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第323章咸阳的挑战[2]

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武烈侯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范增郑重说道,“我听说,武烈侯与秦王有十年之约。以此来推测,武烈侯在未来几年肯定要打楚国。”
    宝鼎沉吟不语。
    项燕这一招高明,他撕下了脸上的面具,豪气冲天地向武烈侯挑战。你敢不敢应战?
    楚国阳文君的实力过于庞大,就算景氏和项氏利用手上的武力杀了阳文君,也无法铲除他的势力。比如当年的春申君,阳文君和李园虽然把他杀了,却一直无法彻底铲除他的势力。原因很简单,楚国贵族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从血缘、姻亲到利益,等等,这些东西把楚国贵族们连到了一起,楚国的贵族势力就像一棵根繁叶茂盘根错节的参天大树,砍断一根旁枝容易,砍断一片旁枝却是千难万难。
    阳文君的势力一旦展开反击,楚国政局就要乱,不要说与齐国合纵抗秦了,就连维持楚国自身的稳定都有问题。楚国一旦大乱,中原秦军乘势杀进,楚国就完了。所以,景氏和项氏不但要在诛杀阳文君的时候稳住中原的武烈侯,更要在其后镇压、收买和分化阳文君所在势力的过程中,继续稳住中原的武烈侯,为此他们需要一段时间,而有了这段时间的缓冲,景氏和项氏就有足够的把握彻底控制朝政,稳定整个楚国局势。
    本来他们无法赢得这个时间,但咸阳政局的变化给了他们机会。
    咸阳政局的变化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是齐国成了秦国的死敌,二是老秦人和熊氏外戚与秦王政陷入了僵持。这种情况下,景氏和项氏就敢于“破釜沉舟”了。假如他们诛杀了阳文君之后,武烈侯要带着中原秦军攻打楚国,他们就竭尽全力应战。这仗一打,齐国肯定要乘机攻打中原,中原就此陷入混战。
    中原烽烟四起,河北局势就岌岌可危。中原和河北都陷入了危机,秦军一旦在两个战场上都陷入僵局甚至打了败仗,那必然影响到咸阳政局。到了那个时候,秦王政就可以利用形势,展开凶猛反击,借机狠狠打击老秦人。老秦人不会重蹈覆辙,必定以战场上的全面退却来迫使秦王政屈服,于是当年的“悲剧”极有可能重演,秦王政会像当年的昭襄王一样,毫不犹豫地举起屠刀砍向老秦人。
    咸阳政局一旦发展到那种地步,武烈侯就是有天纵之才也无法力挽狂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局势崩溃,看着秦军兵败如山倒,看着统一的大好形势毁于旦夕之间。
    景氏和项氏就是抓住了武烈侯的这一“软肋”,逼着他妥协。你抛弃阳文君,我们就暂时维持盟约。这个盟约给景氏和项氏赢得了足够的时间,也给武烈侯赢得了解决咸阳危机,稳定河北和中原的时间。
    几年后,秦军实力更强,而齐楚两国的合纵联军也养精蓄锐到了可以决战之刻,双方随即决战于中原,各凭本事,一决胜负。
    范增望着宝鼎,目露挑衅之色。你敢不敢应战?敢不敢与齐楚联军光明正大地打一仗?
    宝鼎其实没有选择,楚人把他的软肋抓得牢牢的,他根本没有挣脱的可能。
    只有抛弃阳文君了。宝鼎暗自叹息,伸出三个指头,“三年,如何?”
    三年后,宝鼎相信咸阳政局会在各方的妥协下求得暂时的稳定,河北和中原也都能从大饥荒的重创中恢复过来,而西南地区的南岭大渠也已经开凿完成,开拓西南的障碍已经彻底扫清,秦国完全具备了与齐楚联军进行生死决战的条件。
    范增当即点头,向宝鼎伸出一只手掌,兴奋地说道,“武烈侯,我们击掌为誓。”
    宝鼎淡然一笑,与范增手掌相击。
    =
    送走了范增,宝鼎急召中原军政官长,商议防御齐国之策。
    “秋收之后,上将军王翦肯定要攻打中山。”宝鼎面对文武官长,郑重说道,“齐国会趁此机会威胁我中原。以中原目前的形势,只有被动防御。今天请大家来,就是商量防御之策。”
    宝鼎说完之后,帐内鸦雀无声,众人疑惑地望着,不知道武烈侯这是何意?难道武烈侯打算冷眼旁观,任由咸阳杀得血流成河?
    =
    =
    =
    [w w w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