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起苍茫》第401节同盟国需要中国[2]

龙起苍茫最新章节目录
   、落后的铁路网和老化的战争动员机制使得俄国的战争反应度大打了折扣。
    德**界普遍为施里芬的这个大胆的构想所吸引:利用德国兵力动员迅的优势,先行击败法国,而后回头集中力量对抗俄罗斯。
    施利芬判断,俄罗斯落后的军事动员体制使得俄国至少需要捌8周才能完成对德国的军事集结。
    而在这段时间内,拥有毛奇时代主持修建的密集铁路网,德国完全有能力迅完成军事集结并打败法国。
    这就是“施利芬计利”的基本战略思想,以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时间差”。
    德国全部作战兵力对俄国战线和法国战线分配的比例为 :8。
    即开战初以少数兵力。旧个师和一些地方部队,在东线借助当奥匈军队遥相呼应,来和庞大的俄军周旋,目的是在法国崩溃之前,把俄军牵制在东普鲁士边境地区;于此同时,在西线集结大部兵力进攻法国。
    用于西线的全部兵力又分成左、右两翼,分配的比例为 :7。在西线全部兵力的刀个师中,强个师都分配在旋转的右翼上,旧个师作为旋转的枢轴布置在面对凡尔登的中央地段,仅以个师部署在珀公里长的法德边境上,构成德军左翼。
    很明显,施里芬要把左翼消弱到最低限度以使右翼达到最大的攻击强度,即使法军攻入洛林,将德军左翼压迫到莱茵河一线,也不能妨碍德军右翼穿越比利时的迂回进攻。而且法军主力东进越深入,以后的危险也就越大,因而也就留下了诱敌深入的余味。
    当德军右翼迂回成功,席卷整个法军后方时,深入德国境内的法军因远离后方就更易崩溃。
    这好比一扇旋转式门。越是用力推前面一扇门板,后面旋转过来的另一扇门板打在背上的力量就越大。
    左翼的任务是牵制法德边界上法军主力的正面,如果顶不住,就后撤以引诱法军向莱茵河深入。进入梅斯和享日山脉之间的“口袋。”将其捆住。
    如果右翼碍手法军后撤。就紧咬不放,从正面协同聚歼法军主力。
    右翼的任务是绕过法德边界上法军主力的正面,向其侧面实施战略迂回,从背后将法军主力全部包围,逼迫法军向德国和瑞士边境溃散。最终使整个法军主力落入一个巨大的包围网中加以毁灭。
    在这个巨型的轮转运动展开时,为确保右翼兵力的绝对优势,预定从左翼再抽出两个军来增强右翼,以保持最初强大的攻击力日益扩大的占领区需不断地从进攻部队中抽兵驻守,会使攻击力逐渐减
    。
    计划实施的时间表就象火车时刻表那样准确、刻板,计划要求右翼部队主力,自动员下达后第十二天前打开列日通道,第十九日拿下布鲁塞尔,第二十二日进入法国。第三十一日达到提翁维尔 圣康坦一线,第三十九日攻克巴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施里芬期望整个西线战事在周里结束,这也是他估计中的俄国动员所需时间。
    为打好这场计出中的决战。小毛奇在提高德军进攻能力上颇费了一番心血。
    他尤其重视铁路网的建设并将其全部纳入军事轨道。他把军事院校毕业生中“脑子最灵活的”人派往铁路部门,每条线路由一名参谋负责。
    他甚至命令,不经总参谋部的批准,不得铺设或改变任何线路。
    在小毛奇的大力促动下。德国铁路网的建设获得高展,到今年为止,德军已有能力在凹小时内将军队主力从西线调往东线。
    这就遇到了一个新问题。俄军是否有胆量在没有动员的情况下向东线起攻势。
    参谋本部中存在这样一种意见,如果不能在西线尽快解决法国,那么战争从一开始就输了一半。
    铁路决定着德国可以施行“施里芬计划”可是,决定德国是否能成功施行这个计划的,恰恰是俄军。
    如果中国能够与俄国动全面战争,加上南华,两国的6军可以横扫西伯利亚,威胁欧俄,这是德国参谋团在南华与中国进行军事考察后,以及综合在中国的教官团意见得出的结论。
    这样一来,俄军就必须在东线部署重兵,甚至有可能无法向德国与奥匈帝国起攻击。
    中国这个国家虽然落后。但走动员起来,还是能武装数百万的军队,哪怕让这些军队消耗俄军。俄罗斯帝国也将因此而流干鲜血,无法威胁同盟国。
    这是个多么美妙的想法。想象都令人心动,即便是小毛奇与德皇威廉二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