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四十三杀叛将图海逞余威烧虎墩培公师先贤

康熙大帝最新章节目录
   夜幕降临了,泾水两岸冰封大地,一片沉寂。官军的营垒逶迤二十余里,星星***在黑夜之中闪闪烁烁……偶尔传来一两声号角声和军营中的击柝声,在这不安的寒夜里,显得格外恐怖。
    突然,泾河下游火光一闪,号炮连大。张建勋带着一支骠悍的骑兵,呼啸着,呐喊着,冲向清军的左翼。与此同时,马一贵的五千军马也像潮水般地跃过泾水上游,向图海的右翼攻了过来。带着鸣镝的火箭,流星般地射了过去,烈火熊熊,狼烟滚滚,烧着了帐蓬,烧着了粮草,发出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火焰,映红了神秘的夜空。帐蓬燃烧之后的飞灰。随着冬夜凛冽的寒风四散飘舞,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硝烟。
    就在马一贵,张建勋带着人马冲进官兵大营的时候,图海各营的号炮也响了。随着炮声,地动山摇一样地呐喊声,同时从四面八方发出。左营、右营、中营分别从北边西边,擎着星星点点密密麻麻的火把齐向前寨增援。
    埋伏在中路的王辅臣,见诱敌成功,大为振奋。他大喊一声:“弟兄们,生死存亡,在此一战,冲啊!”一边喊,一边翻身上马,率领部下冲入了图海的中军大营。可是,当他冲进去之后,才发现那顶***辉煌的中军大帐里竟然是空无一人!
    就在这时,一个军校急急忙忙地跑来报告:“军门,不好了,马一贵和张建勋都彼官兵包围了!”
    “啊,他们后营的军队,不是去增援前翼了吗?”
    “不,刚才咱们见到的灯笼火把都是疑兵。”王辅臣心中暗叫一声:不好,又中计了。他想下令快后退,哪还来的及呀。只听惊天动地一声炮响之后,四周燃起千万只火把,照得泾河两岸如同白昼。三万官军铺天盖地地围了上来,把王辅臣的兵将,分成几块,团团包围住了。火光之中,金盔银甲的图海,横刀跃马,拦住了王辅臣:“哈……马鹞子。早早下马归降吧,我念及当年的交情,替你在圣上面前保奏,放你一条生路。”
    王辅臣并不答话,狂吼着催马杀了过去,手中一杆混铁戟舞得风车一般,挡者披靡。龚荣遇护定了王辅臣,左冲右突,杀向前去。
    图海却并不接战,勒马一旁,指挥着众军,把王辅臣等层层包围起来。
    王辅臣杀得性起,只想赶快冲出包围,与马一贵张建勋等合兵一处。但是他无论走到那里,眼前总是一片刀丛剑树。护在他身后的龚荣遇,早已杀得满身是血,却还是拼死力战,好容易保着王辅臣冲到泾河岸边,回身一看,自己的兵丁只剩下七八个人了,不由得大惊失色,连忙向王辅臣大叫一声:“大哥,快走吧。”
    话音刚落,面前红光一闪,“刷”地排开了一支队伍,周培公仗剑怒目,立在队前冷笑一声:“你们走不了啦!”
    王辅臣心灰意冷,突然发出一阵狂笑:“哈……想不到我马鹞子血战疆场三十年,今日落得如此下场!”他提戟在手,猛向自己心口刺去。龚荣遇急忙把他拉住,回头又对周培公说:“培公贤弟,你竟如此相逼吗?来吧,冲着哥哥我来吧!”
    周培公陡然一惊;才认出面前这个浑身是血的人竟是自己的奶哥,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龚荣遇再不答话,向王辅臣的战马猛抽一鞭,风驰电掣般地闯了出去,跃过泾河,消失在黑夜之中。
    这一仗,打得十分惨烈。泾水两岸,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死伤一万多人,投降了六千有余。马一贵死在乱军之中。王辅臣侥幸逃脱性命,只好紧闭城门,再也不敢出战。图海乘胜挥师,把平凉城团团包围起来。
    这平凉古城,北据六盘,南扼陇山,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高大的城墙,全用一色的大条石砌成,易守难攻。城北的虎墩,更是十分险要。远看,它不过是一个土丘,形如卧虎,近看,才知它与城墙隔河相对,四周俱是刀削一般的陡壁,中间挖出了一个平台,又有洞穴通连。守兵在上边放箭,下边就无法靠近。这虎墩的最高处,是一个半亩见方的平地,中间盖着一个石楼,楼后有一道云梯与城中相连。图海带着人马,猛冲硬打了七天七夜,结果损兵折将,一无所获。急得图海非要亲自率队冲锋,却被周培公拦住了:“军门不要急躁,想不出攻上虎墩的妙策,谁上都是一样。学生有一计在此,且待明日,定可拿下它。”
    图海闷闷不乐地随着周培公回到大营,正要问他有何妙计,却见塘马送来了六百里加急的军报,原来,朝廷探得贵州省有一万叛军,正星夜兼程赶来平凉,增援马鹞子,再看后面,却是几份有关南方局势的战报。原来孔四贞已经回到京城,被康熙迎入内宫,可是孙延龄投降之后,却被吴世琮诱以军饷,在桂林城外杀害。吴世琮又带着汪士荣写给傅宏烈的亲笔书信,把傅宏烈骗到广州杀死。朝廷命令各省巡抚,严密缉查汪士荣,如果拿获,就地处决。
    傅宏烈惨死的消息,使周培公的心情十分沉重。周培公想起了当年和傅宏烈同船八天,一路清谈的情景。他的刚正不阿,他的诚恳谦逊,尤其是他对撤藩的精辟见解。都令周培公十分敬佩,可是,他过于相信汪士荣,以致上了这个奸佞小人的当,壮志未酬身遭大难,想起来真让人痛心哪!图海也是傅宏烈的老朋友。康熙初年,自己被贬之时,曾得到傅宏烈的不少帮助。在傅宏烈被逮入京之时,图海又见到他不畏死难,敢于直言面君的气概。三藩闹事之初,傅宏烈招募义军,拖住了孙延龄和尚之信的后腿,更是有大功于朝廷啊!可是他,他怎么却被汪士荣这小子骗了呢?哼,如果汪土荣来到这里,我一定要亲手宰了他为傅宏烈报仇。
    眼下,军情正急,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怀念祭奠亡友,而贵州一万叛军即将开来的消息,更不容他们有片刻的延误。当夜周培公调集中军兵土,紧张地准备了一番。次日拂晓,攻打虎墩的战斗又打响了。虎墩上的守军,还在不停地放箭,忽见官军队伍中,树起了七百多根长竿,竿头绑着沾了油的棉被,每根竿子由五名健壮的兵士举着,宛如一支大火把。蜂拥着冲向虎墩。上面的守军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呢,这七百多支大火把已经把虎墩包围了起来,一声喊,又扔上了中间的平台。霎时间,整个虎墩,陷入了熊熊大火之中,下面的清兵,又用唧简一个劲儿地向上喷油。高原风席卷而来,真是火仗风威,风助火势。虎墩上的守兵哭爹叫娘,乱成了一团。上面虽然有井,可是哪里能救得了这大火呀!王吉贞带着满身的火冲到虎墩南边,高声哭叫着:“爹爹,快来救孩儿一把吧。”喊声未绝,他已被烧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
    图海见火攻得手,指挥兵士架起云梯,攻上了虎墩,又把红衣大炮也拉了上来,居高临下,炮口直对着城内,“轰轰”,两声巨响,城内已是一片火光,一片哭声。他兴奋地喊道:“好,好啊,炸得痛快,炸塌这座贼城!看他马鹞子敢不投降!”他正要下令,让炮手继续开炮,周培公却把他拦住了:“军门,不要再打炮了。”
    “啊!为什么?”
    “这座城里不只是叛兵,还有四万百姓呢,我们这支军队,在察哈尔时,已经抢掠了不少民间财物,现在,兵士们一个个红着眼盯着城里。再来一次屠城,虽然获胜,也难免有罪呀!”
    “嗳!这是打仗,不能发善心。你是怕将来明珠会参你是吗?有我呢!”
    “不,军门!如果能利用这个形势,逼使王辅臣与朝廷缔结城下之盟,对收降王屏藩,安定西线局势都是大有好处的。”
    “嗯。那么,你说,该怎么办?”
    “学生愿借将军虎威,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王辅臣。”
    “啊!这怎么能行,王辅臣首鼠两端,张建勋阴险毒辣,我不能让你去冒这个险!”
    “军门关爱之情,学生感佩于心。但眼下,我强敌弱,王辅臣除了投降,只有死路一条。况且我们必须赶在贵州叛军之前,拿下平凉。兵贵神速,不能再迟了。我明早进城。请将军在明日午时向城中居民稀少的督衙后边再开上两炮,助我成功!另外,请军门传令,让城东的围城部队,退到五里之外。”
    次日一早,周培公青衣小帽,骑马来到平凉东门口叫城:“喂!城上军士听了:我乃大清抚远参议将军周培公,有要事要与王辅臣将军商议,快快开城!”
    东门的守将是张建勋。他接到城楼上军校的报告,一边派人去禀告王辅臣,一边亲自登上城楼,一见下边站的果然是周培公,不由得心头火起:“好一个阴险狡诈之徒,又来施什么鬼计?俺老张不是好惹的。”
    “哦——如此说来,你就是张建勋将军喽,眼下的情势,你我心中都有数,不必做此口舌之争,在下是特来给你们指一条生路的。”
    张建勋骂了一声:“滚开,老子不上你的当。”他正要下令放箭,一个旗牌官匆匆跑上城楼,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他愣了一下改口说道:“好吧,我们王军门传你进去,暂且寄下你这颗首级。如有半句差错,你休想出城。”
    城门吱吱呀呀地开了,周培公正要打马进城,却见远处突然飞跑过来一匹骏马。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在马上向周培公一拱手说:“你我一同入城如何?”
    周培公一楞,仔细打量这人。见他身材修长,细眉俊目,虽略带病态,却是面如三春桃李,身似玉树临风。便诧异地问道:“足下何人,你我素不相识,为何要同踏这凶险之地呢?”
    “哈……我是何人无关重要。大周皇朝五万精兵旦夕可至,平凉城又何险之有呢?”
    周培公陡然一惊:“啊?听话音此人定是吴三桂派来的,他还要盘问,城内的张建勋却满面春风地迎了上来:“啊,好好好,老朋友来了,先生,您好啊!”
    周培公又是一惊,诧异地问:“怎么,你们认识?”
    那人从背上抽出一柄玉萧拿在手中抚弄着,嘿嘿一笑说道:“不才汪士荣,待从云南赶来看望几位老朋友。想不到咱们两国来使,竟要一同走进这平凉城了。请吧!”
    大清的抚远参议将军周培公和吴三桂大周朝的谋士汪士荣,双双来到平凉,又同时并辔入城的消息,轰动了全城。军士们都想看一看,他们此行。究竟会为这支连遭惨败的大军,带来什么样的命运。
    王辅臣此时的心境十分复杂。刚才,东门口的兵士来报,说是周培公要入城见他,他的心里又喜又惊,喜的是这一下抓住了烧死王吉贞的仇人,可以为儿子雪耻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