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民国三人行》187受伤的困兽[2]

锵锵民国三人行最新章节目录
   德国特别是克虏伯集团的重要性何其重要。
    根据协议,鲁北四川陕西甘肃绥远鲁北将引进克虏伯包括大型高炉新式平炉各种轧机等特大大型设备在内的成套生产设备,涵盖长材,扁平材,钢管以及钢铁产业衍生出的钢丝铁丝等再加工产品诸多成套技术,整个合同执行期长达五年。
    作为德国传统的最大的军火巨头,施密德做主能放弃与维克斯等英美财团的合作选择克虏伯,必然有其缘由,绝对不会因为他的爱国心,毕竟最后的决断权还在陈建锋那里,陈建锋选择克虏伯的目的却是为了船舶工业。
    船舶工业是当前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工业实力和水平的产业,而军舰制造则是这个产业上的精髓,最先进的技术和发明几乎都是先运用到造舰上,军舰制造也引领者工业科技的发展。
    就在中国人在江南制造局的造船厂在1918年接受四艘美国万吨级商船的首艘于1920年下水时而沾沾自喜兴奋不已的时候,日本早在1914年随着金刚号战巡的完工彻底结束了在外国制造大型军舰的历史,其后包括金刚级剩余三艘的全部军舰都在日本本土自己建造。
    日本的造船能力已经达到三十多万吨,其中的军舰制造能力有13万多吨,拥有几乎所有舰船的设计制造能力,而这种设计制造能力涵盖了舰船制造所需的钢材,机械动力,装甲武器等所有系统。
    中国只有江南船厂拥有制造万吨级船舶所需的船台坞道设施,最大的动力装置是为美国订货船只配套的3430和3668马力蒸汽机,同期列强的舰船动力已经进入蒸汽轮机和大型柴油机时代,马力已达10万马力;造船所用的特种钢材如船板都不能自产,装甲钢更是无从涉及。
    尽管一直在努力建设自己的船舶工业,有一个条件极大地制约了鲁北船舶工业的发展速度,就是船舶制造业的设施建设和技术递进所需要的漫长周期。在空白的基础上,必须先建设小型的坞道船台,再在这个基础上从小型舰船的设计制造开始循序渐进的发展。
    鲁北现在造船的主要产品为什么是拖轮和分节驳,就是这些船舶对于船台船坞的要求很低,为什么护法舰队不能直接回到羊角沟进行改装,除了保密,还是受限于基础设施。拆船用得那种临时船台和船坞和造船用得设施齐全的真正船台两码事。
    不说动辄舰船几千吨几万吨的自重产生的压力预应力对于船台结构等的要求,那些沉重的动力机械对于塔吊龙门吊等的要求,光是如何下水就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陆明顾不得参加通车典礼赶回鲁北督造船台等设施的建设。
    相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制约,鲁北在技术累积和人员培养方面却并不存在大的问题,首先是大沽船厂有一批土鳖,德籍技术人员更是弥补了技术的不足。
    单纯从技术方面考虑,还有一条捷径可走,1922年为给阿根廷客户设计建造舰艇,德国以军方暗中为主导建立了船舶建造局,简称IVS,为一些国家设计建造舰艇和潜艇。
    IVS的所有活动都是背着英法等协约国暗中进行的,为外国设计舰艇仅仅是作为为保存德国在舰艇设计建造方面的科技人才和技术的延续,最终是为了德国海军的复兴,而由于德国一战后保留的四艘老旧巡洋舰已经到了退役年限,协约国允许德国建造一批巡洋舰。
    相对于美英,德国的技术并不算最先进,但他们有个优点,便宜而且售后服务好,那是因为他们还要等待验证这些产品的性能,说白了,购买德国技术的阿根廷等国家实际是自己掏钱为德国人做实验。
    陈建锋却是乐于做这样的冤大头,吃亏赚便宜处在的角度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的结果也就不同,双赢,各取所需。
    但是陈建锋却是并不急于开建舰船,而是想拥有舰船制造能力,涵盖舰船制造涉及的所有领域行业的工业生产能力,船舶工业实质上是基础工业被集成在一艘军舰上,是一种工业达到一定程度的标志,其地位等同于后来的航空工业。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现在不想开工军舰,并不是以后不想;而舰船制造技术的累积性周期性以及其对基础设施的苛刻要求,现在不进行相关的积累,并不是代表以后突然间一下子就有了造舰能力,如此这般,使得陈键锋把打造舰船工业寄予德国,而克虏伯又成为最重要的目标。
    在德国,如果与克虏伯合作成功,意味着就与德国的军方军工建立了全面的合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