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第九十七章喜得宝驹

大汉帝国最新章节目录
   匈奴损失四十万比起前朝的河套兰战。相差夭几了 广笑呵呵的自称自赞起来:“我们真走了得呀!没有前朝的兵强马壮 却打掉了匈奴四十万。了不得呀”。
    “呵呵!”程不识他们开怀畅笑。
    李广这话虽有调侃之意。并不全是调侃,是实情。
    在历史上,今年是军臣单于最为得意的一年,他制造了“凌辱之恨。”血洗了雁门,匈奴兵锋一度到达翻山,烧毁了甘泉宫,汉朝朝野震动。为了平息事端,景帝不的不满足军臣单于的无理要求。
    周阳的到来,使得历史发生了重大改妾。匈奴不仅没有讨到便宜,更是以失败告终。损失了四十万军队。
    一次损失四十万军队,在匈奴历史上只发生过一次,那就是蒙恬大破匈奴于河套之战。那一战,匈奴五十万大军,逃回去不过数万人,比起眼下的匈奴损失还要惨重。
    赵武灵王大破匈奴一战,匈奴三十万之众,逃回去的不过数万人。其规模与今年一战没法比,有了这一战。赵武灵王对匈奴的大胜由第二变成了第三。
    蒙恬大破匈奴于河套,有着精心的准备、数量众多的弩阵、精锐善战的骑兵,这点远非汉军所能比。
    秦始皇是个非常富有远见的人。他在进行灭国大战之初,就预具到了中国与匈奴早晚有一战。是以他把秦军一分为二。主力在老将王剪的统率下,大举东进,扫灭六国。另一部分,为数二十万的秦军,在蒙恬的统帅下,驻屯九原郡。
    这二十万秦军的任务有两个,一个是阻止北方的胡人、匈奴南下。在当时,匈奴和胡人气焰高涨,若是不予阻击,胡人趁机打进来,即使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变成了毫无意义。
    不论什么时候,在对付外敌这个问题上。中华脊梁从来没有含糊过。即使战国大乱之世也不例外。
    赵武灵王在大破匈奴于河套之前,秦昭王准备对赵国大举用兵,下令白起调集军队。秦军的准备已经完成了,随时可以进攻赵国,却传来了赵武灵王要在河套与匈奴大战的消息。秦昭王下令秦军暂缓进攻。
    比。, 万比北
    秦军不仅停止进攻赵国,秦昭王还命令驻守九原郡的秦军做好准备。若是赵军不敌,立即增援。赵军若需粮草。秦军要无条件提供。当赵军大胜归来,经过九原时,秦军在九原城头上为赵军欢呼。
    那时候,秦赵两国是死仇,是赵国七雄中最强有力的对手,在对付匈奴问题上却是惊人的一致。虽然后来,这两国打得你死我活,爆发了长平大战,但在对付外敌上没有含糊过。
    秦始皇在决心统一国家时,就决定要把抗击胡人、匈奴的责任接过来。这才命令蒙恬率军屯驻九原郡。
    蒙恬的另一个使命就是为与匈奴的大战做好准备。经过赵武灵王的打击,匈奴北遁,逃到漠北去休养生息。经过这么多年,匈奴的实力恢复得差不多了。而且。河套之地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匈奴时刻没有忘记攻占河套之地。
    以是,秦始皇已经预见到了。中国与匈奴大战的地方应该是在河套之地。蒙恬对秦始皇的判断大加赞成。到了九原之后,积极准备与匈奴的大战,积蓄粮草、器械。研究赵武灵王和李牧对匈奴作战的经验教刮。
    正是因为蒙恬进行了精心准备,方才在河套大破匈奴。
    蒙恬这一战是打的野战,是与匈奴硬撼。利用弩阵大量杀伤匈奴,再出动飞骑与匈奴大战而胜之,写下了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笔。
    周阳谋划 的对匈奴作战。虽然打了野战,却不全是野战。若汉军一开始就打野战,那么,结果会颠到过来。汉军没有精心准备,没有蒙恬那么强大的弩阵,更没有数量庞大的精锐骑兵,一开始就与匈奴硬碰硬的话,结局是不言自明的。
    汉军也有优势,那就是有城池可以依托,可以消耗匈奴,这是当年河套之战,蒙恬所没有的便利。
    至于缴获,帐幕、军械、裘衣不知道有多少,堆成了山。没人有兴趣去清点,因为那实在是太多了。
    汉军最大的收获就是又增加了十七万多匹战马。战马对于汉朝来说。那是紧缺之物,要想打造骑兵,非要战马不可。汉朝缺马,这是汉朝骑兵不多的根本原因。
    到现在为止,汉军缴获了匈奴四十多万匹骏马,除掉母马、种马、马驹、伤病,还有二十多万匹战马可资利用。若汉朝要组建骑兵的话。立即可以着手了。
    要是没有这么多的缴获,汉军组建骑兵。要等到改良马种,马政起到作用去了,那是十年以后的事情了。
    “大帅,俘虏的匈奴和牧民怎么处置?。冯敬搔着额头,眉头拧在一起,甚是担忧的道:“那可是近十万人。给他们吃,给他们喝,消耗巨大呀!我在哪里去弄那么多粮食?”
    他身为雁门太守,这些事不着落在他身上,还能找谁去?
    新增十七万多匹战马,一天要吃空一座山,这就够他头疼的了。再加上俘虏和牧民,这消耗就大了。要他不愁都不行。
    从龙城开始跟随而来的匈奴牧,经过周阳一把火,死伤无数。也还幸存了十来万,在长城以北峨们放牧与以往不同。以往放牧的是肥壮的牛羊。而甄犹…们放牧的是牛犊、羊羔居多,再加上母牛、公牛、母羊、公羊。
    这都是周阳那把火闹的。
    汉军一到,他们只有乖乖的做了汉军俘虏。
    牛犊羊羔、母羊公牛之属,加起来,还有数十万之多,全成了汉军的战利品。
    对这个问题,周阳也有些棘手,看着寰婴,问道:“寞大人,皇上可曾说过如何处置?”
    “这个”窦婴有些迟疑:“皇上未言。”
    “皇上没说,我们没有粮秣,那就杀了他们。”周阳淡淡的道。
    “啊!”
    帅帐中响起一片惊呼声,李广、窦婴他们的嘴巴猛的张大了,可以塞下两只鸡蛋了。
    “不可,万万不可!”窦婴急了:“一次杀十万,怎么下得了手?大帅,你千万不能这么想,千万不能这和么做。”
    “大帅,这事做不得。”李广另有说辞:“杀降不祥。我昔年坑杀了三百多降卒。至今心里老是不畅快。”
    李广坑杀三百降卒,给后人指责。更有人说这是李广终生不能封侯的报应。
    程不识也来相劝:“大帅,为将者不过三代。若是杀降,必遗后人之祸,大帅,此事万万做不得呀。”
    在秦汉时期,有“为将不过三代”的说法,这是为将者的大忌。之所以不过三代,是因为做将军的杀戮过重,要给后世子孙遗祸。
    程不识对此言很是信奉,言来很是急切。
    “哈哈!”周阳倒是看得开:“后人自有后人福,莫为后人做罪人!窦大人,这些俘虏,你能处置吗?你若不能处置,我就杀了他们。”
    “哎!”箕婴挠着额头:“大帅,就交给在下吧。这么多人,不好处置呀。”
    冯敬大是感激,终于可以把这担子扔了。
    众人再议了一阵搞军之事,这才散去。
    李广来到周阳身边,问道:“大帅。你是真要杀俘虏,还是随口说说?”
    这问题让人好奇。程不识和冯敬他们看着周阳,静等他的回答。
    周阳眉头一挑道:“我确实想杀了他们。匈奴可恨,更是骄横,只有让匈奴流够了血,他们才会破胆。到那时,匈奴见到我们的影子都会颤抖,再来招降。永远不会背叛。可是。现在没有机会了,这几个腐儒在这里。”
    下巴冲许昌他们的背影一扬。
    李广嘴角一裂,呸了一声。
    ,正习比北
    许昌他们来边关的情由已经传开了。李广他们对他是极为不屑。
    周阳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这些文臣只会饶舌,一无是处。真要把近十万匈奴给杀了,他们一定今天一本。明天一本的参周阳。周阳倒是不怕,就怕连累到李广他们,只好打消杀掉匈奴的念头。
    冯敬赞一句:“大帅不仅兵用得好,这权谋术也很精通。象匈奴这等蛮夷,若是不把其嚣张劲头打掉,是不会服气的。要让匈奴心惊胆颤,唯有杀戮一途。只有流够了血,匈奴才会害怕。到那时,稍示恩德,匈奴就会感恩戴德,这叫恩威并济!”
    望着许昌他们离去的方向,脸上泛起一抹讥笑:“象这些腐儒,开口恩德,闭口威德,他们懂恩威并济么?要恩威并济,先得立威,让匈奴害怕,然后才能用恩。不立威而用恩。匈奴不仅不领情,还以为你怕了他,打你杀你是天经地义。”
    这话很有见地,周阳大拇指一竖。赞道:“冯大人好说辞。以后。遇到匈奴,别客气。早知道他们要来,我在长城以北就把牧民杀了。”
    当时,汉军疲惫不堪,要杀那么多牧民也不见得有力气。
    “大帅,你别放在心上。这打匈奴的时间还有的是,匈奴落到我们手里的机会多了去了。杀降不祥,我们何必让匈奴降!”李广笑呵呵的,宽慰起周阳了。
    “飞将军言之有理!对匈奴。不必手软,杀了便是!”程不识浓眉一轩,眼里精光四射。
    这不是随便说说,李广他们遵行无误,这给匈奴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不计其数的匈奴死在汉军手里。
    默默联
    汉军营地,帐幕给拆了,腾出大片大片的空地。
    汉军集结在这里,排成一个又一个方阵。人如龙,马如虎,赳赳神武。
    不少人伤势未愈,吊着胳膊,缠着腿。尽管如此,他们仍是站得笔直,跟没受伤似的,脸集泛着异样光辉,眼里闪着炽烈的战意。仿佛要上战场似的。
    今天不是上战场,而是搞劳。钦差大人搞军的日子。
    原本二十万汉军,如今只剩下十万了折损近半,占地少了一半。可是,依然是声威极壮,战意盎然。
    周阳骑着战马,缓缓而来。钦差寰婴与周并骑而行。在他们身后。是李广、程不识一众将领。
    李广赳赳虎气,好一员猛将。胯下追风驹,洁白如雪,没有一丝杂色,最是显眼。
    周阳来到阵前,一拉马缰,停了下来。扫视一眼汉军,如今的汉军阵势比起决战时少得太多了。决战时,所有的汉军集中在一起,排成一个巨大的方形对着匈奴压去。战车、强弩这些装备全部带上,占地极仁”只是长来了,背着弓箭、掩着汉剑,系干战车、强部殃一,所占空间自然是要小很多。更重要的是,如今只有十万汉军,而不是原来的二十万。
    “一将功成万骨枯!”周阳感慨无已。
    多少周阳熟悉的兵士已经不在人世了。阴阳两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