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逐鹿记》第一百二十五章宋金刚降夏

隋末逐鹿记最新章节目录
   五月上。
    定杨军寻相残部困守介休,唐军将其围困。
    唐军并未大举攻城,而是派出使者宇文士及入城劝说寻相投降,此时,介休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多次被唐军击败的寻相也认为定杨军大势已去,无力回天,遂降。
    寻相率领定杨军残部投降的时候,李世民已经率领前锋远离了介休,正在追赶轻骑逃亡的宋金刚。
    疾奔数十里后,李世民率领前锋精骑抵达张难堡。
    李秀宁率部夺取张难堡后,刘武周从晋阳派出大军前来围攻,屡攻不下,李秀宁部虽然损失惨重,却依然坚守城市,使得定杨军从晋阳到前线宋金刚大营的这条粮道一直未能打通,为李世民歼灭宋金刚立下了汗马功劳。
    得知宋金刚被李世民击败之后,晋阳的刘武周惊慌不已,将围攻张难堡的大军调回了晋阳。
    李世民到达张难堡之后,抵达城下,脱下头盔,让城头上的李秀宁辨认,李秀宁及其左右大喜,雀跃不已,高声呼喊,兴奋得大声哭泣。
    李秀宁想打开城门让李世民入城歇息,李世民并没有同意,他决定乘胜追击,不给宋金刚喘息之机。
    李世民和麾下将士还未用膳,李秀宁命守军呈上糙米饭,李世民匆匆用过膳食,给战马喂上干草之后,带上一些干粮,往北面疾驰而去。
    就在李世民和宋金刚交锋之际。大本营位于韦泽关的河北军也在行动,大军源源不断地通过井陉进入太原郡。除了幽州和上谷的兵力没有怎么抽调之外,高畅河北腹地地驻军基本上全被徐胜治调到了山西。
    刘武周镇守晋阳。将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前线宋金刚和唐军的交锋之上,几乎把所有地力量都用上了,为了夺回浩州和张难堡,重新打通粮道,他强行征召了许多本地人入伍,使得境内流民四窜,百姓们为了活下去,纷纷向东逃入了河北军的势力范围,在河北军地地盘内,高畅在河北所用的那一套农村政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虽然。不是很适应河北军的那一套,比如,在用膳的时候要感恩,要多谢灵宝神君赐食;比如每十天就要去神庙祷告,为神君大人祈福;不过,无论如何,只要能够活下去,庶民们对此还是能够忍受的,甚而,用不了多久。他们也就习以为常的,实际上,这就是人类的本性,对于抱着强烈意愿想要活下去的人,没有什么是不能忍受的,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
    于是,就在定杨军和唐军激战正酣之际。徐胜治悄无声息地在晋阳东面进行着预谋已久的扩张计划,慢慢扩展了夏军地势力范围。
    时间进入五月,当唐军和定杨军胜负已分时,徐胜治率领夏军已经占据了晋阳以东的大部分土地,整个太原郡的东面都成为了夏军的势力范围。夏军的前锋就驻扎在寿山。有一部分轻骑甚至多次在榆次出现,距离晋阳不过数十里。
    只不过。现在的刘武周已经焦头烂额,把地盘交给河北人,在他看来,总比拱手让给李唐为好,有河北人在此为他挡一挡,他才有机会逃回马邑。
    是的,得到宋金刚部被李世民歼灭的消息之后,惊恐不已的刘武周已经决定放弃晋阳,放弃所占据的李唐土地,逃回马邑老巢了。
    其实,如果有可能地话,他也不想这样做。
    李世民击败宋金刚的消息传到晋阳,并非他刘武周一人独知,整个晋阳城的上层社会都知道了这个消息,说实话,对于刘武周的统治,晋阳当地的那些豪族从内心深处来说绝对是无法认可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利益都已经紧紧和李唐绑在了一起,当初之所以不敢反抗刘武周,只是迫于形势地无奈之举,现在,得知定杨军的主力被唐军歼灭,李世民正率军朝晋阳进发,刘武周已然时日不多,他们自然明白,打落水狗的时候到了。
    刘武周并不是什么蠢货,他自然也察觉到了城内的这股暗流,只是,由于兵力薄弱,士气不稳,他已经无法将这股暗流压制下去了,因此,他明白,在当前的局势下,放弃晋阳乃是明智之举。林雷
    就在刘武周准备放弃晋阳前夕,徐胜治派使者来到了晋阳与刘武周见面。
    之所以派使者在这个时候去见刘武周,徐胜治希望刘武周能够继续驻守晋阳,为此,夏军愿意给他提供帮助,粮草,军械,甚至军队,所有地这些,夏军都愿意提供。
    徐胜治其实也清楚,就算刘武周愿意留下来,就算夏军尽全力帮助,晋阳多半也守不住,这是大势所趋,非人力可挽回地。
    毕竟,晋阳是李唐起家的根基,虽然,由于李元吉地原因,刘武周轻易就夺取了晋阳,然而,和经营数年的李渊相比,刘武周在晋阳根本就没有什么根基,唐军的主力一到,城内准备开门迎接唐军入城的恐怕多不胜数,若想没有人为唐军开门,除非将全城的百姓全部杀光,又或是将他们赶出城去,可是这样一来,兵力本来就不多的定杨军又怎么能守住城池呢?没有城内的百姓帮助,守城本就是一件苦差事。
    虽然清楚坚守晋阳的最终结局是如此,徐胜治还是派遣使者想要劝说刘武周坚守晋阳,甚至宁愿往这个窟窿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徐胜治的眼光放在了天下,而不是仅仅放在山西这个地方。
    目前,夏王高畅正率领夏军在河南与郑国王世充交锋,高畅采取的战略是分兵突进。将王世充的部队分割包围开来,最好吃掉王世充地主力。
    由于是突入敌境作战。夏军的后勤补给非常困难,为了日后地统治。夏军又没有采取就地取粮的政策,暂时来说,因为王世充集团一直以来对高畅妖魔化地宣传,军中大部分是河北人的夏军自然也得不到河南人的支持,因此,闪击战才是高畅所需要的,一旦陷入持久战,夏军的作战能力虽然远远比郑军强大,却也有着失败的可能。
    徐胜治知道,关中的李唐绝对不会坐视王世充失败。不会容忍夏国占据东都,因此,在合适的时候,唐军一定西出潼关,与郑军联合作战,增援东都。
    之所以现在关中的李唐仍然没有什么大动作,仍然在一旁坐山观虎斗,有着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自然是因为王世充现在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虽然在战略上他处处被高畅压制,丢了许多重要地地盘。然而,他毕竟麾下还有十万大军,只要有军队在,他就没有到走投无路的时候。
    李渊希望王世充和高畅能够多打几场仗,互相多消耗一些兵力,等他加入战局时,唐军遇见的阻碍也就会少一些,如有机会的话。他也不介意顺手将东都纳入自家的版图。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另一个理由。
    那就是因为唐军的主力现在都在山西,一日没有将晋阳夺回,李渊就不可能将大军抽调到关东作战,毕竟。如果任由刘武周占据晋阳。让其缓过气来,当唐军在关东作战时。刘武周再顺势南下河东,就算是进抵长安城下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的事情啊,所以,在解决晋阳的刘武周之前,李渊并没有西出潼关的打算。
    所以,为了给中原作战的高畅赢取时间,徐胜治就必须在山西拖住李唐地大军,虽然,河北军正源源不断地从河北进入山西,总的来说,夏军的实力还是在唐军之下,毕竟,徐胜治手下这两万多人,没有上过战场,没有见过血的新兵占了多数。
    所以,要想拖住唐军,使其无法离开山西,徐胜治就必须将刘武周的定杨军绑在夏国的马车上,不管怎样,定杨军虽然被唐军打得一败涂地,其核心的战斗力还是有的,只是由于其政权地局限性,除了军队的战斗力之外,在其他方面的实力可以说是一无是处,而在这方面,夏国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双方如果取长补短地话,也不是不能够压制住唐军地气势。
    徐胜治虽然打着一副如意算盘,可惜,他高估了刘武周的勇气,刘武周这时已经对李世民畏之如虎了!
    当初,刘武周率领定杨军南下攻击时,他地谋主内史令苑君璋对他有所劝谏。
    苑君璋说,当初唐朝皇帝李渊仅仅只有一个州的兵力,他却从河东入关中,所向披靡,无人能敌,一举攻下了长安,这是上天把江山交给了他啊!不是人力可以达到的。晋阳以南,道路狭窄危险,如果我军孤军深入河东,没有大军在后支持,一旦进攻受阻,有什么办法能够返回呢?在卑职看来,我们应该北面和突厥人结盟,南面和李唐交好,面向南方称王,然后坐等中原群雄逐鹿,让其分出胜负之后,再举地而降,如此,也不缺一场大富贵啊!
    在那个时候,刘武周心气正高,自然希望自己能够更上一步,大富贵并非他心中所愿,因此,他并不愿意采纳苑君璋的建议,甚至,为了耳根清净,他将苑君璋留在了后方,自己开始了南进之举。
    宋金刚战败,唐军步步紧逼之后,刘武周想起了当初苑君璋的劝谏。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他认为苑君璋言之有理,李渊的确是上天指定的天子,自己不该与之为敌,因此,他拒绝了夏国使者的建议,仍然决定放弃晋阳要晋阳的话,他愿意拱手将晋阳送上。
    说实话,刘武周非常希望夏军能够进驻晋阳。这样,当他回到马邑之后。还有时间重振旗鼓,任凭河北人和唐军在晋阳打生打死。
    这个建议对徐胜治来说。非常具有诱惑力,可是,他最终还是拒绝了,他非常清楚,和刘武周比起来,他在晋阳更是毫无根基,现在的晋阳,夏军除了有几个敌情司地探子之外,就没有了别的助力,军队一旦冒冒然进入晋阳。就像是自动进入一座囚牢而已,成为了瓮中之鳖地那只鳖。
    最终,徐胜治的使者还是没能完成他地任务,刘武周还是决定放弃晋阳。
    为此,他任命了唐俭,杨伏念等原唐王朝的臣子为晋阳留守,并没有像下属进言的那样将晋阳抢光,杀光,烧光,他不想和李唐结下不共戴天之仇。今日留一线,他朝好相见啊!
    不过,为了照顾河北人的情绪,他派遣使者和夏国的那个使者一起,往南前去和宋金刚会和,让宋金刚负责并州战局。
    和刘武周不同,宋金刚虽然被李世民击败,丢盔卸甲。狼狈而逃,然而,他却没有丧失和李世民交锋的勇气,依然想重新收拾残部,与李世民再次交战。
    不过。介休一战后。他率轻骑突围,一直逃到了清源县附近才停了下来。
    这个时候。那些亡命北逃的定杨军残部也慢慢汇聚了起来,宋金刚将溃兵收拢起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