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民国三人行》188引进技术[2]

锵锵民国三人行最新章节目录
   的88毫米高炮的完整的技术设备也由克虏伯提供,同时还签署了从克虏伯引进普通钢铁的生产设备的协议。
    与克虏伯的合作就等于和整个德国的军工业合作这话一点也不假,超过一万马力的伯格曼蒸汽轮机和MAN系列大型柴油机,单台输出蒸汽折合马力达到5000马力的桑尼克罗夫特燃煤锅炉,3000马力左右的瓦尔特燃煤锅炉以及更大型的单机功率超过马力的-蒸汽轮机都被施密德陈调甫引进。
    鱼雷和水雷的磁触发引信以及新的射控系统这些德国正在开发的新型技术更是在引进的行列,特别是鱼雷,水雷,航空鱼雷,航空炸弹,至于德国人视若珍宝的磁触发引信,陈建锋根本不甘兴趣,陆明早就折腾出来了。
    陈调甫最看重的却是引进奔驰公司400马力以上级的新型大马力航空发动机的完整生产线,其实与英美国家相比,德国的飞机发动机技术并不先进,但是现在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只能迁就着用德国的技术。与飞行相关的引进还包括德国的齐柏林飞艇。
    这些项目并不是一次性的引进,而是分成若干个批次,一些敏感的项目更是不能直接引进,如那些特种钢板的轧制设备是引进普通船板的轧机,然后再由德国的技术人员在中国进行升级。
    而这些技术设备在中国生产涉及到的各种零部件原材料等配套设施也由德国人帮助建立和完善,所以这些合同的金额弹性很大,并不仅仅限于采购的周期,而是在于单个项目的建立的不确定性,还在于后期技术升级的再引进,所以合同金额弄出了个几千万美元至几亿美元的如此大的跨度。
    田雨照他们之前联络了蔡司公司,用陈建锋的望远镜的复制品作为敲门砖,付出一大笔费用与蔡司公司签署了引进包括照相机在内的光学器材,火炮射控系统一系列的合作协议,由此开始了鲁北的影像器材产业的升级。
    另一项他们很早开展进行的洽谈却是与西门子公司在电气方面的合作,除了引进一部分电气技术之外,最重要的却是将西门子拥有的试验电力机车实用化,这个项目由西门子公司提供技术人员,利用原有的脱胎于当当车即有轨电车技术的试验电力机车技术入股,在中国合作建立电力机车实用化科研。
    还有一个小项目,却是瑞士的厄利孔20毫米机炮,厄利孔20毫米机炮的起源要追溯到一战末期德国空军采用的贝克机炮,作为机载火炮和防空炮使用。大战结束后,西马格公司购买了这一设计,并作出进一步改进,制造出了“L”型机炮,发射炮弹,重约43公斤,射速350发/秒。
    厄利孔公司随后吞并了西马格,在这个基础上开发了更重型的S型机炮,发射炮弹,重62公斤,射速280发/分。鲁北把L型S型重型机炮,实际上厄利孔最新型的机炮已经开始研发,鲁北也投入部分研究经费,跟踪这型火炮的升级改进。
    随着这些项目的引进,陈建锋就具备了舰船工业的动力机械,结构用钢,水平装甲用钢等关键核心的部分;飞机发动机的引进使得彻底结束了飞机发动机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尽管可能不最先进,但是却具备了自持力。
    英国的6英寸火炮,美国的5英寸火炮,德国的88毫米火炮,博福斯40MM高炮,厄利孔20MM机炮,包括此前的白朗宁系列机枪,李氏步枪,冲锋枪,五四手枪在内,鲁北的枪械火炮生产即形成了系列化。
    大口径的152,系列海军炮可衍生出同口径的要塞炮和陆军炮,以及稍小的105口径系列,或是改变为公制口径的155,125,105,100系列;中口径的88MM高炮和此前鲁北批量生产的系列火炮可以研发,,系列;至于40MM高炮向上可扩大到57MM口径,向下可扩充到30MM,与20MM系列机炮衍生发展型形成中小口径速射炮系列。
    而20MM机炮向下可发展系列机炮或机枪,与机枪形成大口径机枪系列,与系列“枪族”一起构成速射武器步兵武器系列,这样鲁北的军队武器就系列化标准化统一化。
    签署了一系列的合同协议,预付了一部分资金之后,德国的军工集团和军方对于陈调甫施密德的态度那个可不是一般的重视,得知鲁北有意自造军舰,迅速的提供了一系列的舰型的参数,希望鲁北采用,其中一种就是雷倒陈建锋的那个1923型德国在建的鱼雷艇。
    德国最愿意输出地是他们的造舰技术,德国在1925年他们的老舰没到服役年限之前临时不能建造新的大型舰只,出于保持技术连贯性的需要,他们迫切希望有国外客户利用他们的技术设计造舰以验证他们的技术设计。
    可是除了潜艇以及S型鱼雷艇,陈建锋几乎对其他德**舰不感兴趣,特别是当看到德国提供的鱼雷艇之后更是断了从德国引进水面舰艇技术资料的念头,而英美方面又没有合适的舰艇,没办法,只好作弊。
    陈建锋翻弄着二舅哥的不多的藏品,168舰,济南舰这样的大舰放弃,P-6鱼雷艇这种苏联技术的木质结构的小艇,也是引进苏联的湖川级钢铝质水翼鱼雷快艇,62护卫艇,037猎潜艇这四种小型舰艇就可以作为逆向仿制的目标。
    二舅哥的模型藏品除了上述这些,还有一辆99式坦克,一辆92轮式战车,红旗2型导弹再也没有了,这些东西逆向仿制也就能借鉴外形,而且也不知道能到什么时间才能需要或是有能力仿制这些玩意。
    放下这些玩意,陈建锋考虑依靠国内的技术力量难以仿制那些舰艇,二舅哥的那些藏品也见证了他服役的履历,最先是在湖川级鱼雷艇见习,后来担任猎潜艇的水雷部门担任主官,直至在旅大级服役并转业,所以这些舰艇模型都附有详尽的动力武备尺寸的说明,照影绘图并提出相关的性能数据的要求不难,难的是集成建设。
    那种木质鱼雷艇,二舅哥尽管没有在上面服役,但是据他说,首批进口的苏联散件,每块木头都标注了木料在树木上的部位,连生长方向都表明,组装时要严格按照图纸拼装,以免拼装错误造成的受力不符合设计,影像高速航行甚至可能会导致解体的恶果,看来还要设法从德国那里撬一批工程技术人员,或是直接和德**方合作,这样也是一种技术输出。
    可是陈建锋正在欣喜自己的穿越造就对德国的S级鱼雷艇技术逆向输出之时,孙平志和张正红接踵而至带来两个消息,都不是好消息,一个是钱没了,一个却是匪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