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南海扬帆》第六十三章:花谢孟买(三)[2]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最新章节目录
   力已由战前的110万人膨胀到了140万人的规模。除了原有的11个集团军所编制的35个师和15个独立旅,印度陆军在中部地区又新组建了10个主要由预备役军人组成的整编师。
    由于印度军人的工资特别是福利待遇远远高于普通市民—参加营地训练时,每天有生活补助;从驻地到训练场有差旅补助;节假日参加训练领取双倍薪金和补助;本人和直系亲属享受免费医疗;军官服役20年、士官和士兵服役17年后可享受退休金。因此许多的印度人都把成为职业军人当作谋生和养家糊口的最佳途径。而在眼前朝不保夕的战乱条件下,加入军队更成为众多印度人感觉最有保障的职业了。
    所以虽然按照印度军方的动员程序优先动员了包括:预备役军官、低级委任军官及士兵在内的第一线预备役人员。但在紧急状态时可召回的当年退休、退役的军官和低级委任军官。而根据国家服役条例又在紧急状态时可召回了所有退役军人。但依旧有超过20万来自印度北部各邦民间的新兵“踊跃”的加入到“保卫印度”的行列中来了。虽然纸面上的数字令人激动,但是并不是所有希望参军的人都是军队短缺和需要的人才。迅速的膨胀不仅造成了印度三军总兵力远远超出印度国力可以承受的编制,但同时军官和专业技术人士却又严重缺编的怪现象。在马六甲战区损失了大量骨干力量之后,印度目前陆军军官缺编情况极为严重,缺编率高达24%。
    从一定程度上将,印度军队是重复了当年日本帝国的错误。在和平时期印度军方大规模征召年轻军士进入军官候补学校接受教育培训,以便从中选拔军官,补充到部队中去,缓解军官严重缺编的现状。但是由于种姓制度的要求印度军方对军官保持较高的标准和要求,这一办法却往往无法奏效,因为许多低种姓出身的军士甚至无法通过入学考试。而在目前的危机之下,印度军方却又为了盲目的追求数量而打开方便之门,将许多根本不具备指挥能力的军官推上了一线。贝尔高姆上校显然便是其中之一。
    虽然已经入伍10年了,但贝尔高姆上校一直所担任的都不过是印度陆军第4机械化步兵师的一个文职军官而已,在第4机械化步兵师开赴马来西亚前线之后,作为部队文职人员他转入后方部队,接管开赴前线的部队所留下的各种装备、物资、财务帐目及个人物品等。此刻仅仅因为他的军衔比较高,竟成为一个师的指挥官。
    当正当蒙吉尔突出部内印度陆军3个整编动员师所组成了近5万人的防御部队,依托着壕沟和堡垒幻想着如何击退中国陆军的进攻之时,呼啸的火箭弹便将他们迷梦击的粉碎。在密集的中国陆军炮火,很多第一次走上战场的印度陆军新兵由于缺乏训练而选择了第一时间捂着耳朵四散奔逃,这种几乎是本能的行为令临空爆炸的榴弹几乎弹无虚发,而不等硝烟散去,中国陆军第12装甲师的坦克集群已经出现在了地平线之上了。
    一方是训练有素且卯足了劲的机械化精锐,一方则是刚刚开始摸枪为了吃饱饭而走入军营的徒步步兵。战争还没有打响,胜负便早已明了,面对着被称为“中国豹”的99G型主战坦克所组成的铁甲洪流,只要没有被炸傻,印度陆军新兵往往会第一时间丢掉步枪,向后方四散奔逃。而少数扛着反坦克火箭筒的勇士,往往也会在进入射程将自己肩上的武器胡乱的射完了事。印度陆军曾一度自行可以抵挡住中国陆军数周之久的蒙吉尔突出部仅在不到12个小时之内便土崩瓦解。一时间比哈尔邦的首府巴特那陷入风声鹤唳的恐慌之中,无数的溃逃的新兵在城市里到处宣传着中国陆军的不可战胜。从印度中部运送援兵的火车成为了城市的富人和逃兵争抢的逃生工具。为了方便访问,请牢记bxwx小说网,,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