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第六章欢喜无边

大汉帝国最新章节目录
   蒸帝封赏宗了周阳、李广、程不识、冯敬、公孙贺、公饷咒、秦无悔这些大将,接下来就该封赏兵士了。兵士太多,不可能一一封赏,景帝先是一通夸赞之辞,把兵士的英勇狠狠的夸赞一通,然后集体赐爵。
    兵士的斩并数不同,功劳也不一样。封赏不可能一样,景帝一句“各有差”就搞定了。
    比。, 万比北
    一场盛大的献捷庆典到处也就结束了。当然,这只是整个庆祝活动的一部分,还有赐宴、歌舞一些活动。
    景帝下旨,要归来的兵士去建章营的营地驻扎。他们的人数众多。不可能把他们开进未央营,只能去建章营地。
    这些兵士中,建章军不少。对他们来说。那是回家,欢欣鼓舞。齐声欢呼。
    对于那些不是建章军的兵士来说。建章营是一个神圣的存在,建章军有多能打,他们是亲眼目睹过的,多少次建章军打得匈奴无还手之力。去建章军的营地他们格外激动,也是欢呼不毛
    旨意一下,自有人前来带着兵士们前去营地。汉军阵势整齐,秩序井然的开走了,引得百姓一阵欢呼。更有百姓蜂涌而去,追着汉军瞧热闹,场面既壮阔又欢喜。
    “皇上有旨,着周阳、李广、程不识、冯敬、公孙贺、公孙建、秦无悔入宫见驾!”簧婴扯着嗓子吼起来,右手一挥:“奏乐!”
    城门口一队乐工,摆放了很多编钟。一闻是言,敲起了编钟,悠扬悦耳的编钟声中,周阳走在最头里。其后是李广一众将领,朝宫门行去。
    景帝呵呵一笑,快步下了城楼;赶到城门口时,周阳和李广一众将领正好赶到,上前见礼:“见过皇上!”
    “呵时!”景帝都快乐疯了。竟然把叫“免礼”都忘了。乐了一阵。这才记起,忙道:“免礼!免礼!”
    景帝虎目中精光四射,从周阳开始,扫过一众将领,欢喜无限:“你们得胜归来,联心甚喜。甚喜!走!”手一伸,左手拉着周阳。右手拉着李广,目光在程不识身上略为一扫,这才快步朝宫里行去。
    皇帝执手,那是何等的荣耀。比起万两黄斤,千篇煌煌之言更让人心动。李广感动得虎目中噙着泪水,仿佛在边关吃的苦值了,一千个,一万个值了。
    周阳没有李广那么感动,可是。景帝温暖的手心传来阵阵热力,能清楚的感受到景帝的喜悦,这是对自己努力的认可,周阳大是欣慰。
    城门口的大臣眼里闪着艳慕之光,巴不得和周阳李广对换,景帝执手的是自己。而不是周阳和李广。
    皇帝执手是何等的难得,比起万户侯更难得。就是高祖刘邦那么看重张良,连封赏都说“子房自择齐的三万户”就没有听说刘邦执过张良的手。汉朝创建数十年了,数代皇帝,执过几人之手?
    要一众大臣不艳慕得要死都不行!
    在悠扬的编钟声中,周阳和李广簇拥着景帝快步而去。
    程不识望着李广,虎目中精光四射,不住摇头。景帝看他那一眼。那意思很明显了,那是在安慰他。意思是说联本想执你之手,可是。联只有一双手,没有第三只手。
    景帝执手的殊荣就这样与他擦肩而过了。他能不惋惜吗?
    在程不识他们身后,是一众大臣,人人脸上带着笑容,尽力掩饰自己的艳慕之意,紧随而来。于是乎,一众人浩浩荡荡的开了进去。
    景帝领着一众大臣直奔宣德殿。未央宫里的宫殿众多,各有用处。养心殿是供皇帝歇息的地方,宣室殿是朝议所在。宣德殿主要用来进行庆贺,每逢大的国事、喜事都要在这里进行庆贺。
    周阳一脚跨进去,只见大殿极大,足以容纳数千人。地上摆满了短案、矮几,矮几上铺着柔软的软席。横成行,竖成列,极为整齐。
    大殿尽头摆着景帝的御座,这御座很眼熟,仔细一瞧,竟然是单于的王座。这才献给景帝,景帝就用作了御座,这也太心急了些吧?
    仔细一想,这刚才好。坐着单于的王座,与征战归来的将士们庆贺长城大捷,还有比这更让人欢喜的事儿么?
    走到大殿尽头,景帝停了下来。指着正中的短案矮几:“周阳,你坐这里。”
    这是最前面,最中间的位置。是三公之位,只有周亚夫、张鸥、窦婴这些位在三公的重臣才能坐的。景帝竟然要周阳坐,周阳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不由得一愕。
    景帝笑道:“今儿,庆贺长城大捷。你不坐这里,还能有谁坐?坐!”
    “谢皇上!”周阳不客气,一撩战袍。跪坐下来。
    “李广,你坐这里!程不识。坐这里!”景帝朝周阳左右两边一指。
    李广和程不识是周阳的左臂右膀,他们紧挨周阳而坐,是应该的。李广谢一声,跪坐下来。景帝一双大手扶在程不识肩上,轻拍两下,算是刚才没有执他之手的补偿,程不识一张大嘴裂成了荷花,哪里合得拢。红光满面的坐了下来。
    景帝不象皇帝,倒象个好客的主人,招呼公孙贺、冯敬他们就坐。轮到秦无悔时,把秦无悔一打量,微一点头,大是赞许,一双大手扶在秦无悔肩上,用力向下一按。秦无悔州工的感觉到景帝按!际,用年捏了捏他的肩 秦无悔不会不明白,景帝那是在暗示他,如今的封赏有点低 可是。碍于情势,只能如此。对于封赏之轻重。秦无悔倒不放在心上,景帝封赏了他,就是对他们数代人守护粮草、军械的最好认可,这已经让他感动的了。景帝再一暗示,他更加激动。
    “都坐!都坐!”景帝拍拍手。做主人比做皇帝别有一番情趣,让人感觉新鲜。
    “谢皇上!”一众大臣、诸侯王、侯爷们谢过恩,去到各自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梁王是一众王爷中地位最尊。战功最大,权势最大的王爷,毫不客气的坐在最左边,一双虎目中数光四射,打量着周阳。
    周阳扫视一眼梁王,无喜无怒,仿佛没有看见梁王似的,紧守礼节。找不到丝毫破绽。
    梁王数次要害周阳,如今可以说是冤家聚首,即使周阳不能把他怎么样,瞪他一样,露出不善之意才对,却是一点惊怒都没有,梁王还真是意外,不由得一愣,暗中告诫自己“周阳比周亚夫难对件!”
    刘安坐下来,扫视一眼众人。目光落在周阳身上,脸上堆着笑容,笑成了笑弥勒。他要想成大事,就得有人帮他,周阳建立奇功,威名正盛。得趁这机会获得周阳好感。
    可是,周阳直接把他无视了。这让他很不爽,眉头一挑,眼里闪过一丝惊怒,随即恢复正常,仿佛没有发生过似的。
    南皮侯箕彰祖坐了下来,打量周阳。见周阳坐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大是忌妒,又不能表露,只好把一腔不爽自个承受了,脸上还得挂着笑容,还得真诚,仿佛他真的是喜悦无限,别提他有多憋屈了。
    平阳侯曹寿脸色苍白,双手扶在短案上。大口大口喘气。对别人来说,庆典太短,应该再长些才是。对曹寿这个病夫来说,这庆典太长了,长得他都快受不了。熬了半天。总算是熬到头了。能坐了,比站着好受些。
    要是这不是矮几,而是一张软榻,躺在上面,那就太完美了。
    景帝饶有兴致的看着一众人就坐。笑呵呵的打量一通,只见文官肃穆,虽是在乐,头却垂得有些低。而武将就不同了,个个高昂着头。愕起了胸,仿佛这仗是他们打的一般。即使不是他们打的,他们平时一个劲的叫嚷要击破匈奴。要雪耻。如今,他们的想法实现了,他们能不欢喜吗?
    “呵呵!”景帝先是一通畅笑。接着就是点评:“你们瞧瞧你们自个。文臣们一颗头颅低着,而武将们个个高昂着头颅,各不相同。文臣们平日里没少说,匈奴兵利弓劲。来去如风,今日在东,明日在西,就象影子一般。让人无从捉摸。你们是不是有些心愧了?”
    “呵呵!”一众武将兴致更高。开怀畅笑起来了。
    景帝在这种时刻,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如此讥嘲文臣们,他们还能不欢喜吗?
    许昌一颗头颅垂得低低的,若是再低一点,就钻到裤裆里去了。偏偏景帝不放过他:“许昌,你说是不是?”
    许昌的“影子论”是最有名的。无数次给人引用,用来说匈奴如何如何厉害。如今,他的言论无异于是在打自己的耳光,他宁愿扇自己几个耳括子,也不愿听到这话。
    “皇上圣明!”许昌的声音有些低。
    “你说什么?大声点。联没听清!”景帝笑得更加开心了,嘴巴裂开了。
    这话比杀了许昌还难受,许昌只的大声道:“皇上圣明!”
    “哈哈!”景帝击掌大笑:“联这回听清了。武将们,平日里就说要打匈奴,要雪耻,要复仇,如今。周阳代你们做了,你们是不是很欢喜?”
    “皇上圣明!”
    一众武将猛的站起来,齐声大吼,与文臣的表现截然不同。
    周阳心中暗道,景帝是有心人。不会只图口舌之快。如此说话 必有用意,看来,朝中局势要大变了。这也难怪,汉朝奉行“和亲”之策,那是审时度势的方略,为的是给汉朝争取积累国力的时间,表面上恭顺,暗里却是在准备与匈奴的大战,这本身没有错。
    可是,久而久之,这些文臣们就养成了谈匈奴色变的畏怯之心,以为匈奴是不可战胜的,以为匈奴有三头六臂。如今,周阳大败匈奴。汉匈数十年表面和平已经终结。接下来就要与匈奴大打,可是这些文臣还把持着朝政,根本就没法打。
    景帝这是在借机打压文臣,为以后朝局的改变埋下伏笔。
    “坐下,坐下!”景帝一脸的欢喜。调侃起来:“这不是战场,别吼那么大声,把殿顶给吼破了,联还要派人来修呢!”
    “哈哈!”
    一句们侃的话,逗得满堂大笑。
    景帝好象在飘一般,飘到了御座前。左手在金鹰上一抚摸,笑道:“这是单于的王座,联就坐在上面。听周阳讲打匈奴,若是单于知道了。他会如何想?”
    还用网吗?车臣早于肯定会气得吐血!
    在轰然大作的笑声中,景帝坐了下来,扭扭屁股,甚是享受,一双大手抚着金鹰,与军臣单于坐在上面一般无二。若是再有黄金权杖,那就更加完美
    , 正
    可是,黄金权技还在军臣单于手里。
    “周阳,把你们打匈奴的事儿好好说说。”景帝身子微向前倾:“虽然联看过奏章,听窦婴讲过。可是。没有你这个将军讲的好。要讲仔细了,你如何想的要讲出来。”
    周阳这个统帅讲打匈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