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第一百六十八章不自量力的结局

春秋小领主最新章节目录
   联求票,月中了,保底月票也出来了,恳请读者投票支持,拜谢了!
    稍后,韩赵俩人走回大子光的战车上,韩起亲自执鞭为大子光驾车(御戎),赵成作为大子光的车右。陪大子光聊天作为一国君位的继承人,大子光配的起这份荣耀。
    车队行进在晋国的田野上,这时已经是夏收,收割过的田野上只剩下麦杆,金灿灿的一片,散发着稻谷的芬芳。
    这一片土地属于韩氏与魏氏的领地,它是一个大平原,处处是开发完善的农田。等穿过魏氏领地,就来到杂氏所在的曲沃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
    杂氏的领主武装是首先回国的。有了充足青壮劳力的杂氏,他们的农田整理的比韩氏还要干净整洁,如今麦田里正在忙着进行播种,这种播种属于二次耕作,播下的一部分是经济作物,另一部分则是二季稻。
    对比韩氏领地的半茬麦杆,韩起微微摇着头,对田苏抱怨:“苏,农为国之本,你虽然忙着在公卿之间为我家族争夺权益,可家族的农耕你也要管一管啊,看看杂氏,杂盈那小子都播种了吗,我们的田地还没有收拾好。”
    田苏坦然的回答:“主,光是埋叉耕作农田能有多少收益?主这次大掠齐国而还,带回来的财物足够我们五到十年耕作的价值。再说,我韩氏缺粮吗?我听说赵氏今年大丰收。粮食多的谷仓都搁不下前段时间东郭离还问我,韩氏需不需要粮草。我已经答应他用部分战利品购买赵氏的粮食,主上要多少粮食,我把韩氏的谷仓全部装满,也花不了多少钱。”
    春秋时代,粮食是战略物资。甚至一国之内。家族之间也不愿相互出售多余的粮食。但韩氏背靠赵武这个疯狂改良粮种的专业种田的人士,确实不用为粮食发愁。
    韩起回头瞥了一眼身后战车上的赵武,转头对田苏说:“赵武子在齐国的时候,跟我说赵氏的麦田打算陆续执行休耕计划。他说是因为土地有多少力量那是固定的,过去的上一年种植一季粮食,现在一年种植两季,地力呈现枯竭的趋势,他们的产量是在逐年下滑的,所以赵武子打算明年让三分之一的田地进行休耕。
    他还跟我说,打算在那些休耕的田地上散摇粪液以养田”啊,如此一来,赵氏明年的产量量至少下降三分之一,另外,农田撒播上粪,我不知道赵武子打算恶心谁,但撒粪之后,第一年的稻种我是不打算从赵氏购买的,我觉得有点恶心,臭烘烘的。
    这样算起来,赵武子那里有两年粮食产量无法供应我韩氏,所以即使我们装满了粮仓,韩氏明年的粮食也不能供应充足啊。”
    田苏马上回答:“休耕?上古的时候似乎有这种说法,说是休耕有利于恢复粮食产量”赵武子真是富裕啊,随随便便就决定三分之一的农田休耕。但其实,我们做到了他们前面。
    今年我韩氏大部分劳力都出战了。农田等于荒芜了一季,然后我们用齐国的战利品购买赵氏的粮食。我们的田地等于提前一年进行休耕。至于主上说粮食不够的问题我韩氏离虎牢城最近,今年戎守虎牢的是魏氏,通过魏氏在虎牢城购粮。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啊。”
    就这样,一行人走走聊聊,悠闲的进入国都。大军穿过棘门之后。韩氏士兵调头南下,解散回家。赵氏士兵转身北上,也往自己的家里赶,随后,赵武与韩起身边只剩了自己的精锐卫队,他们在荀吴、魏绎的欢迎下进入国都,向国君献俘。
    这次,赵武的坚持让晋国获的了巨大的利益,不仅齐国屈服了,晋国还在黄河南岸获得了一大片实际领土,此外,军队还从晋国捋回了大量的技术工人,晋国贵族都眼巴巴的望着赵武的战利品,等待国君做出分配。
    其实,晋平公是个小娃娃,与其说他做出分配,不如说分配方案是范田与赵武商量的以国君的名义,最终确立的分配方案是:赵武获的黄河南岸新占齐国领地的二分之一作为自己的新封地,其余家族分享了剩下的一半,不予分配的四分之一土地归国君直属。
    至于俘虏的五千家齐国俘虏。赵氏、韩氏各自拿走一千家,参战三国分走五百家,但他们需要从这五百家中献出一百家来,作为征税上交晋国。此后,国君拿走一百家,其余参战各家则按照出战人口数量,以及职位高低,经过一番均衡,重新分配下去。
    分配完战利品,祭奠完太庙。赵武按照惯例献出了自己使用的弓箭。这张弓由国君封存在太庙,象征国君收回了军队的指挥权。而后范自牵着赵武的手。走出太庙。环顾左右,志得意满的询问:“前年迁延之役时,我在黄河岸边上问叔孙豹古人有句话叫做“死而不朽。什么意思?,,你猜他怎么回答?”
    赵武装糊涂:“这么重大的话题,”我早晨起来还没有漱口,不敢轻易回答啊。
    范田哈哈大笑,答:“当时,叔孙豹也不愿,但我继续追问。说!我们虞以前就是陶唐晚,征商朝是承韦氏,周朝是唐、杜两氏,现在晋国最强大,我们又在晋国是士氏(法官世家),我们这个家族是不是不朽?你猜”算了,你不用猜,我来告诉你叔孙豹的回答一
    叔孙豹当时说:我曾经听说过“不朽,这个词,你刚才所说的那些还不叫不朽,这叫“世禄”家族世代做官而已,这还不是“不朽。鲁国从前有个大夫叫做盛文仲,他死之后,他的话还能世代流传,这才是不朽。我还听说啊:人生最高的境界是树立德行让万代敬仰,其次是建立功业供国民怀念,其次是留下言论供后人传颂。
    能做到这些,历经多长时间都不会被废弃,这才是真正的“不朽。至于您刚才说的。也就是保留了祖上的姓氏。守住了宗庙,使祖先能够得到祭祀,这样的家族,每个国家都有。并不是官越大,钱越多,就能不朽。”
    而叔孙豹的“不朽”论述被后人称为“三不朽”世代流传,结果,叔孙豹也因此而不朽。范臼,除了在论述三不朽时稍稍提及它的名字,其他时间,无人在意范自是谁?
    哪三不朽?《左传》原文是: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稍停,范创又问:“在我任期上。打服了齐国,如果我能再度讨伐秦国,迫使楚国屈服。那么我是否就可以“不朽。了?”
    赵武思考了一下,恭敬的回答:“齐国是夫国,这次我们肢解了齐国。将齐国的国库搬空,将熟练的技术人口牵走,齐国恐怕四五十年恢复不过来。而秦国畏惧与我们交战。如果再派一支军队过去示威一下。我估计秦人也会屈服的。
    下面是楚国了,楚国始终没被“征服”如果楚国能被征服,元帅的功绩超过了文公时代的各位将领。确实能够“不朽”
    赵武不想说的是:范自所说的这些功绩。都是几任元帅打下的基础。只走到了范自这一代,水到渠成。让范臼摘取了胜利果实而已。历史不会忽略这点的,即使范自篡改历史,历史真相终会浮出水面。
    不过,这关赵武什么事?赵武不施
    范田深深的吸了口气,眼中闪动着贪婪的目光:“这次大战后,我们国家的实力大大上涨了一截,齐国人今后恐怕要向我们买布制作衣服了。所以我准备逐渐下决心治理晋国的民政,最先执行的政策就是跟你学,把领主的专利全部收回领主。而后给予国民三年不战的时间。三年里再度发动对外战争,以此让百姓恢复。
    我还打算继续执行免税政策,这几年,我们国家光是收取征税,如果不进行对外战争的话,足够进行国内行政开支了今后我打算把精力转移到民政上面,你过去提议设立专业化军队,我认为这建议很好,今后军事方面由你负责,民事上面在于我。咱们一起把国家治理三年。三年后西征,先打服秦国,而后南征楚国。一定要逼迫楚王摘去王的称号,承认周天王是天下共主。如此一来,你我都能不朽。”
    赵武这才有了点兴趣,他回答:“楚王擅自称王,楚兵一度打到王室附近,并询问王室鼎的轻重(问鼎天下),元帅如果能够迫使楚王取消王号,那是真的不朽。”
    范田得意洋洋三“武子说的不错啊。那么我把刚才讨论的那番话给鲁国汇报一下
    范田说向鲁国汇报,一个霸主国把自己的闲聊恭恭敬敬告诉鲁国,这是因为鲁国人掌握书写历史的权力,如果鲁国人不知道这番对话,他们根本不予记录,于是历史上就没有相关的记载。范自将这番讨论特地告诉鲁国人,其实他真正想告诉的是叔孙豹,那意思是说:瞧见了没有。我已经确立了人生宏伟目标,连晋国的副帅都赞同我能不朽。你们鲁国人该服气了吧。
    鲁国人不服气,叔孙豹看了这番话,嘲笑说:“范自不知道什么叫做丢人吗,他一大把年纪了,竟然不如一个孩子懂事。赵武子这是劝他“尊王攘夷”他范自年纪那么大,还需要一个孩子提醒他这道理。”
    鲁国史官脸板的跟竹简一样:“我们当然要把这段对话记下来一字不落,也好让后人明白一下,”
    叔孙豹赶紧说:“不好吧。毕竟晋国为了帮助我们,出兵狠狠的教了齐国,我们在这次伐齐战争中是最大的获益者,如果我们把这段历史如实的记录下来,人们不免觉的我们鲁国刻薄,得了晋国那么大的恩惠,却要对晋国元帅冷嘲热讽。”
    史官终究是血肉之躯,虽然他秉承如实记录的原则,但涉及到国家形象,让史官还是犹豫了,他问:“如此说来,那我该如何记录?”
    叔孙豹建议:“不如把我在黄河岸边与范自的对话记录上去,把对话的时间推前”至于范囱与赵武子的交谈,咱们还是隐去吧,免得别人笑话我们鲁国不知感恩。”
    此剪,晋国朝堂上,范自正在意气风发,他大笑的宣糙:“各个。我们的正义之师所向披靡。从止个胜利走向另山一假刘,这次也不例外,我们顺利地活捉了齐公子光、齐国猛士殖绰、郭最等人。要我说。我们最好把殖绰、郭最两个王八蛋扔到鼎锅里烹饪了,只是齐国大子光有点麻烦,他毕竟是一国君位的继承者,该如何处理,诸位有什么想法?
    在我看来,我们有四个选择:第一同样宰了他,以此警戒那些心怀不轨者,但这似乎冒犯了君权至上原则;第二,咱干脆放逐到西边放羊,通城之北是大块游牧民族放牧的地方,咱把他扔到草原上不管不顾。也算是一种处理方法;第三,放他回国,放归之前狠狠的斥他一番,让他从此知道谦恭的侍奉霸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