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第二百七十一章我有了新的战争目标

春秋小领主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百七十一章我有了新的战争目标说到“后”赵武瞥向了韩起身边立的一个人。韩起爱结交朋友一此人一副秦人的服饰打扮。身材高硕而修长,一举一动充满了贵族气质”此人现在叫做“秦后子”。
    秦后子是来晋国之后,新改的名字,他原来被晋人称之为“公子碱”但因为他是出逃的,所以失去了公子的称呼,改称为秦后子,“后”在这里依旧是“君主”的意思。这个名字其实带有讽刺意味,《左传》说他在秦国“如二君于景秦景公时代,他与秦景公并列。仿佛秦国存在两位君主。
    公子缄在秦国被称为“伯车。”这个称呼不是他的名字,是个绰号。意思是“秦国第二战车”。这个绰号跟“秦后子”的含义相同,都说他的身家等同于秦国国君。
    公子缄还有一个名字,叫“子针”这是他最后返回秦国之后,秦国人时他的叫法。
    赵武见到秦后子,表情很惊讶:“后,你怎么出现在这里?难道你打算追随副帅,南下造桥?”
    秦后子拱拱手,谦恭的回答:“我来韩地,是冉算修造蒲津桥,这些时日以来,蒲津桥已经大致修好。”
    叔向在一旁赶紧补充:“秦后子一个月建成蒲津桥,寡君因此将裴地(今山西省闻喜县一带)封给了秦后子。”
    秦后子被封于裴,由此他成为天下裴姓的始祖一一这倒跟真实的历史相同。
    “一个月建成蒲津桥,太令人震惊封,君上这次做的干脆”赵武连声感叹。
    韩起拍了拍肚子,插话说:“蒲津桥刚好位于韩城之南,我大军从此地出发,正好跨过蒲津桥进入王野(周王室的田野)”嘿嘿,从今往后,我稀氏才是通向南方的交通要道。小武,你家的商队从我韩氏过。过路费我给你打折。”
    当今天下,还胆敢称赵武为“小武”的,只有韩起一人。
    赵武转过身去,吩咐叔向:“你去考察一下蒲津桥,如果这座大桥确尖牢固。那么就按预定方案。在黄河沿岸修建十座,要彻底贯通黄河南北。”
    秦后子拱手,礼貌的问:“预定方案?我可以了解一下什么是预定方案吗?”
    叔向解释:“按我们执政府新出的工程承包方案,像造桥、修路这样的大型工程,本着谁出力。谁投资。谁收费的原则,修建人有权设卡收曹
    当然,大道通行权在于国家,所以,凡是军队调动同行,修桥人一概不得向军人收缴费用;而普通百姓,只要身上不携带货物,或者随身物品不超出规定数量与体积,那他就是平常走亲戚会朋友,也可以免费通行。唯独商队不在其内,凡过往商队都必须向桥梁道路所有人交纳通行费,以便补偿修建人修建费用、以及维护费用。”
    秦后子来晋国的时候,携带的财物超过一千车,这么多的财物。也不知道他怎么一路招摇带入了晋国”当然,如此多的财物能顺利带入晋国那也是他哥哥秦景有意公放手。也许秦景公知道弟弟出逃的消息,心里正在偷着乐,所以通知秦国关卡。默许关上对秦后子放行。
    秦后子有钱,听到晋国这项规定,他眼前一亮,赶紧表态:“我修桥之前,竟然不知道伯国有这项政策”既然如此,我可以多修建几座桥梁不知伯国还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吗?”
    韩起瞥了秦后子一眼,目光中充满不悦。叔向在一旁赶紧解释:“后子。现在我晋国的土地基本义册封完毕,也就是说:但凡土地,基本有主了你在别的领主所属的封地上造桥,让别的领主怎么办?”
    秦后子也聪明,当然,作为一个能够设计出符合春秋生产力的铁索桥的人,秦后子的智商足以当鲁班的老师。他目光闪了闪,马上问:“那么,晋国关于道路桥梁修建的方案。还有什么补充规定吗?”
    叔向微笑着回答:“当然有补充规定:大桥修建在谁的封地里,领主有第一投标权;如果领主没有钱、没有能力建桥修路,那就要招标了。招标,招的就是收费年限,谁投资修建这条道路桥梁,不能永久让他收费,那样的话,等于变相侵占了领主的领权。一!
    所以,我们规定:若领主没有能力修建境内道路与桥梁,可以召集商人集资,由商人跟领主约定一个收费年限。在约定年限内,这条道路与桥梁的收费由投资人管理,等到年限一到,则移交给领主,收费权限也随之消失当然,这一点也是可以商议的。有的领地荒僻,很少商人通过,如果约定期限内,投资人收不回投资,可以跟领主再商议,由领主交纳一笔钱,赎买回道路收费权。”
    秦后子马上转向韩起,微笑的说:“这么说,我要跟副帅商议一下收费权限的问题了?”
    韩起拍着肚子,乐呵呵的回答:“十年吧,十年吧!我这地方今后会越来越繁荣,让你收费十年,大约能够收回投资了吧。”
    韩起客气,秦后子也充满贵族风度的拱手刚一“我秦后本来没有打算通讨桥梁收费,如今副帅给我热恐。使我的财富不至于血本无归,多谢了。”
    韩起又拍了几下肚皮,冲赵武说:“小武,原本我要招待你一番。但你的行程延误了,加上楚国新君登位,旧君去世,中行吴那里连番催促,所以我也就不接待你了“反正田苏还留在我府中,有他在。我韩氏就像你家一样,我就不客气了。”
    韩起急着告辞,其实是不耐烦秦后子。原本他以为秦后子修建这座桥,是为了讨好晋国,所以他怂恿晋平公封赏了秦后子,但现在看来。秦景公不能让容忍他这位亲弟弟。也是有原因的。秦后子实在不知道进退,明明已经因为造桥而获的了一块封地,却还想着通过桥梁来敛财,让领主韩起心中恼怒,他不愿再纠缠下去,所以才借机匆匆告辞。
    赵武恭敬的辞别韩起:“阿起哥。一路走好。
    我南下的路上每隔四十里修建了一座宿营地,派列国联军把守,阿起哥只管顺着大道前进,见到驿站就宿营,防守的事情,全部交给联军负责,这一路南下,安全的很。”
    韩起一边向赵武告辞,一边又问:“听说楚国新君登位后,特地叫来了中行吴参加登位典礼,郑重其事的承认了晋楚盟约。我此去,对于这份盟约。元帅还有什么吩咐?”
    韩起用“元帅”来称呼赵武。这是开始谈公事了。赵武脸色一板。回答:“中军佐、副帅,中行吴虽然得到了楚君的答复,但他级别太低,副帅此去,请顺路去见一见周王,让周王派出一位卿随行。等你抵达楚国后,请周王的卿陪同副帅你直入楚宫,再次要求楚国新君确定盟约一一这样,我晋国才好进行下一步。”
    韩起拱手询问:“持牛耳者何人?”
    盟誓双方修建高台之后,要宰杀牲畜祭告苍天。监督双方盟誓的人要割下牛的耳朵,将牛耳握在手里。倾听双方宣读誓词,所以“持牛耳者”就是盟约监誓人。“宋、鲁为公爵,从宋、鲁两国选拔持牛耳者,如何?”
    韩起想了想,论起与列国之间的交往,公卿之间相处的经验,韩起比赵武丰富,他建议;“索国与楚国敌对情绪强烈。恐怕楚国不会同意宋国持牛耳。”
    赵武一声冷笑:“楚国不同意,又能怎样?”
    韩起呕了晒嘴:“那不是又要起纷争了吗?弄不好还要打一场。”
    赵武微笑。叔向在一旁傲然插嘴:“现在,想继续战斗下去的是我晋国。”
    韩起摇头:“不好,那不好。既然双方签订了盟约。就应该以和为贵,元帅请多想几个方案,若楚国不同意宋、鲁持牛耳,我们再换一个一郑国如何?”
    赵武诧异的问:“为什么是郑国,难道不能是鲁国?”
    韩起回答;“楚国人一向骄傲。一向以力服人,所以看不起在齐国摧残下、仅靠我晋国支持才芶延残喘的鲁国。而郑国就不同了,郑国毕竟跟楚国亲密,想当初我们三军疲楚。纯粹靠点数折腾的楚国无力相斗。这才获得了郑国的归附。楚国人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失去郑国却不怨恨郑国,因此提出郑国持牛耳。他们会同意的,毕竟郑国是春秋第一霸。”
    赵武叹了口气,拱手拜别韩起:“就按副帅的考虑吧。”
    弗起点点头,吃力的爬上战车。战车被他压得咯吱咯吱响,而后,韩起在战车上扭身挥手,带领大军南下了。
    宴着韩起远去的背影,赵武若有所思,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只怕队友是国足你踢不进别人球门不怕。就怕你往自家球门里踢球。”
    旁边的人没人听懂赵武的意思。
    韩氏的首席家臣田苏跑过来,一路招呼赵武进城休息,赵武招手让秦后子靠上战车,边走边问:“您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秦后子恭敬的回答:“我害怕被国君降罪,所以才来到这里,恐怕等国君死后才能回国。”
    赵武又问:“你们国君有道吗?”
    后子答:“无道。”
    赵武再问:“那么秦会亡国吗?”
    后子答:“不会。一代国君无道。国家没有什么危险;连续几代无道才会亡国。”
    赵武问:“你们国君会短命吗?”
    后牟答,“会
    赵武问:“要等多久?”
    后子答:“国君无道,但我国庄稼却获得大丰收,这是上天在保结他啊。看情形,他应该还能活五年。”
    赵武叹息:“哎,早上的事情和晚上没关系(朝不及夕),谁能去等上五年啊。”
    后子回后告诉别人:“赵武要死了。作为人民的主宰,却得过且讨地混日子,他还能活多久呢?”
    原本的时空中,秦后子的预言应验了:赵武死于这年冬天。
    但现在的时空中,赵武在入城后马上招来了叔向在、张趟、祈午,他的询问表示,当初他答复秦后子的评论,纯粹是在敷衍对方:“秦后子说秦国国君还能活五年一按规矩,川“目君去世了如果我们坏要攻击对方,那妾非常不礼兜…心不丧伐国,不祥)。况且,既然对方国君去世了,即使胜利也没人跟我们签协议,每人敢同意向我们交纳征税。那么我们发动战争的目的就无法达到。
    所以,我们必须在五年之内,在秦君活着的时候,解决秦国一一咱们晋人向来小心眼,谁招惹了我们晋国。入侵我们,屠杀我们的庶民,谁来承担我们的报复,我不打算把这一后果让秦君的孩子承担,对此,诸位有什么好办法?”
    叔向一边思考,一边慢悠悠的回答:“秦国与我晋国消息不通许多年了,虽然秦后子的到来,以及追随秦后子而来的那些秦国大夫。让我们开始清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