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桃源》171廷议中的变数[2]

大宋桃源最新章节目录
   !李至认输了!虽然大伙猜测了许多种可能性,但尚未辩论到最重要的证据之前,李至居然撤诉了!这个变化可太让人意外了。
    而赵恒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李先生终于认清眼前的形势了,连坚持了三年的称呼如今都变了,再不称朕做官家而改陛下了,也不自称老臣而改微臣了,看来这敲打敲打还是很有必要的。要是他真的就此悔悟、洗心革面,朕要不要再给他一次机会呢?毕竟是随了朕这么多年的老人了啊……
    这一变故,最意外的却是高文举,他其实准备了一肚子犀利的言辞打算好好在朝堂上来教训教训这个狐假虎威的老家伙的,谁想到,自己方才发挥的太投入,表演的过分给力,以致到感动了在场所有人,搞的皇帝都现身表了态,意外的是,让这老狐狸察觉了皇帝的态度,居然做出了如此决绝的举措来挽回损失。还有最后要借着那有辱斯文的事情发难,将老头父子这些年的种种不法之事揭露出来呢,怎么就这么收场了?这也太让人失望了吧?
    可他虽然早有准备,却是真的没想到场上居然起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一时间竟然不知要如何是好了,而且人家在向皇帝请旨,也轮不到他插言,只好趁此机会,苦苦思索破敌之策。
    这时候,赵恒发话了:“李卿要撤回参奏,众位卿家可有异议?”
    这摆明了是要放李至一马了。按照惯例,在廷辩结果未最终裁决之前,遇到原告撤回参奏时,只要没人反对,这事就算这么稀里糊涂的过去了,大家就当没事发生一样,只是日后这参劾之人终生不得再次以相同罪名参劾同一人了,算是给个教训吧,因为一般这种情况发生时,都说明原告已经看不到赢的希望了,而被告又是个被动参与者,在这方面没有发言权,除了这么个好处之外,也没别的可以给人家补偿。
    这样一来,看起来好像是没有输赢,其实还是高文举占了便宜了。群臣这时候谁愿意没事找事去捅那个马蜂窝,明知道现在再这么争下去,输的那个肯定是李至。而这老头又是陛下面前的红人,又是原告,就算参劾之事输了,对他也没什么坏的影响。要是自己出言反对,硬逼着两位牛人这么争执下去,最后人家也不见得会有什么事,可事后一旦秋后算帐,自己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于是乎,这一次和开始那一次一样,几百号官员全部选择了沉默。
    李至心里沮丧至极,旁人不清楚,他自己心里可是很明白的,自己这次不但输给了高鹏,而且也将这么多年一直如日中天的圣眷一把挥霍掉了。方才自己以极低的姿态向陛下认了错,而陛下也接受了自己的认罪,可并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既往不咎,而是给了他一个近乎于苛刻的惩罚,从陛下将原本称呼自己的李先生不动声色的换成了李卿就应该明白了。
    李至很明白,这些年,陛下对自己放任有加,其实主要都是因为自己之前为陛下背了许多黑锅赢来的。而自己也借着这个机会搞了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每每陛下有所察觉之时,都会一笑置之,过后依旧。比如几个月前那闹的满城风雨的出卖进士名额一事,最后还不是不痛不痒的将自己手下的几名官员调离了京师就算完事。可如今不同了,经过今天这事之后,自己将不再享有陛下那独有的护持了,若是日后自己再捅出什么篓子来,恐怕就要和其他官员一样要受到惩处了。这个现状让已经习惯了有恃无恐的李至如丧考妣,再没了方才的气势。
    赵恒见没人出声,心头也是一阵惋惜,不过总算趁此机会去掉了一个心腹之患,多少还算是有些收获的,只要李至不再仗着自己胡作非为,那么放他一马,让他体面的落个告老还乡还是可以接受了。那么,给高文举一个天大的面子,从此让他不受别人骚扰也不妨借此机会抛给他,只要他这里承了朕的情,日后再打交道也算有些底气。
    高文举在这发愣的当口,就听到赵恒已经宣布了此事到此结束,日后任何人不得再以相同的罪名来参劾自己,心中却没有丝毫得了便宜的兴奋,反而有些失落。
    当一个小黄门用尖尖的声音宣布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的时候,高文举终于做出了决定,向前迈出半步,长施一礼道:“臣有本启奏!”
    崇政殿,再次陷入了可怕的寂静之 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