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第三百一十章釜底抽薪与树上开花

春秋小领主最新章节目录
   不经意间,交谈中的双方直接用“简公”称呼了那位被驱逐的燕国君,“简公”这个称号本来应该是谧号,也就是君主死后才有的称呼。但历史上这位“简公”确实独特的,自燕国贵族驱逐了简公之后。燕国三年无君,贵族们组织了一个类似联席会议的执政机构,实行国家统治。这个联席会议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赠送那位活着被驱逐的君主一个谧号:简公。
    春秋历史上,燕国有两位简公,所以,目前这个简公被称为“燕前简公”后来还有一个燕简公,那位“燕后简公”才是真正符合程序,死后被正式赠送简公隘号的。而“简”这个词两次被当作谧号,也正是因为第一次被奉赠的时候。它的程序极端不合法一先是燕公室出逃,主管祭祀的公室领宗正不在场;此外,被称值号为“燕简公”的家伙还活蹦乱跳呐。
    所以,现在赵武跟燕由谈论起那个活着的燕简公,只以“简公”称之,是非常不礼貌的,那意思是:这厮虽然活着,但我们都当他已经死了。
    赵武回答:“我怎么阻止?简公以齐国附庸的身份前往齐国求援,做为霸主,我们不能阻止盟国的附庸朝甑自己的宗主 这不符合惯例。至少不符合春秋大礼。”
    燕由马上追问:“如果齐国出兵了,那么晋国打算如何相处?”
    赵武微笑了一下,齐国人“策”在一旁插嘴:“齐国动乱还没有平息,至少在今年秋收之前,齐国没有能力出战,,哦,如果我们心再狠点。即使秋收过后,齐国也没有多少能力出兵了齐策暗指:若赵氏吞并参与河间开的庆氏属民,力度更大一点,则齐国五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兵力就不存在了。
    这事如果拖到今年。齐国再请求我们许可他出战燕国时”但我估计那时候,我们已经完成灭代了。”
    齐策这话没说完,燕由盯着齐策,等待对方继续解释。
    赵武坐在上面依然没表情,军帐内,赵丹时不时的,无忧无虑的要求父亲喂几口饭。齐策看了一眼赵武,见到赵武装出一副没听见的样子,齐策继续说:“如果齐国向我们递交请求,我们晋国当然会允许齐国出战一一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阻止齐国出战,不是吗?
    当然,我们会跟齐国联合出兵,这个时候,想必简公手上唯一一支武装一由燕公子离掌握的代**力,已经被我们击溃了。那么燕国贵人就有足够的力量进行下一步行动了”下一步如何行动,就看燕国自己的打算了。”
    燕由目光闪动,试探:“如今燕国无君。如果我们想扶持公子离,伯国是否情愿?” 齐策俘然了一下,马上大声称赞:“好计策,简直就是釜底抽薪。”
    赵武冷冷的插嘴:“燕公子离与我晋国的敌意太深。如果燕国有意选择公子离继位,请给我点时间,我要先击溃了公子离,再任由燕国与他会谈。”
    燕由稍稍想了想:“这或许也是我燕国贵人的打算。我刚才突然想到…”既然我们已经同意推行租庸制了,那么公子离或许会对我们的让步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伯国再击溃了公子离手上的军队,似乎,公子离唯一的选择就是与我们合作了。
    这样的话,等到齐国出兵,或许燕公子离已经同意继位。那时燕国有了新君,我们就可以与齐国好好交涉一番伯国对此有什么建议?”
    赵武回避了燕由的目光,他转过身去,很专心的替赵丹切割着鹿脯,齐策赶紧接过话题:“燕国是齐国的附庸,这一点无法改变。我们现在接受燕国的请求,同意出兵支持燕国。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我们的要求很低,只要求燕国成立一个稍稍倾向晋国的行政班子。”
    赵武停住了手,接过齐策的话,继续说:“我在南方的时候,面对楚国人,曾经谈到过一个战略缓冲区问题一顺多年以来,燕国在北方替我晋国、替齐国、替整个中原阻挡了北方胡人的骚扰,燕国是我炎黄的北方盾牌。我绝不会赶出自毁屏障的事。
    所以,我对燕国没有丝毫领土要求,正相反,我愿意扶持燕国,让燕国继续在北方阻挡胡人的袭扰一一这次,我仅要求燕国替“我,晋国阻挡胡人的袭扰,而不是为齐国。能做到这点,我无所谓你们是谁的附庸。”
    燕由一听这话,赶紧拱手:“如果是这样,我燕国放心了。”
    原先燕国一直担心:他们投靠晋国是因为事态紧急,但晋国如果接纳他们做为自己的附庸,则触犯了这个时代通行的春秋规则。没准,齐国到时候一咆哮,晋国也就放弃他们了 天底下,没哪个国家敢悍然夺走别人的附庸,也没有哪个国家肯坐视附庸转投他人的现象生。
    如果大国有权随意夺走小国的附庸,那么小国该怎么活?那么这社会还有公平吗?领权至上…坏,环有谁肯尊重。如果那此事不关只的中等国家,岁地近引情况生,那就祸事了 趋炎附势是人类的本性,这种事情有一必然有二,今天他们默许燕国转投晋国。明天,他们旗下的附庸小国,一个都保不住。
    没错,晋国是霸主,但“霸主”这个词是封建词。封建时代人人有权益,人们公推一个国家做霸主,向他交纳“征赋”是期望让他来维护公平秩序的,而不是相反。所以,晋国吞并齐国附庸这件事,即使是偏向晋国又仇视齐国的鲁国人,也不敢轻易开这个口子支持。
    但现在,晋国表态愿意帮助燕国,却又不在乎燕国是谁的附庸,只要求燕国建立一个倾向晋国的政权。这对燕国来说是天大好事,这样,燕国不用担心晋国抛弃他们,只管专心替晋人做事就行了。
    燕由精神振奋:“执政说的这话,如果是最终决定的话,请允许我把消息通知国内。”
    赵武点点头,燕由赶紧连滚带爬地告辞而去,一出门就急着召唤自己的从人,嗓门大的,响彻了整个军营。
    第二日,赵武改变了军队的行进度。他以骑兵师为先导,派五个旅轮换上前,采取滚动式前进的方式,令军队快向前移动,而轻骑兵则散布在赵军左右二十里的地方,这一调整加快了赵军的行军度,使得赵军每日前进的里程达到了一百里。
    在这种狂飙猛进下,赵军只花了十多天的工夫,就进入了肥城,此时。营国国君也在黄河北支流的北岸登6。开始向预定赐给自己的祭祀之地:肥城前进。
    最初占领肥城的是卫敏,这位曾经的卫国公孙做事很干净,肥城没有留下一个城主的后裔,以至于中国后来没有一位姓肥的人。
    肥城并不大,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古称肥子国,肥城因此而得名。春秋时北方的城市都不大,但这座小城是《左传》作者左丘明最后的隐居之地,也是商圣范蠢挑选的隐居之地。只是此时左丘明姓丘名明。因任鲁国左史官,故称“左丘明其后裔后来为避孔子名讳,清雍正三年奉旨“丘”旁加“”改为邱氏。至今仍居住于肥城市石横东衡鱼村现在还没来此地隐居,范蠢还没出生”,
    卫敏入城后。出于一个贵族后裔的本能,他把肥城清理的非常干净。城中原先的大户、豪族多已不复存在一。这也意味着,不管肥城以前拥有什么文化传承,现在这座城市已经是裸城了。任何人就封此地,都能安稳地享受此城的宁静。
    赵武入城时察觉到卫敏的小动作,他颇有点得意的对燕由说:“公子离的手段真高啊。仅仅用了两年。代国南部荒野之地,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愿遵从他的命令而行动,肥城居然也这么做了,这座西周早期的子爵国,居然肯投靠代国一个夷秋,太让我惊诧了。”
    赵武说这话,其实是在变相的自吹自擂。他的意思是说:燕公子离就像一个辛勤的蜜蜂,四处采集花蜜,但他最终的成果一一酿成的蜂蜜,却由我来品尝。
    燕由拱手:“肥城的归属一直是个悬念小国寡民,虽有君主却不得不仰人鼻息。齐框公之前,我燕国曾经管辖过此,那时肥子国是我们的附庸。后来齐国也曾管辖过这里,但因为肥城四处是凶悍的代人,对这里实施管辖,行政成本过于高昂。故而我们无力庇护肥城。因而它摇摆不定,至于肥城最终听从代国的命令,我想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燕由的回答是:别以为占领了肥城就是本事,长久的治理此处才是真能耐,我们以前也曾占领过这座城市,齐国、代国人都曾对这座城市实行过管辖权,但这都没用。身处在夷秋的环境里,肥城人习惯了谁妥大就投靠谁,万一晋国撤军,肥城投靠谁还很难说。
    燕由还不知道,卫敏的占领已经彻底的摧毁了肥城的文化一一原本的历史上,对肥城文化的摧毁,该由战国时的名将李牧来实施。那时,肥人定居于此,在强国的阴影下左右摇摆,生活状态也跟“杞人忧天”差不多。而李牧的行动彻底终结了他们的摇摆,他将传承了千年的肥城王室扫除干净,从此肥城无君无贵族。而这种裸城状态对那些想隐居的人产生了特别的吸引力。
    燕由的无知无畏引来赵武的微笑,燕由低头想了想,觉了自己的语病。辩解说:“肥城太小了。虽然肥城的君位传承了约千年,但肥子从不过问中原事务,是中原的局外旁观者。这样的小国,无论投靠谁,都引不来大国的关注,所以肥城在大国间摇摆不定,今日属于燕国,明日属于齐国,后日属于代国。
    如此频繁转换宗主,无它。不过是向其中一个大国纳贡,以寻求大国的承认而已。而我燕国就不一样了。我燕国是大国,我们要投靠晋国,齐国人肯吗?恐怕到最后,当晋人不得不与齐国人打交道时。在齐国的要求下,晋国会像仍破烂一样将我们丢
    赵武咧嘴一笑,老实的承认:“没错,晋国不会过于得罪齐国
    燕由跟着笑了,他不再说什么,催促战车尾随进入肥城。
    卫敏占领肥城后,立刻按照赵武的喜好整治了肥城,肥城当地的贵族要么被杀,要么被卫敏迁居到河间地带。这些贵族迁移后,留下的宅邸被拆除。而后卫敏便按照赵武的爱好。大力规划肥城的城市面貌,他用青石板重新铺设了肥城的街道,替肥城增设了下水道,然后用石材修建了一座军营,一座城主府”赵武在卫敏的了导下,进入整洁的城主府,他满意的看了看肥城左右小一声叹息:“可惜这东西今后属于营国国君了
    此时,燕国使臣已经被赵武安置在另外的地方,屋内现在只剩下赵氏的家臣,所以卫敏说话也没有顾忌。他笑了笑。回答:“一座城市换来一个家族的效忠,这买卖做得很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