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民国三人行》190(续)[2]

锵锵民国三人行最新章节目录
   产总值,他们的依据就是没有增加实体价值。)
    但这些利润或收益却不是财团如此慷慨的原因,这些债券都是无担保的信用债券,财团们甚至承担“巨大的风险”,但这个风险与宝石首饰业,链霉素独家经营权这些立即就能产生滚滚财源的业务,以及早就开始创造利润的磺胺等产业的收益向对照,已经勉强可以平衡,而更大的财源过滤嘴香烟产业已经将着两亿美元的风险降为零。
    资本家是最会算计的,陈建锋所给予的利益让最能算计的他们都变得慷慨,这个慷慨是进入这一系列产业的敲门砖,而且不仅这两亿美元,这两亿美元除了应付这次采购的款项,还要偿还部分到期的延期付款,所剩不多,还要增加五千万美元的信贷额度,此外,这些财团都以大佬们的个人名义赠送给陈建锋一批“礼物”,陈建锋可是“大钻石”蓝宝石“红宝石”送了一堆。
    鲁北发行的债券所有权经过实体部门,金融部门之间的折腾,对于那些财团是否产生新的利润就不是鲁北考虑的事情,范旭东知道不缺钱了,尽管相关的手续的办理还需要一定时间。
    但是范旭东却没有太多的兴奋,“无知者最无畏”,此前对日本了解颇深的范旭东一直为民国与日本巨大的差距而深感忧心,但是当作为鲁北的代表一次次的前往美国英国进行采购洽谈外事谈判等一系列的拾忆,当深入了解美国英国这些强国的方方面面之后,一种无力感涌上心头,差距太大了。
    随着鲁北的建设的铺开,这种无力感反而加深了,深层次浅层次暴露出民国的差距,只有在建设的过程中才会发现的差距一一浮现,他才开始进一步深入理解陈建锋那种亟不可待的心情,我们民国落后的太多了。
    加重范旭东无力感中的因素还有一条,在与德日吸收美国等国家的投资竞争中,鲁北还有一个短处,即没有两国拥有的统一全国的行政权力所带来的一切便利以及国家的公信力,只能用巨额的利益吸引那些财团的投资,或是赶在德国道威斯计划实施前打个时间差,尽可能的多争取些资金。
    而鲁北的这个短处导致此前的外交努力难以显现效果,美英的让步更多的是针对的陈建锋的“强势”和不断被陈建锋抛出的巨大政治和经济利益所吸引,至于中央政府,范旭东不由得汗颜,那算个政府吗?中央何在?….
    *****
    自省:
    选择历史题材中最冷门也最容易引发“争端”的民国题材,就决定了这本书是小众书;而书中又没有**种马,又没有激昂催人振奋的语言,更没有紧凑的情节,不受追捧是必然的。
    其实起点的编辑给这本书的推荐很多,但是点击率收藏数都没有提高,五个月的时间点击都没有超过50万,可想而知此书的“受冷落”程度。从企业的角度考虑,这是不划算的买卖。书的质量有问题,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毋庸置疑。我是编辑也不会推荐上架。
    至于小白NC书受追捧,这个更容易理解,书友读书都是图消遣的,有狗血的情节,有**的美女就可以了,消遣而已,认真不得。
    但是你现在让他捧着一本类似党史一样的“合理党”种田书,而且沉闷直至,也就是不多的较真的书友能有这份心思。
    媒体的堕落是个普遍的事实,你让起点怎么办?独树一帜那是找死。
    尽管媒体集团即便是国外的新闻媒体集团,其20%的业务才是新闻,剩余的80%全是娱乐,但生存是生存,品牌却是靠哪20%确定的。
    书我会继续更新,但希望各位书友不要发“敏感”的话题的评论,也不要无谓的发泄针对小白NC以及起点的牢骚,道不同不相为谋。
    实质我对这本书到底能得到多少位书友的认可也是非常的没有数,除了打赏的书友,发表评论多的就是不多的几位书友,而评价票五个月就有两张,自己也确实是没有信心。这里几个非常热心发表评论的书友很多都是普通会员,使我更对能否对上那些老鸟的口味更加怀疑。
    此外姜烨老弟几次评论都是说到点子上,我认为他是很认真的看这书了。
    这或许也是书的硬伤,晦涩难懂,但作者可以负责任的说,书中内容涉及的一些“理性”的东西,大多都能经得住推敲的。
    想想作者的处境,五个多月,业余时间都在鼓捣这本书,也算淡定到家了。
    此外,以后的更新中可能会更“党史化”,就当是就一些问题与各位书友一起探讨吧,也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图,照着自己的意思写吧。小众到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