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民国三人行》200软刀子

锵锵民国三人行最新章节目录
   家的闺女有花戴,你爹我钱少难买来。扯来二尺,给我喜儿扎起来,哎哎哎哎”
    演员的到位表演的贫寒父女舔犊情深的真情感染了台下的每个观众,喜儿的欣喜也让台下的每个观众如沐春风,被台上喜儿欢快的歌舞感染,都露出会心的笑意,但情形急转直下,黄世仁穆仁智的登台打破了台上玄意展现的喜庆气氛,同时也带给观众一丝寒意,
    不同版本的《白毛女》在国防区各地上演,剧情大致一样,都是由父女二人组成的一户贫民在恶霸的逼迫下家破人亡,父亲自杀,女儿受尽凌辱逃亡变为一头白发,后来在国防军的帮助下,幸存下来的女儿得以报仇雪恨。
    只是恶霸并不限定为地主,或是一个土匪,或是一个。土司,乃至一个旧官吏,而且名字也经常随不同的剧目变化,贫民的父亲也不固定叫杨白劳,只有恶霸的狗腿穆仁智以及女儿喜儿的名字固定,特别是穆仁智却是最大的反派,其角色设定也格式化脸谱化。
    不仅剧中的一些主要人物角色的设定不固定,剧目的表现形式也不固定,话剧只是其一,还编排了舞剧歌剧,更多的却是各种新编地方戏,陕南的是秦腔,四川的是川剧,贵州的是文琴,甚至有苗区等山区民众熟知的山歌对唱等等多种形式。
    而伴随着《白毛女》的大范围高频次的公演,昭示国防区在四”为主的地区针对旧有土地所有者的斗争开始了,而且不是以前针对城市贫民的零散小块田产,也不是针对川军降将旧官僚等等动辄几万亩几十万亩的大地主,更不是那些袍哥土匪的罚没地产,而是影响的是所哼哼田产的民众,
    “匡老爷,您请,四位?老位子?五峰香茶?”悦来茶馆的茶博士殷勤的招呼着客人,匡敏福乃是熟客,更是热络殷勤,只是今天匡老爷即匡敏福兴致不高,机灵的茶博士暗自打起精神小心侍候。
    一等匡敏福和他的同伴在靠窗的茶桌前坐下,茶博士一手提着紫铜大茶壶,一手托着一叠茶具,还没等来到桌前,刚刚坐下的匡敏福等四人的面前已经摆好了茶博士行进间撒下的茶具,茶碗茶盖茶船一件不少,而且茶碗里面的茶叶品种和分量丝毫不差,和各个茶客的要求完全一致。
    随即,茶博士在几尺外一提茶壶,开水如银蛇般注入茶客面前的茶碗,无一滴水溅到桌上,然后他上前一步,用小指把茶盖一一勾着盖上,随即弯腰鞠躬退下,继续为其他茶客忙活。
    “这个陈大帅是黑啊。”匡敏福对于茶博士一气呵成的手艺已经熟视无睹,而且今天他的心情实在糟糕,和他一起的其他三个同伴同样是面带忧愁。
    “老匡,真打算卖地?”一个同伴问道。
    “不卖地怎么办?税赋不用交?还是米能卖出去换来钱缴税?亦或是你能交上罚款把米存住等着发霉?”匡敏福一连串的诘问。
    “唉”一旁的另一个同伴唉声叹气“自古民不与官斗,他陈屠夫看重田产,匀些出来,大家挤一挤还是能办到的,可是这次陈屠夫却是连锅端,连点渣渣都不会留一点,这个。龟儿子,一环扣一环,一项政令接着一项不断的颁布,都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可是次次都是勒紧缠在脖子上的绳子,直要人命。
    哈,想起来了,前年底开始的和佃户的租田契约都是政府新颁布的固定格式,当时看了也没有什么异常,现在想起来里面的一条是,出租者负责完税,佃租按照收获实物分成或按约定的定数地租以收获实物给付,陈屠夫用心险恶早在前年底就预谋了现在这一出。
    粮食应急贮备,禁止粮食出省,说是预防灾荒。
    搞了什么粮票购粮本,市民按照人头能在指定粮店买米买粮。说是维持市场粮价稳定,防止奸商哄抬物价。
    严禁非政府指定粮食收储单位囤积粮食,囤积的概念是超过一家老少一年口粮的两倍即为囤积,按照囤积粮食的价值处以三成的罚款,罚款后限定十天内售卖,再检查还有余粮还要罚款。
    可是又规定了持有那个购粮本粮票的市民买一担米只需要两块大洋,而其每人的定量足够用度,市面上的其他粮店的米根本就卖不动。
    龟儿子的,那些指定的粮食收储单位收购粮食的价格竟然是一担5角钱,还是白条。
    粮店不收,又不让出省卖粮,存着又是囤积居奇,罚款,卖粮吧又是极低的收购价,这还不算,完税都要现大洋。
    让那些佃户交现洋,佃户不干,有契约,还大量的退租,说是干民军比干佃户更划算,可是地不能撂荒,好像还有个规定是严禁撂荒,撂荒又是罚款。
    大伙说说怎么办?和谁说理去?”
    “那个说收购田地之后负责按照每批元收购所有存粮,而且帮助完税和免除部分罚款的四川土地开发公司就是陈屠夫自己开的,黑,真黑,这一下子就把全”的田地全部弄二,,人手甲众人都是气悄填膺0
    “还不止一个四川呢?贵州知道吗?那些修铁路迁移来的贵州人都是被大军逼看来的。全贵州的地都是陈屠夫和他的手下的,山东他们说也是一样,也有一个鲁北土地开发公司,那地也权归那个公司了,就纳闷了,这个陈屠夫怎么就这样喜欢圈地呢?。”
    “哎,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咱们有什么办法。袍哥厉害吧?熊督军刘司令厉害吧?你们看看现在四”还有谁敢说自己和袍哥沾边,都给杀怕了,重庆那边据说杀的袍哥连嘉陵江都堵住了,那些苦力一个。都没剩。
    熊督军现在生死不明,刘司令现在乖乖的给人家跑腿,其他的刘省长田师长更是屁也不敢放一个,人家有大军
    “还不止大军呢,那些民军也不是吃素的,成都周边可是有十几万人。还有一件事,你们看了那出《白毛女》吗?我怎么总觉得我们乡下收租子的账房和穆仁智差不多,我那个上学的儿子看完戏追着问我是不是黄世仁。***,这是啥事。”
    “我家上学的孩子也是闹了这一出,更可气的是,学校里同学都叫他小黄世仁,***,有地现在成了罪过了。”
    “行了,牢骚说这么多没用,我是决定不要地了,可是是要工业债券还是股票呢?”匡敏福看见同伴诉起苦来一时打不住了,急忙叫停,可是又引起新一轮的争论。
    “债券好,利息低点可是说是拿财政抵押,据说美国一家大银行还给担保
    “股票好。股票有铁路股票,航运股票各种工业股票,那些买卖可都是一本万利
    “股票赔了怎么办?”
    “债券那点利息谁看得上。才三厘
    众人争论之时。另一桌的茶客也接匕话题”“乡下土财主没有见识。股票可是一赔就一文不值,搞工业?张寥张状元知道吗?想当初可是风光无限,现在怎么样,破产了,大生纱厂完了,修铁路,咱们四”当年为什么会有保路运动,还不是让铁路害的,那些入股的铁路光是钻山掏洞架桥过河,哼,没戏
    在茶馆,对于一个男人来讲是无拘无束的,嫌热他可以赤膊,如果想理发,就会招呼茶馆一角的理发师过来理发,或是脱下鞋让修脚师傅修脚,掏耳师傅掏耳,这在茶馆都是无伤大雅。
    若是感到寂寞,可以倾听其他座位上的茶客们的闲聊,当然可以随便的加入一起摆摆龙门阵,哪怕彼此相互不认识,所以这个茶客的言辞尽管有些尖酸,而且看不起匡敏福这些靠乡下地产为生却在成都居住的地主,但并没有引起他们的不快,这很正常。
    成都的茶馆可以说是缤纷世界的一个缩影,汇集了三教九流五湖四海,城都现有街巷奶条,就有茶馆铀家,平均两条街上就有一个,这还是取饰袍哥的时候将作为袍哥聚会开堂的主要场所也是袍哥的产业的茶馆查封大副减少了茶馆的存量的数字,此前更多。
    茶馆的功用并不仅仅是品茶解渴的场所,作为一个舒适的公共场所,首先起到了类似“沙龙”的功能,人们在这里摆摆龙门阵,谈古说今,针眨时弊。交流对政局和新颁布的法规政令的看法,或是发泄自己的不满,可是说是市民的自由世界。
    沙龙的娱乐功能茶馆也具有,说评书相声,唱大鼓金钱板的,甚至有的茶馆专门有戏台,唱大戏。
    而茶馆还不仅仅是文化沙龙,一些经济商业洽谈,买卖的敲定都是在茶馆进行,普通人用于会客,而以前的袍哥更是将其作为开堂聚会的场所和基地,当然更是各地袍哥的联络街头地点,甚至一直起着民事调解中心的作用。普通人打官司之前往往在茶馆说理,成了专门的“吃讲茶”所以说,了解成都就得了解它的茶馆。
    据称成都现在五十多万人口中每天光顾茶馆的成都人就达到十万人次以上,更有很多人以茶馆为家,终日泡在茶馆,许多成都人经日家中不开火,吃饭生活全靠茶馆酒馆解决。茶馆文化也是成都的一大特色,而在这文化熏陶下的成都人闲逸也是其最大的特点。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会;劳心苦,劳力苦,闲情逸致,再倒二两酒来。”这是茶馆兼酒馆招揽客人的橄联,“一个。人无事大街数石板。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做到晚”而成都人生活节奏慢也是每一个初到成都的外乡人最大的感觉。
    成都居民也戏称这座城市有三多“闲人多,茶馆多,厕所多。”当地民诸也是“一城居民半茶客”成都人对于自己的这种茶文化深以为荣,认为成都的茶馆才是真正的茶馆,成都的茶文化才是真正的茶文化。
    但享受这种悠闲生活则是需要实力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成为茶馆的常客,而构成茶馆的常客的被成都人戏称为“有闲阶级”和“有忙阶级”其中前者是在茶馆享受悠闲生活的,后者是在服务丫肯石欢得悠闲生活的同时,满足自只最基本的牛活诉求
    有闲阶级才是茶馆的常客,构成他们的主要是那些地方文人,有钱寓公,退休官员和其他社会上层,最多的却是有一定产业和稳定收益的“食利者”其中就包括大量的从乡下搬入城市居住的地主。
    土匪横行,战乱不断,乡下土财主的日子并不安全,所以选择到相对安全的城市定居是很多地主以及绝大部分有产者的选择,其中一部分人在城市开拓了新的产业,但绝大部分有地产者却是无所事事靠乡下的丰厚地租维持上等人的生活。
    并不是所有的乡下土财主有能力搬入城市的,在城市定居的土财主其拥有的地产规模都是相当的大,完全可以称之为大地主,只是与那些军阀官员相比较有所不及罢了,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