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第449章养虎为患[2]

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王和匈奴人的具体谈判结果。在结果没有出来之前,还是谨慎一些好,不要妄下结论,以免陷入被动。”
    这是严重的警告了。méng武谨xiǎo慎微,听到公子腾的话,心知肚明,不再发表意见,而王贲却隐约感觉到事情正在向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
    当夜,王贲悄悄拜访méng武。
    méng武也不做隐瞒,把始皇帝的决策如实相告。在北军这一块,两者利益一致,都寻求最大的控制权,但现在形势对他们非常不利。
    王贲虽然有所预感,但听到始皇帝的决策,他还是浑身冰冷,巨大的危机感扑面而至,让他不堪承受。
    “皇帝选择支持武烈王,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méng武神sè凝重地说道,“虽然皇帝一度犹豫,认为北军内部的互相钳制有利于咸阳控制北军,但李斯、赵亥、周青臣等大臣考虑到十万北军回镇京师最终还要落实在武烈王的支持上,中央财政危机的缓解也要落实在武烈王完全掌控北疆的基础上,尤其重要的是,中央集权更需要利用北疆武力来威慑和镇慑地方,所以李斯等大臣最终还是一致劝谏皇帝坚决支持武烈王。”
    “相比较而言,中央更着重于对关东地区的控制,对六个封国的控制。李斯等大臣宁愿让武烈王控制北疆,利用中央财政来钳制武烈王,也不愿意看到中央失去对封国和关东郡县的控制。这两者利益的轻重,咸阳宫还是有清晰的判断。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始皇帝最终还是决定把北疆和北军jiāo给武烈王,而不是让北疆和北军陷入长久的危机当中,以致影响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影响到中央缓解财政危机。”
    王贲神sè冷峻,坐在火盆边上久久不语。
    他失算了,无论对武烈王本人还是对咸阳政局的分析都出现了错误,这个错误让他掉进了武烈王设下的陷阱,陷入生存危机。侥幸的是,始皇帝因为前车之鉴,不想再掀起一场屠戮风暴,更不想失去老秦人对大秦的忠诚,所以他让méng武和公子腾联袂赶赴北疆,名义上是调解,实际上就是bī迫王贲主动请辞,离开北军。
    北军内部矛盾的公开化,北军内部的分裂危机,肯定需要一个人来承担责任,而这个人就是王贲。
    王贲请辞,西北疆的镇戍主力回镇京师,北军内部的西北疆势力遭到致命打击,“分封”贵族对北军控制力进一步减弱,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血淋淋的杀戮,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然而,“分封”贵族集团面对始皇帝和武烈王一次次的联手攻击,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
    统一完成,始皇帝和武烈王拿出来进行南北战争的策略,把王翦、麃公、méng武等征伐楚国的军队主力调到了北疆;接着以同样的借口建设新北军,撤消了四大镇戍区;然后就是挑起了老秦人和关东系的“战争”,把王翦、麃公、王绾等老秦权贵一起赶出了咸阳;如今风暴再至,又要把王贲赶出北军,给西北疆势力以致命一击。如果始皇帝和武烈王顺利达到目的,那么在咸阳依靠武烈王控制北军之后,恐怕就要对关东地方势力展开狂风暴雨般的打击了。
    中央集权的步伐越来越快,“分封”贵族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利益,当然要展开反击。
    “武烈王以开市来换取匈奴人的停战仅仅是稳定北疆的开始。”méng武继续说道,“如果我的预料不错,武烈王最终的目的可能是与匈奴人议和结盟。”
    王贲抬头望着méng武,凝神细听。
    “武烈王在稳定北疆的策略上,一向看重河西大月氏的作用,而与河西大月氏的结盟,在过去几年里,尤其在统一大战的关键时刻,屡屡发挥作用,有效遏制了匈奴人对长城防线的攻击。现如今天下大势变了,继续维持与河西大月氏的盟约,并不能给北疆带来稳定,相反,与匈奴人结盟,才能给北疆带来长久的稳定。”
    “中土尚未统一的时候,匈奴人南下攻击就连番受阻,现在中土统一了,匈奴人实际上失去了南下入侵的最佳时机,为此,匈奴人肯定也要改变策略。”
    “今日西北疆的局势是三强鼎立,我大秦实力最强,匈奴人次之,大月氏最弱。无疑,匈奴人要打大月氏,武烈王同样图谋攻占河西。大秦迫于财政危机,无力北伐,只能据长城坚守,此刻假如能坚定匈奴人攻打河西的想法,让匈奴人和大月氏陷入长期战争,那么等到两者打得两败俱伤之际,也就是我大秦北伐之刻。不出意外的话,大秦可轻松拿下河西,横扫河套。”
    “武烈王建下此等功勋,必定会对咸阳产生致命威胁。”méng武说到这里抚须轻叹,“所以,武烈王此策若想得到皇帝的许可,恐怕很难。”
    王贲明白了,咸阳政局要发生变化,很多事已经变得不确定,始皇帝解决北军内部危机的决策或许要发生转变。
    =
    =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