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猎艳录》253.第二百五十三章换将[2]

三国猎艳录最新章节目录
   。
    第二天孙权带着司马懿、吕虔还有东吴程普、张昭等文武大将来到三江口。听说周郎惨败,险些丧命。嗟叹不已。孙权这人有几个好习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出了事情勇于承担责任,绝不像曹cao一样委过于下。要说到收买人心,他比刘备一点也不差。而且做得比刘备还要真诚。
    周瑜跪在地上,惭愧请求孙权治罪。孙权连忙扶起来,握着他手道:“都怪寡人不好,是寡人来晚了,公瑾兵少,所以才战败的。此次战败,罪责在我。公瑾不必自责。”
    这样一来,周瑜感动的差点痛哭流涕,心里暗暗誓要为孙权誓死尽忠。
    孙权没说什么。别人可不一定了。先孙权的席谋士张昭、张纮、丞相孙匡嫉妒周瑜才干和他素来不睦。三人在孙权走后便冷嘲热讽、奚落讪笑。气的周瑜差点吐血。孙匡是孙权同母弟。为人阴险小气,贪图金银,是个纨绔子弟加贪官污吏型的人物。最喜欢别人当面奉承,或者背地送礼。早就嫉妒周瑜权柄过重,功勋盖世。周瑜才高招嫉为人又刚正不阿,偏偏这两样都不会。孙匡以为周瑜瞧不起他。千方百计的要找机会给他些教训。而且,据司马懿观察,孙匡这个人言行举止,妄自尊大,绝不是久居人下之辈。
    司马懿一到东吴就显示出了凡的外交手段。没用一月,便和吴国的王宫贵胄,军机大臣打成一片。关系最好,又被司马懿引为靠山的就是丞相孙匡和安西将军全琮、大司农刘基。刘基这人没什么名气,他老子还行,就是前任扬州刺史刘繇。
    这三人在孙权面前每天说司马懿的好话,说他多么多么忠心,多么多么足智多谋。怎样在葭萌关外大败袁熙。希望孙权重用。孙权知道三位重臣一定是受了司马懿金银。才这么卖力的游说。这倒是无所谓,三国后期,这种攀比奢华、送礼买官的风气已经形成。没什么大不了的。司马懿的本事,孙权也早有耳闻,知道他的才能绝对不在周瑜之下。关键是司马懿的忠诚度有多高。
    这次周瑜损兵败阵,孙权虽然表面上不说什么心里着实不痛快。输的也太惨点了。孙匡趁机在孙权面前提议换将,说:“周郎儒弱,不足为将。让他做大都督,是把东吴几十万将士放在刀尖上,随时有覆灭的可能。我孙氏在江东的基业,不能靠他来保全。”副都督程普也是这个意思,周瑜这个白面书生骑在他头上,他早就受不了了。附和道:“没错没错,让一个书生指挥大军,早晚坏了大事,军中的很多弟兄都不服他呢。”程普可没收司马懿的贿赂,他还以为孙匡要保举他做大都督呢。
    孙权的心思也开始动摇,唯一不放心的就是司马懿的忠诚。孙匡了解孙权的心思,说道:“司马仲达,为人谦和、忠孝两全,而且有谋略。可以担当大任。大王,何不召见来问问?”程普一下子傻了,感情不是举荐我呀!【赤壁之战前,周瑜在东吴的地位虽然显赫,却没有获得太大的重用。不然,在赤壁之战即将开始的时候,孙权还派他去鄱阳训练水军。而周郎之所以返回赤壁主持大军,原因其实是鲁肃举荐的。不信的话,去看史书吧。所以,周瑜在江东诸将的心目中,没什么太崇高的地位和威望。孙权对他也是若即若离。
    孙权看了看程普,他是三朝元老,孙权非常信任。“老将军以为司马懿能否担当重任?”程普心里不愿意,可又怕别人说他小气,就实话实说:“司马懿虽然能征善战,足智多谋。可不知道水战如何?而且,周瑜毕竟是孙伯符将军的旧将,忠心不二。司马懿才来东吴,就让他指挥几十万兵马,只怕大家不服!”
    孙匡心说,老匹夫,你敢坏我的好事,过后我掐死你。摇头道:“怎么会呢。大王,臣这里有一份奏折,是朝中大臣联名所写,都是请求撤换周瑜,改用司马懿的。大王请过目。”
    孙权不动声se,拿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周瑜误国,刘备都不能胜何况是袁熙。司马懿身具大才,国家栋梁,曹cao尚且倚为重臣。大王为何不用?用司马懿一人足可兴邦立国。南破刘备,北上灭袁,指日可待。请大王三思,三思。”下面的署名是:安西将军全琮;大司农刘基;御史大夫张纮;尚书令张昭;绥南将军凌统;奋武将军孙韶;侍中卫温。另外有个重量级人物,征北将军吕范。鄱阳太守周舫,武昌太守程咨。
    程普不知道儿子程咨给孙权联名上书,还在沉思。
    孙权拿着奏折问他:“老将军也同意调换周瑜和司马懿?”程普直说:“末将还没想好。”孙权奇道:“没想好你怎么表态了。”程普傻了:“没有,我没有表态。”孙权道:“令郎联名上书没有和老将军商量吗?”说着把奏折递了过去。
    程普一看就急了:“这个小兔崽子,看我回去收拾——”孙权苦笑道:“老将军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程普是赞成换掉周瑜的,可他对司马懿并不放心。不过,儿子已经表态了,他也不能打对台,勉强道:“可以,末将觉得可以。”
    孙权低头想了一会儿,突道:“你们都下去,传大司马太史慈来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