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第424章帝国时代的来临[2]

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统一之初,以铁腕镇制功臣,强行把分封之议压制了下去,而伴随着这一举措的就是遏制和打击功臣,把王翦、méng武、王贲、羌廆、杨端和、冯毋择、李信这些功勋卓著的大将的兵权统统剥夺了,无论年纪大xiǎo,一律赶出朝堂,赶出军队。
    看看历史上的大秦南征,其统率竟然是一直名不见经传的屠睢、任嚣之流,而几年后的北伐,其统率竟然是méng恬,由此可以推测一下,王翦、méng武、王贲、杨端和这些在统一大战中建下显赫功勋的将军们都去哪了。尤其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十二年后秦王政死了,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大luàn,这时候出来力挽狂澜的竟然是章邯,而章邯之前从未在历史记载中出现,那么不得不问一下,王翦、羌廆等人当时在哪?假如他们年纪大了,都死了,那王贲、李信这些人应该还在吧?为什么他们自大秦统一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历史记载中?
    始皇帝肯定把这批功臣们镇压了,至于是解甲归田还是血腥诛杀,那就不得而知了。总而言之一句话,统一大战中的功臣们不可能在十二年里全部死光了,一大批功勋卓著者总能活下来几个,但既然在大秦生死存亡之刻,由章邯、王离出来力挽狂澜,那只能说明这些功臣们都死了,都死在始皇帝发动的政治风暴之中。
    今日形势和历史上的形势不一样,今日大秦有功勋卓著的太子扶苏,有声名显赫的公子宝鼎等宗室和外戚大臣,这在历史上都是没有的政治势力,所以始皇帝不可能像历史上一样,以自己的铁腕强行镇制功臣们,摧毁分封之议。
    始皇帝必须在分封上让步,别无选择。
    =
    深夜,御书房。
    始皇帝非常疲惫,斜躺在火盆边,默默地凝神沉思。
    宝鼎坐在案几旁边,不停地翻阅着文卷。
    “没有想到,你和朕一样,竟也成了众矢之的。”始皇帝叹了口气,摇头苦笑。
    宝鼎略略皱眉,把文卷推到一边,也坐到了火盆边上。
    始皇帝死守分封的大mén,但宝鼎联合贵族们硬是推开了这扇大mén,虽然这扇大mén目前的开度非常有限,然而,分封大cháo呼啸而来,始皇帝和宝鼎即便联手抵御,也无法让这扇大mén保持原有的开度了。
    “你这位太傅现在可是处在风口làng尖上。”始皇帝看到宝鼎眼里掠过一丝恼怒之sè,不禁揶揄道,“稍不xiǎo心,恐怕有灭顶之灾啊。”
    始皇帝原先一直对宝鼎颇有怨言,毕竟当初是他bī迫咸阳宫打开了分封之mén,他无法相信宝鼎的诺言,现在他倒是相信宝鼎的确是在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了,因为朝堂上公开反对加建封国的大臣就是以公子宝鼎为首,假如没有公子宝鼎的坚决反对,始皇帝认为自己已经妥协了。
    “我说过,该出手的时候就得出手。”宝鼎神sè冷峻地说道,“王翦、麃公的年纪都大了,做什么事都力求稳妥,但两淮和江东在目前局面下,过份稳妥就是软弱,就会助长叛逆的嚣张气焰,所以必须换两个人去镇戍两淮和江东,血腥镇压,绝不姑息。”
    “王翦和麃公都是功勋卓著的上将军,这时候把他们一起调回京城,未必合适。”
    始皇帝显然不愿意在此刻把两位老将军一起调回京城。
    “西北疆局势紧张,让王翦去主持西北疆军事,让麃公镇戍北地,这个理由足够了。”
    始皇帝考虑了一下,微微点头,“朕认为,把王贲调去镇戍东北疆,让他远征辽东最为合适。王翦和麃公调离,王贲则去镇戍东北疆,那谁去镇戍两淮和江东?”
    “从北疆调人。”宝鼎说道,“让司马尚去两淮,让司马断去江东。”
    “司马尚?”始皇帝没想到宝鼎要把司马尚放到两淮,颇感惊讶。
    “我已经控制了代北,司马尚没有必要再留在北疆了。他应该得到重用,让关东人看一看,我大秦并不亏待降将,只要你给大秦建功,一样可以封侯拜将。”
    始皇帝想了片刻,lù出一丝笑容,“山东那边呢?”
    “让méng武镇戍上郡。”宝鼎毫不犹豫地说道,“冯毋择和李信随王贲去远征辽东,镇戍东北疆,互为牵制。”
    “谁代替méng武、冯毋择镇戍山东?”
    “从中枢调人吧。”宝鼎断用力一挥手,“这一次,中枢要动一动了,很多人在这个位置上坐得太久,有些忘乎所以了。”
    =
    =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