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第434章放手一搏[2]

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受审。在冯鸷的罪责没有核实之前,冯劫依律规避,官职爵位都予以保留。
    冯鸷一案刚刚爆发,从中原、两淮传来急奏,在两地郡县任职的七名冯氏子弟再爆大案,而罪责无非就是贪赃枉法、勾结六国余孽、图谋叛luàn等等。yù加之罪,何患无辞,我要围杀你,白的也能变成黑的。
    始皇帝一律压制,拖延时间,给关东系反击赢得时间。
    但关东人尚未拿出对策,京中又爆大案,冯去疾和冯氏一系的十几名官员牵涉其中。冯去疾遭到羁押,关进西浦大牢,等待廷尉府审讯。
    军中也动手了,北军统率部上奏,凡冯氏一系的将领均遭弹劾,虽罪名不一,但大秦严刑峻法,足以将他们打入地狱。
    最后,大秦贵族集团开始对冯氏势力最为庞大的晋中三郡开始“围剿”,先是河东,然后是太原,最后是冯氏的根基之地上党,凡冯氏一系的官员,不分级别高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纷纷落马,无一落网。
    咸阳急令,凡涉案官员,一律押往京城受审。
    =
    大秦本土贵族集团发起的这场“围剿”冯氏的政治攻击异常凶猛,摧枯拉朽一般,势如破竹,打得关东系毫无还手之力,即便有始皇帝和咸阳宫的全力支撑,也是一败涂地,再无反败为胜的可能。
    蒙武从北疆日夜兼程而回,但大势已去,徒呼奈何。他只能调用关东贵族集团的所有力量,竭尽全力阻御大秦本土贵族的“攻击”,以防止蒙氏和其他关东势力被卷进这场可怕的风暴,以致于尸骨无存。
    冯鸷和冯氏一系的官员陆续押解到京城,廷尉府开始审理。李斯蓄意拖延,审讯速度极其缓慢。
    太傅、上将军公子宝鼎,左右丞相隗状和王绾,太尉公子腾,驷车庶长公子豹,护军中尉王翦等公卿大臣联名弹劾李斯,指责其审案不利,一致要求罢免李斯。
    始皇帝忍无可忍了,在廷议上公开斥责左丞相王绾。
    左丞相王绾负责中央财政,始皇帝认为造成当前国内局势紧张的直接原因是财政政策上的错误,虽然治粟内史府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做为主掌中央财政的丞相,同样要承担罪责。
    始皇帝下诏,罢黜左丞相王绾,由右丞相隗状暂时代领左丞相事,独揽相权。
    这是一石二鸟之计,既打击了老秦人,又拉拢了楚系,可以迅速分化大秦本土贵族集团。
    =
    始皇帝的做法激怒了老秦人。
    护军中尉王翦愤而请辞,离开了咸阳,返回频阳。
    中将军麃公愤而请辞,解甲归田。
    驷车庶长公子豹在廷议上痛骂李斯,因为过于激动,打了李斯一个大巴掌,结果被赶出了朝堂。
    太傅、上将军公子宝鼎,丞相隗状,太尉公子腾等三位大臣联名上奏,为防止局势失控,恳请始皇帝允许他们联合审理此案,以便在最短时间内稳定政局。
    始皇帝没有答应,而是命令公子宝鼎马上赶赴离石要塞,掌控北军。
    这是要把宝鼎赶离咸阳,让大秦本土贵族失去最强后盾,釜底chōu薪。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宝鼎在回家的路上马失前蹄,摔断了腿,走不了了。
    =
    新年过后,咸阳掀起的这场风暴迅速席卷中土。
    北军将率纷纷上奏,王贲、羌廆、辛胜、李信等北军统率向咸阳施压。
    代王公子将闾、齐王公子骧、楚王公子昌、吴王公子高和南海王公子峤也先后上奏,恳请始皇帝考虑到当前动dàng的国内局势,马上结束冯氏大案,尽快稳定咸阳政局。
    与此同时,江南镇戍官长杨端和、两淮镇戍官长张唐、江东镇戍官长麃浚和岭南镇戍官长王嵩也上奏施压。
    地方郡县官长的奏章也蜂拥而至,劝请始皇帝马上稳定政局,调整国策,确保大秦对中土的控制。
    始皇帝和咸阳宫终于承受不了重压。正月底,始皇帝下诏,由丞相隗状、太尉公子腾并廷尉卿李斯,联合审案。
    二月初,在始皇帝的催bī下,武烈王公子宝鼎不得不拖着一条受伤的腿,离京赶赴北疆。
    二月中,冯氏一案审结,冯劫罢黜,贬为庶民。冯去疾贬为庶民。冯毋择降爵。冯鸷等十几名官员枭首,二十多名冯氏一系官员流放,余者尽数被驱,冯氏及其子弟mén生永久禁锢。
    权势显赫的冯氏就此衰落,关东系遭到沉重打击。
    =
    =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