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民国三人行》208农村政策的确定[2]

锵锵民国三人行最新章节目录
   能够使剩余的田地单位出产更高,可能要比广种薄收的总收成还好,而这同时却又不提高生产效率的条件下提高了收益。
    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暂时通过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工程来解决,至于以后再说吧,这个路子暂时只能这样维系。
    而解决农村经济问题的根本就是土地问题这次也一并确定下来,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暂时分割,由经营农场的民众承租所经营的田地,田地的所有权暂时属于陈建峰的农业开发公司。权当国有,毕竟现在还没有“国家”
    这主要是考虑民军的迁移导致的地产的归属的不确定性,以及陈建峰强调的这种“均分田地”最主要的却是基本生活保障元素,而不是用来发家致富。
    这样的土地所有制却是延续着民国前的土地所有制,中国的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与欧洲不同,并不是土地的完全私有制,而只是使用权的私有制,土地所有权却是属于皇帝即国家的。这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这种所有制却并不是鲁北实施的唯一的所有制形式。
    这就与民军的改革联系在一起了,民军维持原有的形式的基础上,选拔四十岁以下的精干人员组建新的准军事部队生产建设兵团。兵团的军事化色彩更加的浓厚,其组织形式运营方式承担的职责类似于“新疆建设兵团”
    以少量精干的兵团承担原来需要大量民军完成的交叉移民和绥靖新区的职责,避免因为过于频繁的大规模移民造成民众无法在一个地区长久安家的局面,安身立命,一个家庭总是处在动荡之中不是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所应有的现象。
    能确定固定安家而且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职业的民军民众则要逐步实现土地所有制的彻底完全私有化,而这种土地的获得除了由原来收上来的田产抵充一部分款项,还要向“国家”缴纳土地受让费用,资金缺口可获得贷款或以以后土地收益逐步付清,但即便是这种完全私有制的田地也要在农场的框架内集约化经营。
    铁道民军等专业性民军同样是择优人员升格为专业生产建设兵团,同样是军事化色彩更浓。
    而城市中平民和厂矿企业的民众也要实施军事化管理,组建各个类型的准军事组织,农村遗留的民军民众的军事化管制同样也要加强,即将整个国防区全面的军管化,也就是军国民主义。
    而晏阳初等人却对这个军国民化一点也不排斥,用他的话就是“天下都是黑乌鸦”都是军人了就不存在军阀**的问题,这个论点,也是蔡元培所坚持的理念,而且蔡元培的理念提出的更早,甚至蔡元培设想全国实施军国民教育,他的目的却是通过这种方式消除和避免军阀**。
    而陈建峰实施军国民主义的原因却是以军队的纪律性协作性以及团队理念尽可能消除民众的“私”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同时以军队严格的纪律尽可能避免一些舞弊贪墨的产生或是处置这样的事情。军法无情吗。
    完成这一切尽管需要时间,但是框架却是搭建好了,这种制度化的完善后更多的只是执行问题,陈建峰终于不再为朝令夕改困扰,而协助陈建峰完成这些制度草案的晏阳初选择继续筹措平教会在全国推行平民教育计刮。
    陈建峰并不感到惋惜,殊途同归,目的一样只是选择行进的方式不一样罢了,支援晏阳初十万大洋的经费,以后每年都有一定的经费支援。而晏阳初则利用其人格魅力和在知识界的威望人脉,为国防区招募更多的人才,其实作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晏阳初留在国防区从事政务反而是一种损失。而就在晏阳初在重庆期间,他就为国防区招募了第一个人才,农学博士冯锐。
    陶知行却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决定留下来,立即被任命为副教育委员,协助范源源主持国防区的教育工作,负责国防区成人再教育,基础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
    除了专门的技校中专等职业教育机构,国防区大批的技工教习所早早的就存在,就是依托一个个工厂,边劳作边实习,轮班进行文化理论学习,实际的操作和专业技能。
    老师严重的缺乏,那些出身基干民军的青工们不等不靠,开展自学互教,熟悉设备,一个口号是“要带着疑问和问题等老师来,宁肯让学生等着问老师,不能让老师等着教学生。”这种精神让在鲁北考察的陶知行非常的感动,而这正好践行了他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
    就在忙碌于调整确定妾要是涉及农村和民军方面的大政方针的同时,陈建峰并没有忽略工业化的进程,而就在这期间,第一个五年计发,最终编制完成,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