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纨绔少爷》第二百七十一章君为臣纲

穿越之纨绔少爷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百七十一章君为臣纲
    这个消息让整个京城的百姓都沸腾了起来。
    不论对时局如何评价的平民或仕子,对皇帝的这种举动都感到了由衷的认同。
    华朝今年开春以来各地旱满灾害不断,农田荒芜,春播无法顺利进行。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这些不好的消息令许多人都揪着心。而皇帝祭天无疑给百姓们释放出最大的安抚之意,百姓们忽然发现,那个一直住在深宫里,多年未曾出宫的皇上,原来心里也牵挂着他们的生死。
    所以,不论祭天这种举动有没有效果,对百姓们来说,都是欢欣鼓舞的。在一个以农业为民生支柱的古老国家,在靠天吃饭的百姓心中。祭天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令他们不得不产生敬畏之情。
    下了一夜春雨,晨雨已住。京城四处鸟鸣柳绿,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芳香,令人闻之精神一振。
    辰时,皇宫钟楼的钟声敲响,厚重沉实的中宫大门打开,威武英挺的禁军卫士排着整齐的队列,当先行出。旌旗蔽日,迎风招展,行走间尽显皇家威仪。接着便是御前仪仗武士,手执金瓜节杖,大群的太监宫女迈着小碎步,亦步亦趋紧跟其后。各种旌旗,法器,伞盖,幡扇顺序登场。
    最后出来的是皇帝的龙辇大驾。六马御车,金黄夺目,明黄色的鉴车上珠宝嵌玉,华贵至极。
    皇帝出行,扈从如云,由西安门而出,转经卢政牌楼,驾前武士开道。净水泼街,沿途百姓仕子尽皆跪拜。帝王之威。九五至尊,受命于天,如高山般巍峨,如云天般莫测,令人不自觉的伏首膜拜。
    鉴驾出了卢政牌楼,经过太平大街。最后行至城北太平门外,出了这道门,皇帝便算是正式出京了。
    这时有仪鸾太监高喝道:“奉圣谕,御驾且住 于是,这支浩浩荡荡延绵十余里。由禁军,太监,宫女等混杂起来的一万多人的队伍霎时便停了下来。
    龙辇的珠帘掀开,身着五爪金龙袍,头戴翼龙冠的皇上由曹公公搀扶着,微颤颤的慢慢挪出龙辇,随行的官员,勋贵,以及禁军,太监,宫女,包括敬慕天颜的百姓们在内。见皇帝走下了龙辇,不由纷纷伏首跪拜,齐声唱喝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跪拜的众人这才站起身来,垂头恭立,数万人的太平大街上鸦雀无声。仿若死一般寂静。
    皇上龙目微张,在恭立的人群中扫视了一圈,发现站在随行官员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边,方铮也像模像样的学着众官员,眼观鼻,鼻观心。一动不动的恭立着。
    不过方大少爷很明显是个闲不住的人,没人陪他玩,他便自己玩,此时他正试图用两眼看清自己的鼻尖,很好的诠释何谓“眼观鼻,鼻观心”。所以”他现在已变成了斗鸡眼,仍在乐此不疲的玩着,也不知这种玩法到底有何乐趣。
    皇上见他这模样,龙目中不由露出笑意,带着几分宠溺的味道,仿佛在看着自己调皮捣蛋的孩子一般。随即要上又叹了口气,心中不免惴惴起来。
    京城的防务交给这么一个人”真不知是不是联此生做的最错误的一个决定。
    朝曹公公微微示意了一下,曹公公立马上前一步,高声喝道:“皇上有旨,宣忠勇侯,守备将军方铮上前觐见,宣城防军副将秦重上前觐
    ”
    人群中,玩得忘乎所以的方铮被身旁的官员轻轻拍了一下,低声提醒道:“方大人,方大人!皇上叫你呢。”
    眼睛与鼻子较了半天劲儿的方铮,将斗鸡眼恢复成正常,随即感到一阵头晕目眩,晃着脑袋叫苦道:“斗鸡眼不能老玩,哎呀”头好晕哦”
    身旁众官员满头黑线:,”
    鉴驾前,皇上威严的注视着面前的两个年轻的将军,方铮一副惫懒模样,就连站在皇上面前,他都小动作不断,不时的挠挠头,抓抓脸。而方铮身旁的秦重,则是一脸肃然沉静,目光坚毅,面容网强。武将的别悍与文人的儒雅,似乎都能从他身上找到影子。
    “两位将军,京城防务至关重要。联祭天的这几日,京城便托付给二位了。”皇上语重心长道。
    方铮闻言神色一正,郑重的抱拳。凛然道:“皇上请放心,微臣定将京城防务处理得有条不紊,如铁桶一般严实,静待皇上回京。”
    然后方铮在心里补充了一句:”在微臣逃跑以前。
    幕重也急忙抱拳应命。
    皇上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特意盯着秦重,目光深沉而凝重,良久。忽然问道:“秦将军,何为三纲?”
    秦重一楞,赶忙回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皇上点头,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喃喃道:“说的好,说的好
    ”
    随即皇上转过身,淡然吩咐道:“启程吧。”
    然后皇上便在曹公公的搀扶下,艰难的登上了龙辇,珠帘落下的瞬间,留给方铮和秦重一道苍凉老迈的身影。
    曹公公轻甩拂尘,高声喝道:“奉圣谕,启程 浩浩荡荡的队伍顿时又开始慢腾腾的移
    太子的鉴驾紧跟着皇帝的六马御车,经过方铮和秦重身边时,太子轻轻掀开了车帘,朝方铮投去诡异莫名的一笑。随即又飞快的看了一眼秦重,眼神却变得有几分凌厉和阴沉。
    太平门外,只留下方铮和秦重二人,面色各异的恭立,直到皇帝的仪仗全部出了城门,二人这才站直了身子。
    方铮扭头一看,见秦重的面色颇有几分苍自,看来皇上那句看似莫名其妙的问话,在他心中悄然扎下了根,令他心绪开始波动起来。
    二人转身又登上了北城楼,目送着皇上的鉴驾渐渐走远,秦重不经意的扭头,见方铮神情凝重,目光从未如此严肃的盯着前方,眉头紧紧锁起,不知在思索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秦重见状微微一叹,情势已渐明朗,他和方铮,就要在今日分出敌友,此时的方铮,难道一如他之心绪,也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吗?当日方铮大街上勇擒劫匪的情景又浮现在秦重的脑海中,少年臣子。居高位而犹思民安,可惜,此生似已无缘与他结交,,
    这时,面色肃然的方铮忽然抬起手,指着鉴驾,神情凝重的对秦重道:“秦将军请看
    秦重心头一跳,急忙顺着手指望去。却见鉴驾队伍的最尾部,一群手执幡扇,黄罗舟宫女正排着队列,紧紧跟着大队,缓缓向前移动。
    秦重看了半天也没看冉端倪。不由疑惑道:“方将军可有什么发现?”
    难道太子还在队伍中安排了刺客?难道方铮发现了什么疑点?
    方铮严肃的摇摇头,目注前方。沉声道:“看见走在最后,手执幡扇的那个宫女了吗?”
    秦重看了一下,点头。
    “那个宫女”方铮沉吟了一下,随即表情一变,开始不可抑制的哈哈大笑起来,边笑边喘着气道:“那个宫女的屁股居然一边大一边小,走起路来一扭一扭,跟的了痔疮似的,太他妈搞笑了!噢活活活活,哇哈哈哈哈。
    冷汗。从秦重的脑门上一滴一滴的流下,,
    这是个贱人!
    脖子上青筋暴跳的秦重正式平了结论。
    北城楼上,方铮和秦重面北而立,皇上的鉴驾早已行远,万余人的仪仗也不见了身影,可两人仍在城楼上直直的站着,面上表情各异。
    二人身后,鲜衣亮甲的城防军士兵成队行走巡戈,经过两个将军身后时,士兵们不由向他们投去好奇的目光。 定定站了半个多时辰。两位将军莫非在一起练功?
    只有离他们不远处的烽火台边。十几名城防军高级将领死死盯着方铮,目光不算很友善。
    “秦将军,城防军何去何从?”良久之后,方铮目注前方,看也没看秦重,开口问道。
    没时间再跟他绕圈子了,为了皇上大计能够成功,今日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就地斩杀秦重,二是说服秦重投诚,除此别无它径。
    秦重脸上浮出痛苦之色,嘴唇嗫嚅了几下,忽然又恢复了平静,淡然道:“末将的答案若令方将军不满意,将军是否要将我就地斩杀,然后控制住城防军?”
    方铮笑了笑,不置可否。
    秦重扭过头,扫了方铮一眼。道:“方将军,城防军五万余人马皆在我手,你杀得了我吗?”
    方铮眨眨眼,笑道:“若秦将军执迷不悟,一定要做那人人唾弃的乱臣贼子,说不得,我便只好试试了,”
    乱臣贼子!
    这个字眼如同一道霹雳,直接劈在秦重的头上,秦重脸上瞬间便失去了血色,变得苍白无比。
    “我”不是乱臣贼子!”秦重愤怒的握紧了拳头,努力的辩驳道。可这话连他自己都感到一阵心虚,协助太子弑君篡位,这行径”不是乱臣贼子是什么?
    自小熟读兵书,阅尽万卷,勤学武功,牢记三纲五常,多年过来,只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自己,那便是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曾几何时。自己却成了欲图谋害帝王的凶手?此刻秦重心中如同万箭穿心,方铮的一句话,便毫不留情的道出了他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看着秦重越来越苍白的脸色,方铮冷笑道:“秦将军,你做乱臣贼子不打紧,世上奸恶之徒多你不多,少你不少,可是你不要把城防军的这五万多将士都变成了叛军。乱军!他们将会被你的一斤。决定害死不说,死了都将背上一个叛军的罪名,他们的遗属不但得不到朝廷的抚恤瞻养,反而会因你一时愚蠢的决定,而尽数充军边疆,为奴为仆,永世不得翻身。这些将士们,在千古之后,也将只留下一个祸国乱民的万世骂名,所有的这些,全都是被你秦重的一个决定所害的!”
    秦重如遭雷击,脸上豆大的冷汗不断流出,魁梧壮硕的身子也忍不住开始微微颤抖起来。眼神中的挣扎与痛苦,清清楚楚落入方铮的眼中。
    “秦重!莫要造孽了!醒悟吧!”方铮猛然大喝道:“君为臣纲,这是你亲口回答皇上的话,难道你真的要罔顾君臣大义,给自己,给五万余将士留下一个千古骂名么?”
    神烈山距离京城只有数十甲的路程,它就坐落在京城北赚。一工高。主峰北高峰只有数百丈,可它方圆广阔,东西长十余里,南北宽近十里,乃京城方圆之内最高的山峰。
    前朝时止。上便建有孝陵,先农坛和天坛,历代帝王祭天之处,便在神烈山顶部的天坛之上。
    皇上的鉴驾此时已行至距离神烈山不足十里了,一万多人的仪仗队伍不急不徐的缓缓移动,整支队伍显得安静而庄严。
    这时由南往北飞快驰来一骑快马。马上骑士手执一块禁军统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