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海日记》第二百零五页

岳海日记最新章节目录
   地球北京时间2oo7年1o月19日。
    大6历2o9年7月15日晴转多云风力6-7级。
    ————————————————————————————
    今天的天气不错太阳虽然依旧毫不疲惫地释放着热量以印证它的强大可是从下午一点左右开始并且持续了整整大半天的大风却是给炎热的夏季带了丝丝的凉爽。
    当然大风带来的还有满天的云彩在“里城”乃至于周围的几座城市的上方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莫琼祁状告马文晔一案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星期了不过余波却久久不曾散去。在“里城”内无数的人在饭后茶余讨论着这件连续出现转折的事件。
    自然不同于之前我派人宣传的那样莫琼祁被摆放在显著的位置上。这一次我并没有费力去宣传人们就会自动地谈及当天生的事情特别是那种巨大的转变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作为故事主角的我自然成为了众多谈论最多的话题。就像事先计划的那样事件展的那种截然不同的反差让我的名声不断地向上攀升。
    “公正无私”“智慧过人”“高瞻远瞩”等等一切能够赞扬我的词语和我联系起来再结合我以前的善行使得整个“中山王国”都在盛传我的各种事迹。当然这个时候已经不仅仅是案件本身了。
    总之到目前为止我充分了解到了舆论的力量。现在我的人气急剧提升不管是在民间还是朝堂上我都是众人话题的中心。
    当然这一切并不能影响到我的生活。在审完案件之后我的生活充满了忙碌。“马氏商会”需要派人接管并且进行资产重组以使其挥出最大的活力;被“马氏商会”以及马文晔个人牵累的那些家族或者个人也需要处理。处理的方式多种多样罪大恶极的请他们去和没有抗过一百五十杖的马文晔作伴;犯下重罪的处以不同的刑罚同时没收财产;当然还有一些只有一些小罪的则是成为我拉拢或者干脆收服的对象。
    总之我最大的目的就是将“马氏商会”收归己有并且以“马氏商会”为基础开展自己的商业渠道。
    想要完成这一目标就不由地涉及到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处置因为马文晔的死而空留下来的户部尚书之位。
    说起来马文晔还真是倒霉无比。按照我们之前定下的计划对朝廷官员以往犯下的过错既往不咎。若是没有意外的话马文晔这个户部尚书完全可以正式转正。可是偏偏出现了莫琼祁这个敢于挑战权威的愣头青就这么把他告了。
    事实上本来就算是告了也无关紧要毕竟之前宣武王已经说过对众官员以前的罪责既往不咎那么马文晔若是坦诚以前的错误反倒可能没有事情。只可惜他自作聪明地派人刺杀莫琼祁和田氏母子要不是我有先见之明分别派出了那加以及另外一名九级高手进行救援恐怕莫琼祁和田氏母子就得命丧黄泉了。
    而就是马文晔的这种行为直接导致了他的惨淡结局。可以说马文晔完全是给了我一个杀他的机会。不过这件事本身却也给我提了一个醒那就是这些并不是依靠沙迦的精神力进行控制却又在暗地里向我表示友好甚至忠诚的朝廷官员还是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所以在我的一干手下在我的指挥下忙碌于一系列善后事宜的时候我和沙迦两人也不停地忙碌。邀请朝中那些还不能完全控制的官员前来刑部大堂作客在精神上对其形成巨大威慑之时借助沙迦设置的一个阵势的帮助我亲自执行精神控制。
    不得不说使用精神力控制一个在精神上有着不弱修为的武者或者术者是一件疲劳的事情。即便以我的强大的精神力即便借助沙迦用全部精神力设置的那个可以帮助我提高精神力同时对其他人的精神进行压制的阵势的帮助我仍然只能够在一天时间中完全控制三名官员。
    吏部尚书陈传浩是我第一个控制的对象。别看因为亲戚的关系在平时陈传浩对我热情得很并且在很多事情上支持我可是一旦涉及到家族利益这位尚书大人就变得完全不同了。可以说我这个现在的同盟者是除了右相王行明之外最大的变数。所以我第一个下手的目标就是他。
    接下来沙迦建议我控制六部的一些侍郎级别的官员以他们为锻炼目标进而向着最后一个关键性人物起冲击。
    在过去的几天时间中我将所有的六部侍郎控制了并且连带着控制了一些带兵的将领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就在昨天沙迦告诉我的经验差不多了。
    好好地休息了一晚我精神奕奕地参加这一天的早朝。
    今天朝议的内容就是确定户部尚书的人选。大殿上众人讨论了半天却是没有得到统一的意见于是在潜意识中凡是听取我的意见的宣武王将目光转向了我道:“范卿你认为如何?”
    我抱拳行了一礼然后胸有成竹地道:“陛下臣认为各位大人所举荐的官员全都具有不错的能力。可是臣却注意到诸位大人全都忽略了一个问题。”
    看着众人疑惑的目光我微微一笑道:“当然诸位大人认为户部尚书必须具备廉洁的品德可是就臣所知作为户部尚书廉洁固然是需要的一个品德更是最重要的还是能力!不仅仅是管理钱财的能力更是经营钱财的能力!”
    “经营钱财?”宣武王和众大臣脸上同时露出疑惑的眼神前者更是不由自主地问了出来。
    “不错经营。”我侃侃而谈道:“臣观历年户部尚书大人所作所为包括已故的肃亲王主持户部时候的行为现除了依靠现在已有的产业和钱财来源渠道之外并不曾有人想到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大。”
    我从衣袖中拿出一本帐簿翻到某一页读到:“景山元年国库收入五千六百三十九亿金币;到了景山二十九年国库收入上升到了七千两百九十七亿金币。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国库收入增加了可是陛下和各位大人知道这增加的钱财来自哪儿吗?”
    (景山元年也就是“中山王国”开国之时第一任国王在位二十九年。)
    我的视线在众人脸上溜了一圈然后道:“其中除了抄没犯罪份子的家财之外绝大部分来源于百姓增加的赋税。另外臣曾经算过若是除去这一部分景山二十九年比之景山元年的国库收入少了近一千亿金币。”
    “臣就想国库收入为什么会减少呢?要知道我‘中山王国’经过二十九年的展可以说各方面稳定下来甚至于掌握在国家手中的各项资源都多了不少可是为什么反而减少了?甚至需要通过提高百姓赋税这种涸泽而渔的方法来维持表面上的国库收入的增加?”
    不等众人想明白其中的究竟我继续道:“再看去年的国库收入约五千四百三十多亿。相较于景山元年除去税收方面的因素国库收入整整少了近两千亿金币。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中山王国’经过两百多年的展居然比之建国之初还要不如这简直不敢想像!”
    “其中的具体原因微臣不想多说因为在这方面陛下以及诸位大人已经在积极改善。可是那最为关键的一点并没有展现出来。那就是户部缺乏经营的手段。”
    “大家都知道商人赚钱。一般的商人能够有个百分之二十的回报已经是十分不错了像那些大型的商会一般来说全年的纯利润一般都占据原有资产的百分之五十左右。而刚刚被抄没的‘马氏商会’更是达到了平均每年百分之七十的增长度。”
    “民间的商人自然无法和我们掌握了国家几乎所有资源的户部的财力相比而且因为官府本身的优势只要稍微经营一下户部所掌握的资产完全可以不断地钱生钱不断地累积下去进而改善整个‘中山王国’的基础建设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像现在一样需要通过从百姓身上收取高昂的税收来实现国库收入的表面光彩!”
    说到这里我停了下来看到众人脸上若有所思的神色知道我的话起到了作用打铁趁热地道:“现在的情况很明显户部缺少一种妥善地运用手中资源的能力这不仅仅是一个户部尚书的问题更是机构庞大的户部整体的问题。陛下臣认为户部的改革势必要进行了否则不但无法带给我们的子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更无法提供大量的钱财以应付即将到来的大6混战。”
    宣武王对我的话自然是言听计从更何况我说得很有道理他没有反驳的理由;其他的大臣虽然彼此之间不知道其他人现在已经全部成为了我的手下可是不管怎样我的话都要听的。于是在宣武王还没有作出正式决定之前一片片的叫好声从大殿中众人的口中飘了出来。其中尤以三名户部侍郎的话最为中肯毕竟他们实际上就是户部的实际管理人员对户部的一些弊端自然有切身体会。
    一切的一切最终就从定立户部尚书变成了整个户部的大改革。而理所当然地提出这一话题的我在众位大臣的共同推举之下在宣武王的肯之下就位户部尚书。当然与此同时我也将辞去刑部侍郎的职位因为这个官职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我通过他来提高名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再则在刑部做事最多也就是解决法律上面的问题罢了对百姓的影响面并不很广。可是户部却不同了他涉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按照计划我成为户部尚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降低赋税将百姓头上的各项税收简化为人头税、田产税以及商业税三个大项目。
    第一个人头税每一个人所需要的缴纳的税收都是相同的每一年为一个金币算是基础的一项税收。根据“中山王国”目前现有的一亿三千六百万人口一年只能获得税收一亿三千多万金币在整个国库收入中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对那些生活艰苦的百姓来说绝对是一件幸事。
    第二项田产税。拥有的田产越多所需要缴纳的税收也相应的增加。当然田产本身分为劣田、普田以及良田每一种田产都有不同的税收标准并不按照田地所产进行收税。
    最后一个商业税则是种类繁多不过基本的商业税定位百分之二十像一些战略物资或者高利润产业又或者特种行业都会进行相应的税收增加。
    另外还有一部分产业的税收还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降低。另外为了对商会的规模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我还计划每年通过一次对商会的资产调查。凡是年利润达到过百亿金币的商会国家将会将其定性为垄断然后对其进行资产重组。当然这最后一点在很多方面并不适合现在的国际国内形势暂不予考虑。
    这仅仅是税收一项。而最重要的还是利用国家资源进行各种方式的经营比如可以和民间资金进行合作共同开矿产又或者通过合资的方式共同展某一行业。其中还可以利用国家本身的优势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