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猎艳录》108.第一百零八章灾荒年月[2]

三国猎艳录最新章节目录
   了不消化,用不了多长时间一喝水,肚子开始膨胀,越胀越大,直到把肚子撑破,胀死。
    不甘心死的,就开始吃人,吃死人,吃活人。有人去哭拜刚下葬一天的亲人,却现,坟头已经不见了,只剩个半丈深的土坑,里面空空如也。人呢?
    人被挖走吃掉了,吃的连骨头都不剩。这样的事,一开始人们还觉得恐怖,可后来也习以为常了。家里死了人,也不埋了,直接剁碎,扔到锅里——与其便宜别人,不如自己吃掉算了。
    饥饿像乌云一般笼罩着整个北方大地。
    曹cao的兖州豫州由于早就实行挖井屯田,所以灾情最轻,加上政府开仓放粮,饿死的人最少。青冀幽并四洲的情况可就太不堪,太惨不忍睹了。
    一年一来,我一直驻防黎阳,抗拒曹兵。耳听得袁谭在冀州,越来越骄奢逸,放纵无度。屠戮大臣、横征暴敛、巧立名目、盘剥百姓。一言不合,就要砍掉一颗脑袋,冀州官吏人人自危,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了。俨然一个亡国昏君的景象。
    平原、南皮、西山、固安,很多地方已经成了死村,整村的人被饿死。一碗玉米糊糊,就能换个黄花大闺女。孩子走失了,就别想在找回来,用不了半个时辰,准保下锅。
    五十里内人迹罕见。达到了饿殍遍野、死尸相枕的惨况。这种情况下,袁谭和郭图没有一不开仓放粮,二不打井修渠,三不节约开支。而是打起了军队和赋税的注意。他们的做法是,削减军粮,把给士兵分粮食用的大斛改为小斛。部队有了新规定,从每日三餐改成两餐,而且只能喝稀饭糊糊,锅盔、饼子一类的干粮一律没有。袁谭一再要求大家坚持,坚持。却不知道,有的士兵已经不想在坚持了,他们想——
    对地方百姓,他把郭图的十五税七加到十五税九,这种情况下,征收如此重税,根本就无异于屠城了。其原因只有一个,因为袁谭想要建一座“铜雀台”?
    没错,铜雀台!!
    历史出现偏差,袁谭先于曹cao,由冀州城东角楼下掘出铜雀。雀高八尺,金光灿烂,展翅飞翔,灵动奇异。袁谭甚为喜爱,以为是祥瑞之兆。问郭图,郭图答道;“昔日舜帝的母亲梦到玉雀入怀,而生舜,今日主公得到铜雀,应该是可以统一天下,是称帝为王的兆头。”这种狗屁话,生拉硬拽,随便敷衍,没想到袁谭竟然信以为真,立刻下令在漳河之上建造一座铜雀台。
    最可气的就是刘备,唯恐天下不乱。见袁谭高兴,便进言道;“以备的意思,主公若要建台,最好建三座:中间一座最高,命名为铜雀台:左边一座名为玉龙:右边一座名为金凤。在建两条飞桥,横空而上,这样大气磅礴,器宇轩昂才配得上主公的身份。”心里却补充道:这样你才死的快些。
    袁谭对这个提议大为赞赏,封刘备为列侯命他与郭图,一起建造铜雀台。郭图才不愿和刘备合作呢,那样刮了钱还要分一份出去。刘备心想,我给你建的豪华一点,把你袁家的底子掏空。
    功曹张子谦站出来说;“眼下国事凋敝,民不聊生,应该开仓赈济灾民,想办法渡过难关,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这不是逼着百姓造反吗?”话还没说完,袁谭大手一挥,脑袋就掉在地上了。
    崔琰写奏表,建议暂缓建造,上午上表,下午被抄了家,下了大狱。袁谭冷笑着对文武大臣道:“我平生最讨厌人跟我作对,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他一辈子不痛快,你们谁还反对,张子谦和崔琰老匹夫就是榜样。”
    谁还反对,谁就是白痴?冀州城立即传来一片歌功颂德之声。马屁拍的地动山摇,冲天蔽日,江河变色。袁谭的两名心腹,冀州此时唯一有点良知的大臣王修和管统,被他派到黎阳押送军粮了。其实袁谭就是看到他们心烦,懒得听他们在耳边嗡嗡作响。
    两个人还带来了袁谭的一道密令,用火漆密封着的。我打开一看,差点没把鼻子气歪。信中言辞生硬,指责我不思进取,一年以来没有把仓亭的曹兵击退。并下了死令,要我在一月之内渡过黄河,夺回官渡。这种大饥馑的年月里,简直是在痴人说梦。
    从一开始,袁谭开始卡军队脖子的时候,我就没执行他的命令。士兵们仍然是每日三餐,每隔三天可以吃到一顿锅盔。就这文丑和张绣还总是叹气;“不行啊公子,士兵们一个个饿得东摇西晃,连刀都拿不住了,正常的cao练也没法进行,前天,让他们练了一会队列,愣是有好几个,一圈没跑下来,就饿晕过去了。在这样下去,曹兵打过来,我们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