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御弟》第一第063章皇储之争

风流御弟最新章节目录
   虽然轻车熟路,朱隶却对谨身殿极为厌恶,上次朱元璋就让我在这里过了几次鬼门关,今天也不会轻易放过我的。
    皇上还没有下朝,燕王和朱隶等在殿外。
    目光投降燕王,见燕王含笑点点头,朱隶也露齿一笑。上次是孤身一人,虽然身边有徐增寿,但是徐增寿只有担心的份,根本说不上话,这次不同,有燕王,分量可不一样了。
    等了一会,看见皇上的龙撵在锦衣卫地簇拥下向这边走来,朱隶和燕王赶紧跪下接驾。
    皇上在谨身殿的龙椅上坐好,朱隶叩见完毕起身悄悄四处一看,嚇,皇上召见的除了他和燕王外,还有一个人他认识,蓝玉,另外还有五个人,从官服上看他们品位不高,朱隶也没见过他们,但朱隶听说个他们,他们就是朱元璋的顾问,也就是后来的“内阁”。
    不要以为内阁这个政治制度是欧洲人发明的,最早发明这个政治制度的是老朱头——朱元璋,在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嫌丞相分了他的权利,废除了已经实行了一千六百年的丞相制度,设立了内阁,时间是1380年。
    内阁在朱元璋手里还只是雏形,当时包括华盖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和东阁五处,成员统称大学士,都是饱读诗书、年纪较大的文官,他们虽然不参与政事,但他们的意见,朱元璋还是很重视的。
    十多年之后,也是太子去世以后,这些内阁成员已在朝廷小有名气,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皇上的立储之事悬而未决,这些大学士成了各势利的拉拢对象。
    所以燕王一看到这些人出现,基本上猜到皇上今天的目的是什么。但朱隶这段时间充耳不闻窗外事,并不知道自己一度也跟这些大学士一样,是各势力拉拢的对象。
    “朱爱卿,听说你前一段时间病了,可大好了?”朱元璋的声音听起来总是那么低沉,似乎随时都在耍着心机。
    朱隶连忙跪下,这么多人你怎么又看上我了,我昨天才好你今天就把我弄到这来了,早知道我再装几天哪。
    “谢陛下关心,末将已经大好了!”
    “爱卿平身,朕听说爱卿的病是因为思念太子所致,爱卿跟标儿的感情真是深厚。”
    你丫的,燕王在这站着呢,你居然这样说,什么意思嘛。
    “回禀陛下,太子殿下宅心仁厚,友爱贤德,太子的离去,不仅陛下痛心,太子的兄弟姐妹们痛心,朝廷的大臣们痛心,就是我大明朝的每一个子民,都感到痛心。”
    朱隶感到背后有五道目光同时射向他,嘿嘿,玩这种文字,我不比你们差吧。这是朱元璋把我逼出来的。
    朱元璋似乎对朱隶的回答很满意,暂时把朱隶放在了一边,转向蓝玉。
    “蓝爱卿,标儿忽然撇下朕走了,朕心痛之余,还得勉力国事,可是朕年事已高,储君的位置不能空着,蓝爱卿认为谁做储君比较合适。”
    皇上你问得也太直白了,这种事情能随便回答吗?不过蓝玉这种粗人,大概不会转什么脑筋。
    朱隶偷眼看看燕王,见燕王面无表情,刚才自己的回答,燕王也面无表情,那些一听就是假话的东西,燕王当然明白,不知皇上的话刺到燕王的心了没有。
    扪心自问,在太子清醒的最后一刻,自己确实没想到燕王,如果太子临终真说什么,自己肯定答应,即使会损害燕王的利益。
    帝王出身的人不服不行,自己那样效忠燕王,也被太子在最后一刻给收了。
    太子就是仁德,什么话也没说。
    朱隶想到太子最后那一笑,心里又又些酸酸的,连蓝玉说了什么话都没有听到。
    “蓝爱卿认为立允炆比较合适?”朱元璋重复道。
    蓝玉推荐朱允炆很正常,虽然太子不喜欢蓝玉,但蓝玉到底是太子的舅舅,朱允炆的舅爷。
    “朱爱卿的意思见?”
    靠,你居然抓我来讨论这样敏感的问题,我算什么,听上去是个二品将军,有仗打有兵权是个将军,没仗打就是个保镖头子,你问我,不是耍我吗?
    “回禀陛下,末将处事不深,才疏学浅,一切都听陛下的,没有意见。”
    “朱爱卿不必有顾虑,朕只是听听你们的意见。”
    这你说得倒是实话,我们说立谁也不好使,到最后还是你说了算,不过你为什么要我说意见。
    朱隶思考了片刻,恍然明白了,皇上这是在收集选票。
    他想立朱允炆。
    但朱允炆毕竟是他的孙子,年纪太小,立朱允炆必须有大臣们的支持,今天召见的这几个人,蓝玉,跟太子闹得再僵也是**,当然支持朱允炆。
    燕王,肯定不会服气他的二哥三哥,总不能自己推荐自己,让燕王选择也只有朱允炆。
    自己,皇上一上来就关心病情,接着说自己跟太子感情深厚,摆明了要把自己往**里拉,让自己也投朱允炆一票。
    至于后面那五个大学士,他们并不是来提意见的,而是查祖数典,为皇上立孙子找出理论依据。
    哎,皇上,不是我不想推荐你孙子,他实在没有能力坐稳这个皇位,我也是为太子着想,为允炆着想,才不推荐他的,太子早有先见之明。不希望允炆走他的老路。
    “回禀陛下,末将斗胆认为,皇孙年纪太轻,不足矣担当大任。晋王住藩边疆多年,骁勇善战,经验老到,且太子走后,晋王年龄最大,应该由晋王担任储君。”
    朱隶的话落,大殿一片寂静。
    朱元璋冷冷地看着朱隶,不用他说,朱隶也知道他的画外音:你怎么从来都是惹麻烦那主儿,朕当初为什么没有杀了你!
    蓝玉的目光就更直白了,整个两把匕首,高喊着:我用眼神杀了你!可惜呀,你的功夫还没练到那一步。你就算把眼睛瞪出来,我也毫无感觉。
    燕王的目光比较复杂,他不明白朱隶为什么这样说,皇上不喜欢老二是众人皆知的事,就是因为老二被别人告到了皇上那里,皇上才派太子去了解情况,结果回来就一病不起,最终撒手人寰,回京的路上你不是还说怀疑太子的病是晋王动得手脚吗?为什么现在竟然推举晋王。
    就算想撇清和太子的关系,也不用这样做吧,如果父皇因此而找茬责罚你,怎么办?
    后面的五个大学士则各有各的想法。太子死后立太子的长子,不是不行,不过立太子的弟弟二皇子的例子更多。
    “老四,你的看法呢?”朱元璋终于沉声问道。
    燕王看了一眼朱隶,也沉声答道:“回禀父皇,儿臣同意朱隶的意见,立二皇兄为储君。”
    靠,你怎么也这样说呀,你没发现你爹的脸刚才就已经比铁锅底还黑了吗?你这话说出去,你爹直接变种为非洲人了。
    朱元璋气的差点没晕过去,他今天真是找错人了!这两个人平时看着挺聪明的,今天怎么这样笨啊?朕是在问你们意见吗?虽然是选择题,朕已经告诉了你们答案,而且是唯一的,你们明知道答案,偏去选那个错的,敢跟朕这样玩,觉得朕拿你们没办法是不是?
    “立储的问题,朕再好好考虑考虑,老四,北平是北方的重镇,你这些年把守的很好,朕很放心,朕也知道你这么多年辛苦了,可是身为大明朝的皇子,就必须为国守边,你离开北平太久。朕不放心那些蒙古人,太子的丧事已毕,你们择日返回吧。”
    “是,父皇!”
    “朕倦乏了,你们退下吧。”
    骑马返回府邸的路上,朱隶和燕王谁都没说话。
    离开京城,对朱隶来说没什么。对燕王来说,储君是彻底跟他没有关系了。
    虽然燕王当上储君的可能性不大,但这之前在燕王看来,也不是一点可能行都没有,皇上不喜欢老二,原来是很喜欢老三,但这两年老三太张扬,皇上也开始对他起了戒心,就剩自己和朱允炆,朱允炆太小,但让绕过老二、老三自己当,历代都没有这一条。
    朱隶为什么会推选老二呢,别人不知道他对太子的感情,自己还看不出来吗?不是不介意,但朱隶一向心地善良,别人对他好他就会加倍的对别人好,大哥也是个心底善良的人,他们两个彼此感情深厚很正常。不过感情再深,大哥病重,他不是一样舍掉了太子,千里迢迢不惧生死来接自己,他推荐老二难道只是为了撇清和太子的关系吗?
    燕王望向朱隶,发现朱隶也正看着自己。展颜笑了一下。
    “四爷,我推荐晋王……”
    燕王挥手打断他:“本王知道,你一定有你自己的理由,如果不想说就不说,如果你担心本王误会你和太子,本王可以坦率地告诉你,不会。”
    朱隶笑了,你们哥俩,算是彻底地把我玩死了。但他推荐晋王的理由,确实不好说。朱隶总不能告诉他,你二哥过两年会死,到时我再推荐你三哥,你三哥也会死在你老爹前面,那时你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登上皇位了。
    “四爷,阿四现在真的不好解释,但阿四以性命保证,阿四这个选择,完全是为了四爷。阿四也知道,四爷同意阿四的选择,是担心皇上责罚阿四。”
    燕王哈哈地大声笑了,他明知道朱隶不会做对他不利的事,但听到朱隶亲口保证,他还是非常开心。回北平就回北平,既然储君与他无关,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也是好事。
    所谓天意,就是如此,朱隶的这个选择,真让他们离开了一个天大的是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