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第312章变故[2]

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信击败他,如今看到其本人,秦王政感受到了一股扑面而至的重压,这股重压让其不再自信。宝鼎终于变成了雄鹰,这只雄鹰志向高远,一个小小的咸阳根本不在他的视线之内,这才是秦王政最为头痛的事。
    宝鼎眼里的秦王政变了,不再是心目中的千古一帝,而是像中土其他诸侯国的大王一样,沉迷于权力,把博弈当作毕生的事业,把君权至上当做其人生最高的目标。宝鼎很疲惫,也很厌倦,所以再见秦王政的时候,他发自内心的憎恶这位大王,甚至有一点仇视这位大王。
    帝国在你的统治下,十五年就分崩离析,中土千千万万的生灵因为你而无辜死去,如今我不顾一切地去拯救你的帝国,去拯救中土的生灵,但你呢?你把我当作对手,当作必欲杀之而后快的敌人,现在更是亲自跑到中原来逼迫我向你低头,你以为我不敢拔剑?我不是不敢拔剑,我是不愿拔剑,唯恐祸及中土,祸及生灵,但假如你把我逼得走投无路了,那对不起,我即使变成了涂炭生灵的恶魔,我也要灭了你。
    但满肚子怨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在心里发泄一下可以,最终还得面对现实。宝鼎和秦王政之间不仅是实力上的差距,他们是君臣,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君臣不存在利益上的一致性,君臣之间的矛盾若想得以缓和,然后实现彼此利益上的最大化,必须要用大智慧。造反、叛乱、弑君永远是代价最大的暴力手段,就今日的局面和未来帝国的命运来说,宝鼎必须要用大智慧去赢得最大化的利益。
    宝鼎以满面笑容掩盖了心里的憎恶,但他不再像过去那样毕恭毕敬,言辞上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谦恭小心,或许是因为获得了胜利和功勋,他的腰杆硬了,胆气壮了,虽说不上骄横跋扈,但那股矜持和傲慢却异常的浓烈。
    兄弟两人秉烛长谈。宝鼎以当前中土形势和统一大业的趋势为基础,详尽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治国思路,但他在关键地方说得很含蓄,毕竟历史在他的推动下正在改变,历史轨迹的偏差随着统一进程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国策,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便是秦王政和中枢,也不得不顺应历史的潮流去调整治国策略。
    宝鼎明确表达了妥协的意思。其实不论是中原大战还是河北大战,宝鼎都把功劳分给了关东人,蒙氏和冯氏从中受益,他们在军中依旧是一股大势力,这本身就是妥协,只不过秦王政需要的是对军事的全部掌控权,包括军队的统兵权。
    秦王政对宝鼎的让步很满意,此次东巡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达到了,所以他对宝鼎不经中枢同意,就以中原形势危急为理由把中原大军撤回一事不予追究了。不管怎么说,宝鼎手里有临机处置大权,执意追究的话摆明了就是撕破脸了。
    “河北还有大战吗?”秦王政对此很关心。从他的立场出发,他更关注的是何时吞灭赵国,而不是如何拯救灾民,如何尽快扼杀大饥荒。
    “应该还有一场大战。”宝鼎把自己对河北局势的分析大概说了一下,“关键是郭开。假如郭开非常果断,下手够狠,李牧必死。相比起来,李牧考虑的问题就多了,毕竟兵变也罢,更换王统也罢,都是伤筋动骨的大事,稍有不慎就完了。”
    秦王政想了一下,称赞道,“你的决策我支持,的确应该结束河北大战,否则何以激化赵国内部的矛盾?李牧一死,河北就没有大战了,这对我们攻打齐国非常有利。”
    “大王准备打齐国了?”
    秦王政诧异地看了宝鼎一眼,“怎么?你的下一个目标不是齐国?”
    宝鼎摇摇头,“我的下一个目标是楚国。”
    秦王政微微皱眉,马上问道,“在西南策略完成之后?”
    “三年之后。”宝鼎笑道,“我估计西南策略三到四年内肯定能完成。”
    三到四年?秦王政冷笑,看样子,这三四年里烦心的事会接踵而至。
    =
    =
    =
    [w w w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