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第363章又是新年[2]

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就说过,此仗的目标就是蓟城,就是夺取督亢,这个战绩足够显赫了,也足以帮助咸阳威慑中土诸侯国。既然最大的目标达到了,又何必为了一些小功劳而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冒险远征?假如战败损兵折将那就得不偿失了。燕国君臣和军队逃到辽西苟延残喘,深陷腹背受敌的困境,前有秦军,后有东胡,日子非常难过,他们能坚持多久?又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如其劳师远征,倒不如在他们难以为继的时候,施展各种手段,威逼利诱、挑拨离间、收买贿赂,等等,让他们自己崩溃,岂不是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当然了,燕国也有可能在辽西辽东坚持下去,也有可能和秦军长期对峙,但秦军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绝不能冒险远征数千里。此刻的燕国对秦国而言已经没有什么威胁,已经不重要了,对秦国而言接下来是如何击败匈奴人稳固北疆,然后就是与齐楚决战,统一中土。
    王翦胸有成竹,宝鼎也没有必要自找没趣,所以他书告公子扶苏,你去想方设法劝降蓟城,这就是你的功劳,其他的事任由王翦处置,时机到了,我自会出手。
    =
    一个月后,蓟城投降。
    消息传到咸阳,咸阳举城欢庆。
    新年将至,这个消息传到中原,传到各诸侯国,秦楚韩魏震惊,中原局势更趋稳定。虽然燕国还没有亡国,但燕国京都沦陷,又失去督亢粮仓,从此失去反击之力,事实上它等同于亡国了,除非出现奇迹,比如秦国在代北或者中原决战中败北,兵败如山倒,否则燕国是再无复兴之可能。
    新年转瞬即逝,武烈侯赶赴蓟城,与公子扶苏、王翦商议建封国一事。
    此事宝鼎和王翦早就商议妥当了,但宝鼎心急,非要以最快速度拿下燕国,以便实施此策,而王翦稳重,不敢冒险,倾向于缓攻。宝鼎不得以,夺王翦军权,两次攻燕,赢得了战场上的胜利,但同时也在两人之间造成了矛盾。
    咸阳乐于看到宝鼎和王翦“反目成仇”,而宝鼎和王翦却非常克制,绝不给咸阳分裂他们的机会,结果宝鼎借此良机拿到了军权,而王翦却拿到了吞灭燕国的功勋。王翦一直是秦军统率,先灭赵,再灭燕,居功至伟,终于爵至列侯。
    宝鼎和王翦配合默契,至此完成了前期所定目标,接下来就是以武力胁迫咸阳建封国了。
    什么叫武力胁迫?不是拿军队去胁迫,而是靠宝鼎和王翦的个人实力。宝鼎是大秦武烈侯,一等封君,官拜太傅,领代北河北和燕三地军政大权;王翦是大秦武成侯,一等军功爵列侯,官拜上将军,秦军统率。这两个人的实力加在一起,足以威慑咸阳。
    公子扶苏看到两人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根本看不出来之前的矛盾,心里蓦然有了一丝明悟。或许,先前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两人的谋划,不过这其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恐怕除了他们自己,谁也不知道哪件事是真,哪件事是假。
    “你已经决定了?”宝鼎目露歉疚之色,摇了摇头,“这个代价未免太大了。”
    王翦指指自己花白的胡须,“你看看……我老了,也该回家颐养天年了。”
    宝鼎苦笑,“你是大秦最后一个上将军。”
    “我是不是应该感到荣幸?”王翦笑了起来。
    大秦疆域大了,战场多了,军队多了,国防策略、军事制度都要随之改变。中央要集权,军权要更加集中于中央,发兵权和统兵权的掌控肯定要变革,军事决策权、军事行政权和军事指挥权的划分将更加明确。
    大秦过去只有一个上将军的武官职,是大秦军队的最高统兵官,也是战场最高指挥者,但这一制度马上就得改,否则就无法适应统一战场的需要。现在大秦实际上有四个战场,代北、燕、中原和江南,如果加上镇戍上郡、北地和陇西的镇戍军,那就是五个战场,五支大军,需要五个战场最高指挥官,也就是五个上将军。由五个上将军统领和指挥五支军队,这显然有利于中央对军权和军队的控制。
    咸阳宫已经意识到兵制改革迫在眉睫,但王翦这个上将军实力太强,势力太大,不敢动,唯恐动摇了军心,这时候武烈侯主动给咸阳宫送来了一次机会,但秦王政犹豫不决,因为很明显,这是武烈侯的诱饵,只要秦王政吞下这个诱饵,即便在兵制改革上取得了进展,但必然要在其他方面付出更大的代价。
    好在公子豹等宗室大臣看到了更严重的危机,以日益激烈的宗室和异姓贵族之间的矛盾说服了秦王政,让秦王政意识到兵制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而且不能再耽搁了,由此秦王政才下定决心,把武烈侯做为兵制改革的“探路石”和“急先锋”,利用武烈侯和王翦对军权的争夺制造兵制改革的契机。
    这一切都在武烈侯和王翦的谋划之中,而目的就是以军权来换取封国制的实施。
    =
    =
    =
    [w w w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