我们几经试用,发现骑兵所用长矛与步兵不同,要重些,威力才更大。”
    这很好理解,长矛越要,骑兵的冲击力越惊人,对匈奴的威胁越大。
    “有道理!”李广率先赞同:“当时,我们也发现了这问题,可是,没有时间打造新的长矛,只能将就着用了。”
    丁隽拿起一把汉剑”笑道:“大帅,骑兵用剑,易于折断,我们把剑身加厚了些。”
    周阳接在手里一抛,是比边军所用的汉剑重些,剑身更厚。在马上砍杀,汉剑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太容易折断了。这场大战打下来,不知道断过多少把汉剑。 “这戟,比起现有的戟要长些。”丁隽指着长戟:“大帅用戟阵阻挡匈奴的骑兵,实是一大妙法。以后,大汉的军队中。就应该有这些的戟阵。步兵用的戟,长些更合用。”
    一寸长一寸强,步兵手中的戟长些,对匈奴的威胁更大,这话很有道理,周阳他们又是赞同。
    周阳取一把戟在量一阵道:“这戟,可以取消了。以后。大汉军中不必再有戟。”
    “啊!”
    周阳这话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句话把众人惊得张大了嘴巴。
    戟阵是周阳这次挥败匈奴的一大利器。正是因为汉军拥有了戟阵。在战车给攻破的情况下,汉军方才守住两翼与后背。戟阵的威力很大,若是大量使用,再配合骑兵与强弩,匈奴必然是吃不了兜着走。
    李广他们对戟阵大为看好,周阳却说要取消,他们哪能不惊讶。
    “大帅,真要取消?”李广忍不住了,率先问集来。
    “是呀!”周阳点头道:“戟阵虽好,却也有缺点。一是需要的人太多,这很窝兵力。二是,用来防御还可,若要进攻。对匈奴骑兵的杀伤力有限。”
    李广他们虽是看好戟阵,可是,周阳这话有道理,不得不赞同。
    对付一个匈奴骑兵,往往需耍数个。甚至十数个汉军,持着长戟捅刺祈砍。
    正是因为需要的兵力很多,用来防御还可,用来进攻就是大问题了。防御的时候,汉军凝神待敌。能一齐出手。进攻就不同了,虽然戟阵整齐,也不可能做到同时出手。这就使得威力大减。
    毕竟,人数越多,越难整合。
    “大帅,若是没有戟阵,如何对付匈奴的骑兵呢?”丁隽的话很有道理,可谓见解独到:“大汉的兵种多,得各兵种配合,方能有巨大的威力。只凭一个兵种来打,那是匈奴,匈奴只有骑兵嘛。没有戟阵。光凭骑兵和弩阵,威力大为削弱。”
    “说得好!”周阳大拇指一竖,赞道:“大汉最大的优势就是技艺发达,可以制造出不同种类的兵器。这些兵器需要配合。方能发挥出奇效。没有了戟阵,的确是减少了威力,我想用另一种阵势来取代戟阵。”
    “哦!”李广他们大感兴趣了,眼睛瞪大了,看着周阳。
    “你们想一下,要是我们手里有一把五六十斤重的大刀,排成一排。穿着铠甲,等着匈奴冲到,我们举起手中的大刀,一齐劈下,那会是什么结果?”周阳一边说,一边比划,最后双手做出一个握刀动作。狠狠劈了下来。
    “五六十斤的大刀?哪里有?”
    周阳这话,可谓军史上的里程碑,具有非凡的意义,却换来李广他们惊奇的眼神。他们惊奇的并不是这种打法的可怕威力,而是这样的大刀并不存在。
    周阳的历史不够好,军事史更不熟,不知道唐朝有一个兵种称为
    “陌刀手”人人手持五六十斤重的陌刀,穿着明光铠,身体为钢铁包裹。只露一双眼睛在外面。管你冲来的是人是马,狠狠一刀便是。
    五六十斤重的陌刀劈下来,那是无坚不摧。成百上千,成千上成的陌刀手一齐出手,那威力是毁天灭地。不要说血肉之躯,就是铜墙铁壁也会给劈烂。
    是以,陌刀、强弩、轻骑兵,成了唐军的三大利器。唐军正是凭借这三大利器,纵横无敌,横扫了世界。打得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发抖。
    李靖灭东突厥,苏定方灭西突厥,裴行俭大战黑山,高仙芝大战恒罗斯”这些著名的战役,不都有陌刀的雄风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